SiC MOSFET器件结温的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08330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010739182.X

    申请日:2020-07-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SiC MOSFET器件结温的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处于不同测试温度下的参考SiC MOSFET器件施加预设栅源负电压和预设源漏电流,以测量所述参考SiC MOSFET器件在不同测试温度下的源‑漏二极管结电压;对所有测试温度及其对应的所述参考SiC MOSFET器件的源‑漏二极管结电压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源‑漏二极管结电压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对待测SiC MOSFET器件施加所述预设栅源负电压和所述预设源漏电流,以测量所述待测SiC MOSFET器件的源‑漏二极管结电压;利用所述线性关系,根据所述待测SiC MOSFET器件的源‑漏二极管结电压确定其结温。该方法利用SiC MOSFET器件的结电压在一定的栅源负电压下具有良好线性温敏特性的特点,能够实现器件结温的准确测量。

    沟槽的刻蚀方法、碳化硅器件的制备方法及碳化硅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198699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0838550.6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沟槽的刻蚀方法、碳化硅器件的制备方法及碳化硅器件,所述碳化硅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湿法刻蚀工艺和化学机械平坦化在漂移层上的氧化层上于所述屏蔽区的对应位置处形成第三刻蚀窗口;其中,所述第三刻蚀窗口的侧壁相对于其底部的倾角为130°至140°;通过所述第三刻蚀窗口,采用干法刻蚀的工艺在漂移层表面内于所述屏蔽区的对应位置处形成呈等腰梯形的沟槽,所述屏蔽区的剩余部分位于所述沟槽下方;其中,所述沟槽的侧壁相对于其底部的倾角等于所述第三刻蚀窗口的侧壁相对于其底部的倾角;在沟槽的侧壁和底部形成与漂移层形成肖特基接触的肖特基金属层。这种方法实现了MOSFET与SBD集成后通态电流和阻断电压之间最优的折中关系。

    碳化硅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2161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900701.6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碳化硅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碳化硅外延层上形成Poly薄层和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一掩膜层包括第一注入窗口和掩膜标记;利用所述第一掩膜层对所述Poly薄层进行非穿透刻蚀形成Poly注入掩蔽层;注入第一离子,在所述碳化硅外延层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掩蔽区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一导电类型区;以所述Poly层标记为对准参照,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区内形成第二导电类型区;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区超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区的区域为沟道结构。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区相对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区的偏差,从而提高晶体管的对准精度,有益于短沟道碳化硅晶体管的制备。

    碳化硅器件电极金属层的湿法刻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030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1391962.3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碳化硅器件电极金属层的湿法刻蚀方法。该方法包括:调整待刻蚀的碳化硅晶圆的位置,使所述碳化硅晶圆上的待刻蚀电极金属层垂直于刻蚀液的液面且所述碳化硅晶圆的主定位边与所述刻蚀液的液面呈第一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40°至50°;将所述碳化硅晶圆按照预设频率浸入到所述刻蚀液中,以对所述电极金属层进行刻蚀;其中,每次将浸入所述刻蚀液中的所述碳化硅晶圆取出静置预设时长。不仅可以消除所述电极金属层刻蚀过程中各管芯在纵向与横向的刻蚀差异,还可以消除在所述电极金属层刻蚀过程中产生的并附着于所述电极金属层表面的氢气气泡,避免造成刻蚀残留。提高了器件的电学性能与成品率,节约了制造成本。

    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的元胞结构及功率半导体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305401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1370082.8

    申请日:2019-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的元胞结构,包括:位于衬底层上的漂移区,位于漂移区内的第二导电类型阱区和第一JFET区,位于阱区表面内的增强区,位于第一导电类型增强区、阱区以及第一JFET区上且与它们同时接触的栅极绝缘层及其之上的栅极,位于增强区上的源极金属,位于第二电类型增强区和漂移区上的肖特基金属,位于肖特基金属之间漂移区表面的第二JFET区,以及漏极金属。本发明通过在碳化硅MOSFET元胞结构内集成SBD,抑制了体二极管的开启,提高了器件可靠性,通过SBD集成于MOSFET元胞结构的第二导电类型增强区之间,增加了芯片整体功率密度,且肖特基金属与第二JFET区进行间隔设置,实现了导通电阻和漏电流较好的折中关系。

    一种半导体芯片对准标记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220157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872619.7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对准标记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芯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之上形成外延层;在外延层之上形成掩膜层;通过光刻并刻蚀掩膜层的注入区窗口和对准标记窗口,直到露出外延层上表面的对应区域;在注入区窗口进行离子注入;在除了对准标记窗口之外的半导体芯片表面区域形成标记光刻层;利用标记光刻层作为掩膜对所述外延层上表面的对应区域进行刻蚀,将其刻蚀至指定深度;去除标记光刻层和所述掩膜层。本发明在形成注入区窗口的同时,也在划片道上形成对准标记,通过光刻刻蚀把掩膜层的对准标记传递到外延层上形成永久标记,作为后续光刻涂层的对准标记,降低了两层间对准精度偏差值,提升了套刻精度。

    一种半导体芯片对准标记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220157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0872619.7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对准标记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芯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之上形成外延层;在外延层之上形成掩膜层;通过光刻并刻蚀掩膜层的注入区窗口和对准标记窗口,直到露出外延层上表面的对应区域;在注入区窗口进行离子注入;在除了对准标记窗口之外的半导体芯片表面区域形成标记光刻层;利用标记光刻层作为掩膜对所述外延层上表面的对应区域进行刻蚀,将其刻蚀至指定深度;去除标记光刻层和所述掩膜层。本发明在形成注入区窗口的同时,也在划片道上形成对准标记,通过光刻刻蚀把掩膜层的对准标记传递到外延层上形成永久标记,作为后续光刻涂层的对准标记,降低了两层间对准精度偏差值,提升了套刻精度。

    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1060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37539.7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栅极筛选参考电压;测试获得各待测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第一额定阈值电压;测试各待测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待测器件栅极电压;当待测器件栅极电压大于或等于栅极筛选参考电压,判定初步合格;测试获得初步合格的各待测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第二额定阈值电压;当第一额定阈值电压与第二额定阈值电压的差异幅度大于预设变化率阈值时,判定不合格,反之,判定待测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合格。分别通过栅极漏电测试、阈值电压测试,并进行栅极电压对比和阈值电压对比分别进行筛选,能够有效筛选出在栅极漏电流测试中受损的芯片,确保筛选效率,并且提高了筛选精度。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及功率半导体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609294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20546.2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及功率半导体器件,解决了栅极氧化层电场应力过大,进而影响器件长期可靠性,甚至导致器件失效的问题。包括:提供一衬底;在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在外延层的上表面进行离子注入,以在外延层上形成第一导电类型阱区;对第一导电类型阱区的上表面进行离子注入,以在第一导电类型阱区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导电类型掺杂层和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层;对子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层进行沟槽刻蚀;在沟槽内填充多晶硅;在第一导电类型掺杂层、第二导电类型掺杂层和多晶硅的表面形成具有图像化的掩膜层;去除沟槽内的多晶硅;进行至少两组离子倾斜注入,以在沟槽的侧壁和底部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电场屏蔽层;去除掩膜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