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49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58877.4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挡位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一种挡位控制方法,包括:在可行驶状态下,根据换挡器发生的位置变化确定用户下达的换挡指令,换挡指令中包括目标挡位;根据车辆状态确定车辆是否满足将当前挡位切换至目标挡位的切换条件;当确定车辆状态满足切换条件时,将车辆的当前挡位切换至目标挡位;当确定车辆状态不满足切换条件时,保持车辆的当前挡位不变,或将车辆的当前挡位切换至N挡。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换挡器准确识别驾驶员的换挡请求,利用合理的换挡判断逻辑确定在不同驾驶场景、不同车辆状态以及不同当前挡位下,驾驶员的换挡请求是否合理,在合理时完成挡位切换,避免因车辆误换挡所造成的危险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8106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35116.9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6/023 , B60R16/0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身控制器及车辆,通过复用危险警报灯开关来同时实现车辆下电以及开启危险警报灯,一方面,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无需增设额外的下电按键,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无需依赖于车机显示屏中的虚拟开关,从而提高了车辆下电的可靠性。其中,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在车辆处于ON挡时,检测到针对危险警报灯开关的按压操作;若按压操作的按压时长不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或按压操作的按压频率不小于第二设定阈值,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若实时车速表征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控制车辆中的低压用电设备下电,以及控制危险警报灯进入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44574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1437232.9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方法、装置、系统、控制器以及存储介质,涉及新能源车辆充放电技术领域;每一次对蓄电池充电综合考虑整车多种参数,动态调整对蓄电池的充电方式和充电量,实现节能的目的。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蓄电池的第一电荷状态与蓄电池的目标理想电荷状态的大小关系,获得对蓄电池充电电压的调整策略;所述调整策略为通过增加下一次采集的电荷状态降低下一次充电对应电压需求,或降低当前次充电对应电压需求;按照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温度对应初始充电电压进行调整,获得充电电压;按照所述充电电压控制充放电总成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74457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37232.9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方法、装置、系统、控制器以及存储介质,涉及新能源车辆充放电技术领域;每一次对蓄电池充电综合考虑整车多种参数,动态调整对蓄电池的充电方式和充电量,实现节能的目的。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蓄电池的第一电荷状态与蓄电池的目标理想电荷状态的大小关系,获得对蓄电池充电电压的调整策略;所述调整策略为通过增加下一次采集的电荷状态降低下一次充电对应电压需求,或降低当前次充电对应电压需求;按照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当前温度对应初始充电电压进行调整,获得充电电压;按照所述充电电压控制充放电总成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339544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579335.3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N5/232 , H04N5/76 , H04N7/18 , B60R16/023 , H04L12/40 , H04L29/08 , H04M1/724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利寻车控制系统,包括网关、远程车载终端、全景影像控制器、车身控制器、前视摄像头、后视摄像头、左视摄像头和右视摄像头,其中,所述远程车载终端、车身控制器、全景影像控制器分别通过CAN总线与所述网关连接,所述全景影像控制器与所述远程车载终端连接,所述前视摄像头、后视摄像头、左视摄像头和右视摄像头分别与所述全景影像控制器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便利寻车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端的停车照片寻找停车位置,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07245188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380139.7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23/12 , C08K2003/265 , C08L2205/06 , C08L23/0815 , C08K13/04 , C08K7/26 , C08K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汽车内饰件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丙烯75~85份、无机填料8~12份、增韧剂5~15份、抗氧剂0.2~1.0份、吸附剂0.5~2.0份以及添加剂0.2~1.0份。本发明的汽车内饰件的力学性能例如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材料的刚韧平衡性较好,能较好的应用在汽车的内饰件上,并且该汽车内饰件的VOC明显降低,且重量明显低于常规的汽车内饰件。实现了汽车内饰件的低VOC、轻量化等目标。并且,本发明的汽车内饰件,制备工艺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7735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50306.6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上下电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新能源汽车,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新能源汽车处于低压状态时,根据获取到的用户输入的第一触发控制信号,依次进行第一上电故障排查操作、整车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的第一鉴权,若无上电故障且第一鉴权成功,则控制新能源汽车进入非行车高压状态,否则输出对应的故障排查原因;在检测到新能源汽车进入非行车高压状态后,依次进行整车控制器的第二鉴权和高压故障排查流程,若第二鉴权成功且无高压故障,则控制新能源汽车进入行车高压状态,否则输出对应的故障排查原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上下电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新能源汽车,确保了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3340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695832.X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车载冷暖箱下电后持续工作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本申请通过获取冷暖箱工作时间和目标工作温度的工作指令,在车辆下电后依据这些指令自动启动冷暖箱,并持续监测其工作状态。若在预设时间内冷暖箱未能达到目标工作温度,则会自动触发车辆空调系统以辅助达到所需温度。同时,系统会根据设定的工作时间监测冷暖箱的实际工作时间,一旦实际工作时间与设定时间相符,系统将控制冷暖箱停止工作。这样的流程确保了冷暖箱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高效、准确地按照用户预设的条件运行,提高了冷暖箱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车载冷暖箱下电后控制冷暖箱持续工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345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51372.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和车辆,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充电电量限值;基于获取的用户输入的预约类型,响应于用户输入的设置其他信息的操作,生成充电相关信息;根据充电电量限值、预约类型与充电相关信息生成预约信息;将预约信息发送至车辆,以使车辆根据预约信息进行充电,从而用户能够通过用户设备设置充电电量限值、预约类型与充电相关信息,方便用户设置充电结束时电池电量的多少,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是否单次预约充电,也方便用户选择充电开始的时间,使车辆能够根据预约信息进行充电,进而使车辆能够根据充电电量限值或充电相关信息确定充电结束的时间,提升客户体验感。
-
公开(公告)号:CN1164242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57337.4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Q9/00 , B60W50/14 , B60R16/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驾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车预警的方法和系统。其中,上述方法应用于行车预警系统,上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天气类型和车辆的实时行车参数,所述天气类型根据车辆前方的驾驶环境图像确定,所述实时行车参数包括车辆的实时车速以及雨刷、雾灯的实时状态;根据所述天气类型和实时行车参数,确定行车预警模式;根据所述行车预警模式生成预警指令,所述预警指令用于进行行车预警。该方法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天气状况,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息,从而降低恶劣天气下的行车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