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092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2199.2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8 ,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胸部冲击模块配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系统运用了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00,调整冲击模块的质心;S200,将人体模型置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并分为人体上部、胸部体段以及人体下部;设置转轴用于计算转动惯量,转轴通过胸部体段的质心且与人体的冠状轴平行;S300,在冲击模块上方设置上配重块用于模拟人体上部的重量,计算上配重块的质量;S400,在冲击模块下方设置下配重块用于模拟人体下部的重量,计算下配重块质量;S500,进行配重块安装;S600,验证配重块的质量是否准确。该技术方案能够使人体冲击模块更好地模拟真实情况下躯体的重量分布,更加真实地模拟车辆碰撞时对人体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56946.1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SOB碰撞试验减速度波形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汽车碰撞试验的原始减速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做准备。预处理后的数据经过归一化和特征平均处理,生成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旨在简化原始减速度数据并保留关键特性。接下来,对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进行逆归一化处理,以恢复其原始尺度,方便后续直观的数据理解。最后,根据逆归一化处理后的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计算出乘员舱的偏转角度,这有助于评估碰撞对乘员舱的影响和乘员可能遭受的损伤。总体来说,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从碰撞试验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改进SOB碰撞工况下零重力座椅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29518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5200.2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21/02 , G01M17/007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碰撞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碰撞测试中基于惯导技术的动态位移测量系统,包括惯性测量单元、车载记录单元和地面控制单元;惯性测量单元包括数个子惯导;子惯导用于采集待测点的基础运行信息;车载记录单元包括主惯导和采集存储模块;主惯导用于采集车辆的主体运行信息;采集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主惯导和子惯导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地面控制单元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主惯导和子惯导的信息数据,并计算得到待测点的动态位移数据,并生成对应的位移图片和报表;数据处理模块在处理主惯导和子惯导的信息数据时,采用惯性导航算法计算动态位移数据。本发明结构设置简洁,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待测点的动态位移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9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08898.0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6F17/16 , G06F17/10 , G01P3/00 , G01P15/0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行驶中测试对象头部运动轨迹测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先通过获取目标测试对象的头部测试数据确定角速度数据对应的各时刻旋转矩阵,再对角速度数据和相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平移处理,得到目标测试对象的头部质心加速度,并基于重力因子对头部质心加速度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绝对加速度,最后基于积分算法对绝对加速度进行积分运算,得到目标测试对象的头部运动轨迹。通过将采样数据结合头部质心和重力因子转换为全局坐标系下的头部运动轨迹曲线,满足了测量点与目标测试对象头部质心点重合且消除重力加速度影响的要求,实现了较为准确的目标测试对象头部位移轨迹计算,保障了虚拟测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671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1556946.1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SOB碰撞试验减速度波形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汽车碰撞试验的原始减速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做准备。预处理后的数据经过归一化和特征平均处理,生成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旨在简化原始减速度数据并保留关键特性。接下来,对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进行逆归一化处理,以恢复其原始尺度,方便后续直观的数据理解。最后,根据逆归一化处理后的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计算出乘员舱的偏转角度,这有助于评估碰撞对乘员舱的影响和乘员可能遭受的损伤。总体来说,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从碰撞试验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改进SOB碰撞工况下零重力座椅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30924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252199.2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8 ,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胸部冲击模块配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系统运用了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00,调整冲击模块的质心;S200,将人体模型置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并分为人体上部、胸部体段以及人体下部;设置转轴用于计算转动惯量,转轴通过胸部体段的质心且与人体的冠状轴平行;S300,在冲击模块上方设置上配重块用于模拟人体上部的重量,计算上配重块的质量;S400,在冲击模块下方设置下配重块用于模拟人体下部的重量,计算下配重块质量;S500,进行配重块安装;S600,验证配重块的质量是否准确。该技术方案能够使人体冲击模块更好地模拟真实情况下躯体的重量分布,更加真实地模拟车辆碰撞时对人体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8858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38109.0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J27/20 , B62J45/41 , A41D13/018 , A4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机动二轮车的碰撞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采集碰撞数据,所述碰撞数据用于代表不同的碰撞类型和不同的碰撞程度;S02,数据分析,根据碰撞数据分析得出碰撞事故可能结果,包括机动二轮车驾乘人员的碰撞落点位置和可能受伤程度;S03,保护执行,根据可能碰撞落点位置触发相应的碰撞传感器,产生触发信号,并通过信号线将触发信号发送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结合分析得出的可能受伤程度触发相应的保护装备基于不同的碰撞类型和不同的碰撞程度进行差异性保护;将保护装置的触发与碰撞类型和碰撞程度关联起来,为驾乘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安全的保护,减少伤亡。
-
公开(公告)号:CN11745137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93505.7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偏置台车试验乘员舱偏转角度及碰撞波形强度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实车或仿真模型,并在实车或仿真模型两侧的B柱底部均安装加速度传感器;S2:采用实车或仿真模型进行碰撞测试,确定αsimplified‑x和αsimplified‑y;S3:对αsimplified‑x和αsimplified‑y进行时间积分,得到Δvinertiall‑x和Δvinertiall‑y;S4:对Δvinertiall‑x和Δvinertiall‑y进行过原点的线性拟合,确定θyawing;S5:通过αsimplified‑x和θyawing来确定αsledtest;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确定乘员舱偏转角度及波形发生器的碰撞波形强度,便于在不同车型中进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221037617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893485.9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三轮车称重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称重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支撑管、旋转管、长伸缩管和短伸缩管,支撑管的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旋转管的中部铰接,旋转管的两端分别与长伸缩管和短伸缩管连接;称重组件包括拉力秤、握把、称重臂和卡爪座,拉力秤的上端与长伸缩管的一端连接,下端与握把连接;称重臂的上端与短伸缩管的一端铰接,下端与卡爪座连接,卡爪座上连接有至少两个车轮卡爪。在称量两轮车时,在卡爪座上安装两个相对的车轮卡爪,在称量三轮车时,安装三个车轮卡爪,通过调节杠杆力臂,能够十分省力的完成对二、三轮车的快速称重。
-
公开(公告)号:CN222071362U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23574392.6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装置,将测速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警示装置连接,测速装置包括控制器、报警模块和测速仪,报警模块和测速仪均和控制器电连接,警示装置放置在事故现场,测速仪用于检测事故现场后方车辆的车速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车速信号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将用户终端和云端处理器通信连接,且云端处理器通信连接导航系统及交通广播电台,用户终端获取事故现场事项并上传至云端处理器,云端处理器将事故现场事项上报至导航系统和交通广播电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主动提醒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的安全防护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