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大倾角座椅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测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77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0891.1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碰撞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大倾角座椅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测评方法,包括:S1,选取大倾角座椅测评对象;S2,基于测评对象,选择测试工具,所述测试工具包括滑台环境样件和贴合大倾角座椅测试的新型物理假人;S3,匹配调试测评方法,所述测评方法包括工况选择、加速度波形选择、座椅及假人调节的方法;基于测评方法进行滑台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大倾角座椅下典型损伤形式;S4,基于试验数据进行安全性判定,得到大倾角座椅下的乘员安全性整体评价得分,安全性整体评价包括腰椎压缩力、腰椎弯矩及腰椎综合损伤指标的整体评价。本申请能够对汽车大倾角座椅下正面碰撞的安全性进行准确测评。

    一种汽车SOB碰撞试验减速度波形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5671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1556946.1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SOB碰撞试验减速度波形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汽车碰撞试验的原始减速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做准备。预处理后的数据经过归一化和特征平均处理,生成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旨在简化原始减速度数据并保留关键特性。接下来,对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进行逆归一化处理,以恢复其原始尺度,方便后续直观的数据理解。最后,根据逆归一化处理后的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计算出乘员舱的偏转角度,这有助于评估碰撞对乘员舱的影响和乘员可能遭受的损伤。总体来说,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从碰撞试验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改进SOB碰撞工况下零重力座椅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一种大倾角躺姿假人摆放的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089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35048.9

    申请日:2025-02-28

    Abstract: 一种大倾角躺姿假人摆放的方法,S1:获取试验座椅目标位置下的靠背角、坐垫角坐标以及H点坐标均值;S2:保持靠背与坐垫的夹角不变将试验座椅绕第一标志点旋转,直到试验座椅的坐垫角达到预设角度并定义该姿态为坐垫角标准位置姿态;S3:获取坐垫角标准位置姿态下的靠背角、第二标志点坐标,计算坐垫角标准位置姿态参考骨盆角;S4:计算坐垫角标准位置姿态的转角差、目标位置参考骨盆角;S5:保持靠背与坐垫之间的夹角不变,将试验座椅绕第一标志点旋转,直到第二标志点、靠背角、坐垫角回到目标位置;S6:计算假人目标骨盆角;S7:将假人摆放至试验座椅上。解决大倾角躺姿假人的汽车安全性测评数据存在误差、评估不准确的问题。

    基于负G功能台车模拟车辆紧急制动下挥鞭伤试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1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39547.2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碰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负G功能台车模拟车辆紧急制动下挥鞭伤试验的方法,包括:S1,根据试验需求,将待模拟车辆紧急制动后被追尾过程的加速度作等效转化处理,得到反向加速度曲线;S2,根据反向加速度曲线,设定试验中台车移动加速度;S3,将待试验车辆的座椅安装在台车上,座椅上绑定有假人,且假人背向台车的前进方向;S4,在假人上设置若干数据采集装置;S5,启动台车,基于若干数据采集装置得到试验中假人头部、颈部、胸部的伤害数据,通过假人颈部伤害数据判断当次试验挥鞭伤的等级。以实现对车辆紧急制动后受后方车辆追尾碰撞工况下的乘员挥鞭伤的试验,填补智能汽车开发设计中的试验漏缺。

    一种零重力特征的汽车碰撞试验刚性座椅

    公开(公告)号:CN116659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45676.5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试验领域,公开了一种零重力特征的汽车碰撞试验刚性座,包括:底板、座垫角度综合调节机构、靠背角度综合调节机构和腿托角度综合调节机构,座垫角度综合调节机构和靠背角度综合调节机构通过座椅铰链铰接;座垫角度综合调节机构包括辅助支撑丝杆,辅助支撑丝杆分别连接坐垫板和丝杆电机,丝杆电机连接控制器;靠背角度综合调节机构包括靠背支撑杆,靠背支撑杆分别连接靠背板和滑块,滑块连接控制器;腿托角度综合调节机构包括腿托板,腿托板通过电动伸缩连杆与座垫板转动连接,电动伸缩连杆与控制器通电连接;控制器存储有碰撞模式表。本申请能够满足零重力座椅的特征工况,便于完成多坐姿的汽车碰撞试验。

    一种模拟车辆AEB预紧急制动下座椅挥鞭伤试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1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39582.4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车辆AEB预紧急制动下座椅挥鞭伤试验的方法,应用于碰撞测试用的台车系统,包括:S1,将绑定有假人的座椅滑动连接在加速滑台上,假人连接有若干采集装置;S2,牵引单元控制座椅加速至预设速度后,再控制座椅减速,模拟车辆AEB预紧急制动工况;S3,将座椅与加速滑台锁紧,台车系统控制加速滑台加速滑出,模拟车辆被后车追尾造成乘员挥鞭伤工况;S4,通过若干采集装置获取假人颈部伤害数据,完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下挥鞭伤试验。以实现对车辆自动紧急制动后再受后方车辆追尾碰撞工况下的乘员挥鞭伤的试验,填补智能汽车开发设计中的试验漏缺。

    一种前后双向加载的汽车碰撞台车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9003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0967359.5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后双向加载的汽车碰撞台车及实验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牵引机构、固定壁障、样品台车和追尾台车;固定壁障的后端上设置有用于吸取样品台车碰撞固定壁障所对应的能量的前碰撞吸能装置,追尾台车的前端上设置有用于吸取追尾台车碰撞样品台车所对应能量的追尾碰撞吸能装置;牵引机构用于通过牵引钢索分别与样品台车、追尾台车连接,为样品台车和追尾台车提供初始动能。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台车碰撞测试时仅限单一方向上的加载碰撞,缺失前后双向碰撞的问题,极大提高台车碰撞场景的多样化,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测试需求。

    一种汽车SOB碰撞试验减速度波形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5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56946.1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SOB碰撞试验减速度波形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汽车碰撞试验的原始减速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做准备。预处理后的数据经过归一化和特征平均处理,生成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旨在简化原始减速度数据并保留关键特性。接下来,对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进行逆归一化处理,以恢复其原始尺度,方便后续直观的数据理解。最后,根据逆归一化处理后的平均特征减速度波形,计算出乘员舱的偏转角度,这有助于评估碰撞对乘员舱的影响和乘员可能遭受的损伤。总体来说,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从碰撞试验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改进SOB碰撞工况下零重力座椅对乘员的保护效果。

    一种前后双向加载的汽车碰撞台车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9003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67359.5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后双向加载的汽车碰撞台车及实验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牵引机构、固定壁障、样品台车和追尾台车;固定壁障的后端上设置有用于吸取样品台车碰撞固定壁障所对应的能量的前碰撞吸能装置,追尾台车的前端上设置有用于吸取追尾台车碰撞样品台车所对应能量的追尾碰撞吸能装置;牵引机构用于通过牵引钢索分别与样品台车、追尾台车连接,为样品台车和追尾台车提供初始动能。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台车碰撞测试时仅限单一方向上的加载碰撞,缺失前后双向碰撞的问题,极大提高台车碰撞场景的多样化,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测试需求。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防行李冲击试验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155784U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20959703.7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防行李冲击试验的装置,主要涉及汽车测试领域。本申请中的装置主要通过由调节杆和支撑杆组成的交叉支架来控制支撑板的高度,由升降杆来控制支撑板的角度以对汽车后备箱的高度与角度进行模拟,通过安装底座来将装置安装在加速器上以模拟汽车的行进情况。本申请中的装置使用交叉支架结构解决了同类汽车实验装置使用繁琐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