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柱下部接头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4780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210508198.5

    申请日:2012-1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B柱下部接头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柱下部接头结构,包括前大梁、座椅框连接板和中部前撑板,所述座椅框连接板架设在所述前大梁上,所述中部前撑板分别与所述前大梁、座椅框连接板连接,所述座椅框连接板包括与所述前大梁连接的连接部和与座椅框的后侧面连接的支撑斜板,所述支撑斜板上设有与座椅框的后侧面连接的第一翻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增强了B柱下部接头结构的扭转强度,使B柱下部接头结构不易开裂。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47794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210508102.5

    申请日:2012-12-03

    Inventor: 杨回 黎海 曾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架后部结构,包括后端横梁内板、后端横梁外板、后端横梁加强板、尾门锁扣安装板、后侧支撑板、后大梁延伸板和后大梁,后端横梁内板与后端横梁外板连接,所述后端横梁内板上设有第一搭接槽,所述后大梁延伸板镶入并搭接于所述后端横梁内板的第一搭接槽内,所述后大梁延伸板上设有第二搭接槽,所述后大梁的端部镶入并搭接于所述后大梁延伸板的第二搭接槽内,所述后大梁延伸板的外侧与所述后端横梁外板连接,所述后端横梁加强板位于所述后端横梁内板、后端横梁外板之间,所述后端横梁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后端横梁内板、后端横梁外板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车架后部结构的扭转刚度,避免因扭转刚度不足而造成开裂。

    一种副车架安装的双导向定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40268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512197.7

    申请日:2014-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安装的双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副车架、前大梁、螺栓和螺母,所述副车架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端水平弯折,所述前大梁和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连接固定。该装置能够提高装配的尺寸精度,避免整车跑偏;还可以缩短螺栓伸出长度,减小螺母的解决总装装配困难的问题;为副车架装配提供导向,减少装配过程中调整非增值时间;为连接螺栓提供装配导向,减少螺母螺栓匹配时滑牙现象。

    一种牵引钩的安装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28499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48886.7

    申请日:201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牵引钩的安装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牵引钩的安装结构,包括尾端梁、尾端梁内板、牵引钩支架、牵引钩螺母、后牵引钩套管支架和后牵引钩套管,所述牵引钩支架分别与所述尾端梁、尾端梁内板连接,所述牵引钩支架与所述牵引钩螺母连接,所述后牵引钩套管与所述后牵引钩套管支架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后牵引钩套管进行导向定位,通过牵引钩支架将牵引钩的牵引力分散传递于尾端梁、尾端梁内板,通过牵引钩支架增加连接面,以增强连接强度,以避免脱钩现象。

    一种后排座椅安全带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445092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141791.4

    申请日:2008-09-02

    Inventor: 杨回 黎海 韦学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特别涉及汽车后排座椅安全带的安装结构。一种后排座椅安全带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带的固定板(1),螺母孔(3),所述固定板(1)为L型,所述固定板(1)分别与后地板(4)和尾端梁(5)固接。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固定板设置加强筋条,周边有三边设置翻边,零件强度更好。固定板的尺寸加大,并且整体结构设置成L型,使得该后排座椅安装结构能同时与后地板、尾端梁进行电阻电焊连接,加大了后地板的受力面积,分散了受力的大小,达到减少后地板的局部应力,降低被撕裂的风险,优化了车体的受力状态,提高了乘员的人身安全。

    一种车身侧围及货车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905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969370.6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侧围及货车,车身侧围包括纵梁总成、门框骨架、货箱骨架和增强件,纵梁总成包括从纵梁前段、纵梁中段和纵梁后段;门框骨架呈环状且固定在纵梁中段上;货箱骨架固定在纵梁后段上且与门框骨架固定,货箱骨架与纵梁后段形成第一环状结构;增强件的前端与纵梁前段固定,增强件的后端向上、向后倾斜延伸并与门框骨架前端中部固定;增强件与纵梁前段和门框骨架形成第二环状结构,第二环状结构、门框骨架以及第一环状结构构成从前至后依次固定的三个环状传力结构,增强了车身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冲击性。

    一种车身框架前部结构及车辆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274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968988.0

    申请日:2024-12-30

    Inventor: 曾蔚 杨回 劳兵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身框架前部结构及车辆,包括第一防撞梁、第二防撞梁、前端框架、左前纵梁组件、右前纵梁组件、第二梁左延伸件、第二梁右延伸件、左前轮罩和右前轮罩;第一防撞梁、第二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前端框架固定连接,左前纵梁组件和右前纵梁组件的前端与第一防撞梁固定连接,第一防撞梁、左前纵梁组件、右前纵梁组件处于同一高度;第二梁左延伸件固定连接前端框架与左前轮罩,第二梁右延伸件固定连接前端框架与右前轮罩,第二防撞梁、第二梁左延伸件、第二梁右延伸件处于同一高度。第一防撞梁可以将撞击力传递至车身,第二防撞梁可以将撞击力传递至左前轮罩和右前轮罩,增抢了前部结构的防撞性能。

    一种车身框架及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42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75014.3

    申请日:2024-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框架及车辆,属于车身结构设计领域。所述车身框架包括吸能区和过渡区;吸能区包括前纵梁和前纵梁副梁;过渡区包括前门槛梁、前门框柱和A柱梁;前纵梁副梁的前端与前纵梁的后端连接,前纵梁副梁的后端与前门槛梁连接;前门框柱的下端与前门槛梁连接,上端与A柱梁连接,前门槛梁的前端与A柱梁连接,以三个连接处为顶点形成三角形环状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车身框架及车辆,车辆在碰撞时前部吸能区能及时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剩余碰撞能量则可传递到过渡区的三角形环状结构,进而分散传递到车身总成,能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15887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1610351608.8

    申请日:2016-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包括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所述上翻边、下翻边和侧板的纵向截面构成“Z”形,所述上翻边的侧边与所述侧板上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上翻边的上表面与大梁底部搭接,所述下翻边边缘与所述侧板下部边缘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侧板为半包围筒状,所述侧板与大梁内壁固定搭接。这样,采用Z字型结构,在增大前排安全带螺母板和大梁内部的强度的同时整车刚度也得到提升,安全带安装组件位于后纵梁的腔体内部,提高后纵梁的扭转刚度。

    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4155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285845.8

    申请日:2018-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包括座椅后框架、前大梁盖板、前大梁和前大梁撑板,所述座椅后框架、所述前大梁盖板和所述前大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座椅后框架与所述前大梁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前大梁盖板与所述前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大梁撑板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大梁上,所述前大梁撑板另一侧固定连接于门槛内板上,所述前大梁撑板上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大梁盖板上。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板,座椅后框架载荷快速传递至大梁,避免此处焊点应力集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