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9683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97471.3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国 , 梁倍铭 , 陈祥伟 , 罗慧娟 , 黄元毅 , 杨回 , 黄梦遥 , 贾永辉 , 马奎 , 谢晋全 , 蔡家康 , 覃振尧 , 农胜夫 , 贺志坤 , 马智仪 , 沈龙飞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能够使拥有传统操作经验的用户短时间内能很快适应,且较为便捷地控制车辆进行加速行驶,提升用户体验感。其中,车辆控制系统包括:档位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到单次按压操作时,生成并向整车控制模块发送目标档位信号,目标档位信号中携带有目标档位值;自复位单向拨杆,用于检测到持续拨动操作时,生成并向整车控制模块发送持续拨动信号;整车控制模块,用于确定出目标档位值对应的目标油门开度变化率;以及确定持续拨动信号的持续时长;整车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目标油门开度变化率以及持续时长控制车辆进行加速行驶。
-
公开(公告)号:CN11034179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285818.0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横梁组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X形横梁加强架,所述第一横梁上下两端和所述第二横梁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车身上纵梁和车身下纵梁内侧,所述X形横梁加强架设置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所述X形横梁加强架上端与所述车身上纵梁固定连接,所述X形横梁加强架下端与所述车身下纵梁固定连接。本发明一种汽车横梁组件有效提高车身整体扭转模态,从而降低汽车振动,提高乘员整体舒适度,有效提高车身整体弯曲刚度,提高结构稳定性,通过横梁加强架将负载有效传递到上车身下纵梁乃至车身,避免应力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238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075043.X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框架及车辆,该车身框架包括位于车身后部的后承力结构;所述后承力结构包括第六横梁、第七纵梁、后立柱和第八纵梁;所述第七纵梁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横梁连接并自所述第六横梁向后上方延伸;所述第六横梁的端部与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八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立柱的中部、所述第七纵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在车身框架的后部设置后承力结构,能够有效传递车身框架所受到的纵向力,并将纵向受到的力分散到其他部位,有利于提高车身框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1536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27128.3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减震塔,其包括:塔顶,塔顶开设有通孔,通孔的边沿凸出形成凸环,塔顶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的一端与凸环抵接,加强筋的另一端延伸至塔顶的边沿且与塔顶贴合,加强筋沿塔顶的周向间隔设置;塔身,塔身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设置,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用于与汽车的轮罩前板连接,第二侧板用于与汽车的前大梁连接,第三侧板用于与汽车的前围板连接,第四侧板用于与汽车的轮罩外板连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的顶部分别连接于塔顶的边沿。本发明的减震塔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强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78695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14532.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阻尼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汽车阻尼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阻尼板应变能叠加分析和声功率损失的并联耦合模式设计,以及基于成本、性能和工艺的轻量化选择设计,对阻尼板的材料、厚度、布置进行设计,然后通过对钣金和阻尼板进行整体形貌优化,在满足NVH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阻尼板的轻量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842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75014.3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框架及车辆,属于车身结构设计领域。所述车身框架包括吸能区和过渡区;吸能区包括前纵梁和前纵梁副梁;过渡区包括前门槛梁、前门框柱和A柱梁;前纵梁副梁的前端与前纵梁的后端连接,前纵梁副梁的后端与前门槛梁连接;前门框柱的下端与前门槛梁连接,上端与A柱梁连接,前门槛梁的前端与A柱梁连接,以三个连接处为顶点形成三角形环状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车身框架及车辆,车辆在碰撞时前部吸能区能及时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剩余碰撞能量则可传递到过渡区的三角形环状结构,进而分散传递到车身总成,能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95626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79089.9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顶盖结构优化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顶盖结构优化方法,在对影响顶盖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顶盖结构的多目标优化,可以在满足顶盖模态、抗凹性能及抗雪压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顶盖的轻量化设计,并缩短顶盖结构设计周期,为汽车顶盖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发明在满足总布置要求及侧碰等关键约束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顶盖结构设计优化,避免了对经验设计和借鉴对标车结构的设计方法的依赖性;可在影响顶盖性能的关键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找到最优化值,避免了设计反复和优化时某项性能过设计;使优化结构在满足顶盖各项性能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36399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2932.8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用参数化数据库建模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运用SFE软件建立参数化数据库;根据SFE模块化的特点,通过SFE将白车身划分为多个子模块,再结合已有的结构参考数据,针对任一子模块,参照多个车型不同拓扑形式,分别建立多个对应模块,并进行归档,统一成库;步骤2:参数化数据库的调用与拼装;首先根据早期输入数据,在参数化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匹配,筛选出对应模块,再根据早期输入数据,对筛选出的模块进行修改,模块全部修改完成后,对整车进行拼装。步骤3:SFE网格划分并有限元前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缩短了参数化建模时间,提升了建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86957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510214532.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阻尼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汽车阻尼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阻尼板应变能叠加分析和声功率损失的并联耦合模式设计,以及基于成本、性能和工艺的轻量化选择设计,对阻尼板的材料、厚度、布置进行设计,然后通过对钣金和阻尼板进行整体形貌优化,在满足NVH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阻尼板的轻量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208559542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0847637.8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轮罩焊合件及汽车,所述汽车前轮罩焊合件包括前轮罩板以及与所述前轮罩板焊接的前减震支柱上定位板,所述前轮罩板和前减震支柱上定位板均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前轮罩板的拐角处开设有缺口,所述前减震支柱上定位板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匹配并用于封堵所述缺口的延伸部。本实用新型汽车前轮罩焊合件的结构刚度和耐久性能得到提升,并且该汽车前轮罩焊合件不需要增加加强板结构,不仅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汽车前轮罩焊合件的整体重量,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