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55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41275.0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9/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液压衬套的减振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对液压衬套进行数学建模,生成数学模型;获取数学模型的建模数据;根据数学模型对建模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液压衬套的特性值,特性值包括存储刚度和耗损刚度;根据存储刚度和耗损刚度对液压衬套进行减振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数学建模对液压衬套进行减振分析,提高了液压衬套的减振分析的准确性,减振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49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161790.1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T17/05 , G07C5/08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整车疲劳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拟试验场技术的整车疲劳分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需要整车疲劳分析的车辆数据,并根据车辆数据生成整车模型,然后采集整车测试路面的地形数据并生成地形模型。本发明通过结合历史数据和结构分析,能够生成针对异常零部件的改装方案,并在整车模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这有助于优化设计,提高整车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通过疲劳分析等手段对改装方案进行评估,确保改装后的零部件在疲劳性能上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这有助于降低由于改装引入的潜在风险,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60050.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噪声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将各个零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装配,生成刹车总成;根据设置的摩擦系数计算刹车总成的复数特征值;根据复数特征值进行制动噪声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能够根据设置的摩擦系数计算出的复数特征值进行制动噪声分析,降低了制动噪声的分析成本,能够准确识别出多种噪声源,提高了制动噪声的分析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3863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30718.1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节异响有限元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建立前悬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包括初始转向节模型和轴承法兰模型,初始转向节模型与轴承法兰模型是通过螺栓模型预紧在一起;向有限元模型施加预设工况所对应的载荷,确定初始转向节模型与轴承法兰模型之间接触面上的压力变化数据,以用于表征初始转向节模型与轴承法兰模型之间是否发生接触面分离现象;在通过压力变化数据确定发生有接触面分离现象的情况下,确定转向节产生异响的第一原因。其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识别转向节与轴承法兰之间发生的敲击异响,达到了在设计阶段准确识别前悬系统中异响原因和位置,解决异响问题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33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05359.1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板簧系统寿命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包含板簧系统的目标车辆在试验场承受的实际载荷时序数据;其中,实际载荷时序数据包括负载力时序数据、振动时序数据和轮跳时序数据;基于负载力时序数据、振动时序数据和轮跳时序数据进行分级统计,得到预设工况下的分级载荷;将任一分级载荷对应的负载力、振动加速度和轮跳施加至预先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得到有限元模型的仿真应力数据;根据仿真应力数据和分级载荷,判断板簧系统是否符合寿命要求。其有益效果是,以多个载荷参数反映板簧系统实际所受载荷,并通过对载荷参数进行分级统计,达到了提高板簧系统寿命分级结果的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7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60108.5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噪声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将各个零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装配,生成刹车总成;为刹车总成中各个零件的接触面附加接合刚度,获取接合部位参数;基于接合部位参数对刹车总成进行实际特征值分析,输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并输出制动噪声分析结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于接合部位参数对刹车总成进行实际特征值分析,输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并输出制动噪声分析结果,降低了制动噪声的分析成本,能够准确识别出多种噪声源,提高了制动噪声的分析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834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62383.6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扭转梁系统工作振型分析方法、系统及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真实试验场耐久路面进行数字化,生成虚拟试验场耐久路面模型;通过真实轮胎性能参数试验和参数辨识,生成虚拟轮胎模型;通过整车性能参数试验,构建整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调试校验;对扭转梁进行柔性化处理,在扭转梁上设置多个加速度响应点;将虚拟轮胎模型和调试校验后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应用于虚拟试验场耐久路面模型中,模拟试验场路试的多种工况,并分析得到扭转梁系统的工作振型,其解决了扭转梁系统工作振型分析过程耗时耗力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仿真分析扭转梁系统工作振型,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897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03456.0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热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将获取的电机的各零部件参数输入一维热网络软件中,输出一维热模型和流场换热数据;基于有限元分析算法对电机中的冷却水套进行计算,生成冷却水套空间分布流场数据;对冷却水套空间分布流场数据进行平均计算,生成冷却水套空间平均流场数据;将冷却水套空间平均流场数据输入一维热模型,以替换一维热模型中的所述流场换热数据;根据新的流场换热数据对电机进行热仿真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只需要基于有限元分析算法对电机中的冷却水套进行计算,以替代对整个电机进行有限元计算,提高了电机热仿真分析的建模速度、计算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0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39886.8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30/23 , G06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载荷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虚拟试验场的载荷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S1、将真实试验场的路面数据数字化,建立虚拟试验场;S2、建立汽车测试模型,并对汽车测试模型进行特性验证,获取该车辆的特性数据;通过建立载荷预测模型对汽车测试模型进行预测,当模型建立的基础数据量足够庞大并有效时,可以利用模型预测可以提高准确性,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这对于决策制定和资源分配非常重要,同时将载荷测试过程进行节点分布,然后将实时检测数据和预测载荷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结果提前结束载荷测试过程,提高载荷测试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46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62367.7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扭转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扭转梁的工作模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建立扭转梁的第一有限元模型,其中,第一有限元模型包括性能件模型;基于刚度曲线确定在整车满载状态下性能件模型的变形数据对应的预载荷数据,并向性能件模型施加整车满载状态下所对应的预载荷数据,以得到施加预载荷数据后的性能件模型;其中,刚度曲线是对性能件模型对应的性能件进行实测得到的,预载荷数据用于表征性能件在整车满载状态下实测产生的变形程度;对第二有限元模型进行工作模态识别,以得到扭转梁的工作模态,其中,第二有限元模型为包含施加预载荷后的性能件模型的有限元模型,达到了准确识别扭转梁的工作模态的技术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