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155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32697.0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1M17/007 , G01M7/08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CAE反演侧面柱碰滑台试验关键参数的预测方法。包括建立侧面柱碰滑台有限元模型;建立约束系统碰撞分析有限元模型,包括有限元假人与汽车碰撞关键部件,做好各汽车碰撞关键部件之间的连接;基于侧面柱碰滑台有限元模型、约束系统分析有限元模型,建立侧面柱碰工况下的乘员损伤分析模型;对所述乘员损伤分析模型采用DOE方法进行优化,得到乘员损伤分析优化模型;利用乘员损伤分析优化模型对侧面柱碰滑台测试中的关键参数进行预测。该技术方案能够对侧面柱碰滑台关键参数进行预测,可以指导侧面柱碰台车的搭建过程中的设备输入参数、与车身部件的连接以及相对位置等信息的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200277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110873.6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11/16 , G01B11/02 , G01M17/007 , G06V2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三维多点式光学系统的动态车辆车顶变形测量方法。安装光学系统,包括底部光学系统和顶部光学系统,包括:在底部光学系统安装车载高速摄像机;顶部光学系统在车辆前排乘员侧的A柱到B柱的顶部内表面及周围部分设置黑点图案,并使黑点图案的覆盖面积达到40‑50%,背景为白色;检查黑点分布均匀性,调整黑点直径和分布;校准光学系统,使用测量系统ARAMIS对三维多点式光学系统进行校准;处理光学系统,将捕获的图像数据导入测量系统ARAMIS进行分析,得到车顶表面的位移和应变,并计算车顶的实时变形量。该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光学测量车顶变形的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7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74785.6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座椅头枕技术领域,公开了车辆头枕模拟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安放有假人的座椅安装在台车上,座椅的顶部设有驱动主动式头枕移动的驱动单元;S2:在台车上加载需要模拟的波形信号,并记录主动式头枕开始移动的时间;S3:记录驱动单元驱动主动式头枕移动的距离;S4:根据假人头部和颈部伤害的保护作用的程度来判断主动式头枕开始移动的时间以及移动的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确定主动式头枕开始移动的时间以及移动的距离,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发主动式头枕,从而为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2001251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15781.7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限元建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体模型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指标输出方法,包括:S1、在人体模型的头部、胸部、髋部、下肢处建立加速度模块,用于全局和局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输出;S2、在人体模型的胸部、腹部、膝关节及跟腱处建立位移模块,用于压缩量和伸长量的输出;S3、在人体模型的脊柱、髂嵴、股骨、胫骨处建立截面力模块,用于局部力和力矩的输出。本方案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人体模型运动学及动力学指标有效提取的技术问题,获取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指标能和真实物理试验中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便于人体模型的生物逼真度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99349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51286.1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7/16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线式电位计的动态车辆车顶变形测量方法。在车顶A柱与B柱之间选择潜在发生较大变形的区域作为待测点并在待测点处安装吊环;在车辆底板上选取三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且有一定间隔的点,将线式电位计的拉线自由端同时固定到所述待测点吊环;测量各电位计的拉线长度与底板固定点间距;选择任一线式电位计的出线口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实时同步采集线式电位计的数据;计算待测点在每个时间步长的空间位置坐标;根据空间位置坐标,计算车顶在翻滚过程中的变形量;将计算得到的车顶变形量从线式电位计坐标系转换到车身坐标系。该技术方案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车辆在翻滚事故中的车顶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2941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39582.4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车辆AEB预紧急制动下座椅挥鞭伤试验的方法,应用于碰撞测试用的台车系统,包括:S1,将绑定有假人的座椅滑动连接在加速滑台上,假人连接有若干采集装置;S2,牵引单元控制座椅加速至预设速度后,再控制座椅减速,模拟车辆AEB预紧急制动工况;S3,将座椅与加速滑台锁紧,台车系统控制加速滑台加速滑出,模拟车辆被后车追尾造成乘员挥鞭伤工况;S4,通过若干采集装置获取假人颈部伤害数据,完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下挥鞭伤试验。以实现对车辆自动紧急制动后再受后方车辆追尾碰撞工况下的乘员挥鞭伤的试验,填补智能汽车开发设计中的试验漏缺。
-
公开(公告)号:CN1198039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3800.3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拟碰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假人离位位移的正面25%偏置碰撞滑台试验方法,包括:S1、采集实车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中车身整体和假人的加速度变化数据;S2、根据S1获取的X向加速度变化数据确定滑台试验的加速度波形;S3、根据S1获取的假人加速度变化数据确定滑台试验的白车身偏转角度。本发明能够为滑台碰撞试验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滑台试验参数设置过程,所设置的滑台试验参数更接近实车碰撞试验,同时无需对实车碰撞过程进行视频分析,计算量小,数据的可重复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4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32694.7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1M17/007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性能开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等效台车技术的侧面碰撞虚实融合开发方法。包括建立整车碰撞CAE模型,得到仿真模型的车门内板入侵波形以及假人伤害结果;将整车仿真获得的车门内板入侵波形作为台车主动侵入缸的输入,搭建等效的台车碰撞CAE模型;将台车仿真模型的假人伤害结果与整车仿真的假人伤害结果进行对标;对约束系统EP样件进行验证,并进行OTS整车碰撞试验;将采集到的关键加速度波形作为台车碰撞试验的输入,对约束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对优化的约束系统参数进行PPV整车碰撞试验验证。该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汽车安全性能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加项目早期阶段的可预测性,实现快速且低成本地调整约束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990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37277.2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6F30/20 , G01M7/08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波形等效的台车侧面碰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车门胸部速度曲线分为OA、AB、BC三个阶段;S2、按照OA、AB、BC阶段进行波形等效,得到等效车门胸部加速度曲线;S3、将等效车门胸部加速度波形输入试验台车,进行台车侧面碰撞试验,得到台车侧面碰撞的车门与假人的相对运动关系和假人伤害的关键参数。通过分阶段进行波形等效,构建等效车门加速度曲线,使得加速度波形能够满足试验台车的实际性能要求,完成台车侧面碰撞试验;同时,通过增加车门空行程的方式降低加速度曲线的正向峰值,在保护台车设备的同时,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均可保证,从而有效保证侧面碰撞试验的顺利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8858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38109.0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J27/20 , B62J45/41 , A41D13/018 , A4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机动二轮车的碰撞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采集碰撞数据,所述碰撞数据用于代表不同的碰撞类型和不同的碰撞程度;S02,数据分析,根据碰撞数据分析得出碰撞事故可能结果,包括机动二轮车驾乘人员的碰撞落点位置和可能受伤程度;S03,保护执行,根据可能碰撞落点位置触发相应的碰撞传感器,产生触发信号,并通过信号线将触发信号发送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结合分析得出的可能受伤程度触发相应的保护装备基于不同的碰撞类型和不同的碰撞程度进行差异性保护;将保护装置的触发与碰撞类型和碰撞程度关联起来,为驾乘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安全的保护,减少伤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