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车体下部组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7947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811147355.8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后车体下部组件,包括后地板总成、后车架总成和后端板总成,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地板本体,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前地板上,所述后车架总成包括后地板横梁一和后大梁,所述后地板横梁一固定连接于后大梁上,所述后地板横梁一和所述后大梁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地板本体下部,所述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后地板横梁一和后地板本体围设形成有后地板横梁一腔体,所述后地板横梁一腔体的X向长度大于等于80mm,所述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上部设置有地滑轨安装点。本发明的一种后车体下部组件X向的后地板横梁一腔体长度上设置有地滑轨安装点,用于二排座椅地滑轨的Z向安装,能兼容普通座椅导轨。

    一种运用参数化数据库建模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36399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2932.8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用参数化数据库建模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运用SFE软件建立参数化数据库;根据SFE模块化的特点,通过SFE将白车身划分为多个子模块,再结合已有的结构参考数据,针对任一子模块,参照多个车型不同拓扑形式,分别建立多个对应模块,并进行归档,统一成库;步骤2:参数化数据库的调用与拼装;首先根据早期输入数据,在参数化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匹配,筛选出对应模块,再根据早期输入数据,对筛选出的模块进行修改,模块全部修改完成后,对整车进行拼装。步骤3:SFE网格划分并有限元前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缩短了参数化建模时间,提升了建模效率。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67448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0555516.0

    申请日:2018-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所述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包括内板加强组件,内板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C柱内板连接,并与C柱内板共同形成腔体,第一加强板从C柱上接头延伸至后轮罩内板的减震器安装处连接,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横向内板的外侧,且连接第一加强板的第二端与D柱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用于与后轮罩内板的外侧连接,第三加强板连接减震器安装处与后纵梁。本技术方案的内板加强组件形成了“Y”形拓扑结构,其与周围上边梁、D柱、前后护板、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后地板和后纵梁形成了多条闭环传力路径,合理传递和分解整车和局部载荷。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67448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55516.0

    申请日:2018-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所述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包括内板加强组件,内板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C柱内板连接,并与C柱内板共同形成腔体,第一加强板从C柱上接头延伸至后轮罩内板的减震器安装处连接,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横向内板的外侧,且连接第一加强板的第二端与D柱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用于与后轮罩内板的外侧连接,第三加强板连接减震器安装处与后纵梁。本技术方案的内板加强组件形成了“Y”形拓扑结构,其与周围上边梁、D柱、前后护板、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后地板和后纵梁形成了多条闭环传力路径,合理传递和分解整车和局部载荷。

    一种前地板总成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6294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811147332.7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左前地板、右前地板、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央通道和地板主纵梁,左侧座椅后横梁底部左右横向固定连接于左前地板上且其两端固定连接于左侧门槛内板和中央通道左侧,左前地板和右前地板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后地板横梁一,后地板横梁一后端固定连接有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座椅后横梁与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前后距离大于等于500mm。本发明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延长了前地板总成后部的长度,实现同平台的七座MPV、SUV和五座轿车的前地板总成共用,前地板总成兼容七座车型,同时又保障五座车第二排乘客腿部大空间,提升五座轿车的豪华感,实现前地板总成平台化,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

    一种后车体下部组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7947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1147355.8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后车体下部组件,包括后地板总成、后车架总成和后端板总成,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地板本体,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前地板上,所述后车架总成包括后地板横梁一和后大梁,所述后地板横梁一固定连接于后大梁上,所述后地板横梁一和所述后大梁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地板本体下部,所述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后地板横梁一和后地板本体围设形成有后地板横梁一腔体,所述后地板横梁一腔体的X向长度大于等于80mm,所述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上部设置有地滑轨安装点。本发明的一种后车体下部组件X向的后地板横梁一腔体长度上设置有地滑轨安装点,用于二排座椅地滑轨的Z向安装,能兼容普通座椅导轨。

    一种前地板总成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62946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1147332.7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地板总成,包括左前地板、右前地板、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中央通道和地板主纵梁,左侧座椅后横梁底部左右横向固定连接于左前地板上且其两端固定连接于左侧门槛内板和中央通道左侧,左前地板和右前地板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后地板横梁一,后地板横梁一后端固定连接有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座椅后横梁与后地板横梁一连接板前后距离大于等于500mm。本发明的一种前地板总成延长了前地板总成后部的长度,实现同平台的七座MPV、SUV和五座轿车的前地板总成共用,前地板总成兼容七座车型,同时又保障五座车第二排乘客腿部大空间,提升五座轿车的豪华感,实现前地板总成平台化,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

    一种汽车顶盖结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626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79089.9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顶盖结构优化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顶盖结构优化方法,在对影响顶盖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顶盖结构的多目标优化,可以在满足顶盖模态、抗凹性能及抗雪压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顶盖的轻量化设计,并缩短顶盖结构设计周期,为汽车顶盖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发明在满足总布置要求及侧碰等关键约束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顶盖结构设计优化,避免了对经验设计和借鉴对标车结构的设计方法的依赖性;可在影响顶盖性能的关键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找到最优化值,避免了设计反复和优化时某项性能过设计;使优化结构在满足顶盖各项性能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

    一种车身加强件、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4729124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23328410.9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加强件、后侧围结构及车辆,所述车身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后轮罩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端设有用于与D柱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后形成倒“T”形板、“H”形板或三角形板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加强件,其优点是优化了现有车身的应力分布,增强了车身扭转刚度。

    汽车前轮罩焊合件及汽车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59542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0847637.8

    申请日:2018-06-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轮罩焊合件及汽车,所述汽车前轮罩焊合件包括前轮罩板以及与所述前轮罩板焊接的前减震支柱上定位板,所述前轮罩板和前减震支柱上定位板均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前轮罩板的拐角处开设有缺口,所述前减震支柱上定位板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匹配并用于封堵所述缺口的延伸部。本实用新型汽车前轮罩焊合件的结构刚度和耐久性能得到提升,并且该汽车前轮罩焊合件不需要增加加强板结构,不仅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汽车前轮罩焊合件的整体重量,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