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2995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55430.8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拓扑空间建模方法,所述拓扑空间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待设计产品的设计参数定义所述待设计产品的拓扑设计空间;根据所述拓扑设计空间建立或获取拓扑空间模型模块;拼接所述拓扑空间模型模块;将拼接后的所述拓扑空间模型模块形成所述待设计产品的拓扑空间模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拓扑空间建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采用将设计产品分为多块来分别建立或获取存储的拓扑空间模型模块,再将各个拓扑空间模型模块拼接成拓扑空间模型,实现了拓扑空间建模的模块化和参数化,模型模块可多次重复利用,降低了建模难度,优化了拓扑空间模型模块的建立步骤,加快了拓扑空间建模中模型更新速度,提高了建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7448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55516.0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所述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包括内板加强组件,内板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C柱内板连接,并与C柱内板共同形成腔体,第一加强板从C柱上接头延伸至后轮罩内板的减震器安装处连接,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横向内板的外侧,且连接第一加强板的第二端与D柱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用于与后轮罩内板的外侧连接,第三加强板连接减震器安装处与后纵梁。本技术方案的内板加强组件形成了“Y”形拓扑结构,其与周围上边梁、D柱、前后护板、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后地板和后纵梁形成了多条闭环传力路径,合理传递和分解整车和局部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536588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942103.4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腔体多层焊接前纵梁,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围合成闭合的第一方框,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方框的其中一个棱角围合成闭合的第二方框,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方框的其中另一个棱角围合成闭合的第三方框,所述第二方框与所述第三方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框内并呈对角分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腔体截面设计,有效改善传统截面前纵梁变形形式不稳定,改变前纵梁截面形式,在同等材料以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满足前纵梁安全碰撞吸能要求,并有效提高压溃力以及吸能指标,满足车身轻量化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320784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311200.9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区域灵敏度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刚度或模态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提取车身任意指定功能区域参数,并进行编号;2)定义区域灵敏度变量,建立区域灵敏度分析模型;3)进行基于刚度或模态的区域灵敏度分析,并对各区域灵敏度进行排序;4)基于区域灵敏度排序结果,根据加强敏感区域、减弱不敏感区域和负敏感区域的原则对区域结构和零件厚度进行优化;5)通过白车身性能试验和优化结果验证,进行对标分析,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进一步的区域结构优化和厚度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以计算出车身各区域参数对车身刚度、模态的灵敏度,可以对车身区域参数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64505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53329.3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汽车雪压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整车进行加载实验;在车顶布置测量点;采用一定的规则在车顶加载砂袋,所述砂袋的左右均有尼龙扣,所述尼龙扣连接相邻所述砂袋;测试车身顶盖承载变化值。本试验方法试验对象为整车,比白车身更能模拟实际状态;所述车身顶盖承载临界屈曲值可以和CAE结果进行对标;采用周边有尼龙扣的砂袋连接结构,能避免顶盖曲率过大时砂袋向四周滑落,从而解决了曲率较大的顶盖的雪压测试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649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58877.4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挡位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一种挡位控制方法,包括:在可行驶状态下,根据换挡器发生的位置变化确定用户下达的换挡指令,换挡指令中包括目标挡位;根据车辆状态确定车辆是否满足将当前挡位切换至目标挡位的切换条件;当确定车辆状态满足切换条件时,将车辆的当前挡位切换至目标挡位;当确定车辆状态不满足切换条件时,保持车辆的当前挡位不变,或将车辆的当前挡位切换至N挡。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换挡器准确识别驾驶员的换挡请求,利用合理的换挡判断逻辑确定在不同驾驶场景、不同车辆状态以及不同当前挡位下,驾驶员的换挡请求是否合理,在合理时完成挡位切换,避免因车辆误换挡所造成的危险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94435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40964.8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具系统、参数调试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模具系统的多个关键参数的实测值;确定所述多个关键参数的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根据所述多个关键参数的偏差,确定所述多个关键参数对稳定生产的关联影响值;根据所述关联影响值,确定是否触发对模具系统的参数调试;若确定触发对所述模具系统的参数调试,则从所述多个关键参数中选择目标关键参数;对所述目标关键参数进行参数调试。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根据各关键参数对稳定生产的叠加影响调试参数,为调试参数提供合理依据,提高调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569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89562.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成型件切边冲孔的方法及切边冲孔模具,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在热冲压模具中,对工件进行热冲压、第一次淬火和保温;S2,当温度冷却到预设温度时,将工件取出并移动到切边冲孔模具中;S3,确定待切边及冲孔的位置,对待切边的位置及待冲孔的位置进行加热;S4,当达到设定条件后,对工件进行切边及冲孔;S5,对工件进行第二次淬火。本发明能够对热冲压件进行快速冲孔及切边,同时,通过精确控制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冷却速度,能够使工件各处的温度以可控的方式进行冷却,有利于防止发生变形或裂纹,保证工件关键位置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98714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1711472908.2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井字形车体翻滚保护装置,包括A柱加强架、横梁加强架和B柱传力架,横梁加强架左右两端与A柱加强架固定,B柱传力架顶端与A柱加强架中后部固定,A柱加强架延伸设置于车身A柱内,车身A柱包括A柱立柱,A柱加强架前端固定在A柱立柱上端,A柱加强架尾端与B柱和C柱之间的侧边梁固定,B柱传力架固定在B柱上端内部,横梁加强架设置在车身顶盖横梁内,B柱传力架设置在车身B柱内。本发明一种井字形车体翻滚保护装置有效提高车辆A柱及顶盖横梁的强度,减小翻滚过程中A柱及车顶的压溃变形,有效的保证了生存空间,对改善车辆正碰和侧碰侵入量提供辅助作用,有效避免消费者生命财产损失以及交通事故死亡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19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58705.6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和车辆,车身的车架总成包括下安装板组件、前围板前横梁以及两第一支撑柱,下安装板组件和前围板前横梁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两第一支撑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下安装板组件和前围板前横梁的两侧;下安装板组件、一第一支撑柱、前围板前横梁以及另一第一支撑柱依次连接并围合形成第一结构环。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通过设置下安装板组件、前围板前横梁以及两个第一支撑柱形成第一结构环,从而在车身前端的第一支撑柱区域形成完整载荷传力路径,提高车身及车辆正面碰撞承受能力,减少车身可能受正面碰撞影响而产生变形的可能,防止前舱结构件变形过多进而侵入车辆伤及乘员,提高车身的安全性及运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