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28423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200610.5

    申请日:2016-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24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橡胶挂件和轴承,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呈半圆形并扣合设置,所述橡胶挂件呈环形,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卡接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扣合后所形成的圆形空间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轴承装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本发明的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避免了由于传动轴及中间支承结构振动而加剧后桥及传动系、车身振动,且避免与路面激励耦合,在低速和高速段对整车振动噪声都有明显改善,以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

    一种汽车手刹总成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25967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09048.5

    申请日:2014-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7/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手刹总成,包括支架、手刹杆、操纵拉杆、棘爪和棘轮,其中,所述手刹杆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棘轮、棘爪分别与所述支架旋转连接,所述操纵拉杆穿设在所述手刹杆内并与所述手刹杆形成移动副,所述操纵拉杆通过弹性隔离件与所述棘爪旋转连接,所述弹性隔离件设置在所述操纵拉杆、手刹杆之间,所述弹性隔离件分隔所述操纵拉杆、手刹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操纵拉杆与棘爪之间增设弹性隔离件,通过该弹性隔离件将操纵拉杆、手刹杆分隔开,避免操纵拉杆、手刹杆相接触,从而避免了摩擦,避免了异响、噪音的产生,提高了可靠性。

    一种扭转减振器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27174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04215.0

    申请日:201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质量块、连接法兰以及设置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连接法兰之间的沿所述连接法兰外周设置的固有频率橡胶块,所述连接法兰同轴设置于所述质量块内,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质量块之间设置有轴向限位装置、径向限位装置和扭转限位装置,所述轴向限位装置、所述径向限位装置和所述扭转限位装置数量均为至少一个。本发明的扭转减振器结构简单、在满足汽车零件工作性能的前提下,限制在整车路试过程中,零件在超出工作范围的载荷情况出现、改善传动轴扭转波动情况,提高部件整体使用寿命,降低汽车维护成本。

    一种减振器上顶胶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483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1611245556.2

    申请日:2016-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上顶胶,包括上骨架、下骨架和位于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之间的胶体,所述下骨架的下表面硫化一层橡胶层,所述下骨架上设有与平面轴承相配合的圆弧,所述上骨架与所述下骨架通过沿二者之间接触处的圆周烧焊一圈使二者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骨架和所述下骨架均套装在螺母上,所述螺母套装在活塞杆上。本发明有益效果:消除了金属件与金属件之间由于制造精度造成的间隙,并消除噪声;解决螺母在使用过程中松脱的风险;使得轴承受力均匀,减小轴承应力,防止轴承破损,提高轴承寿命;通过下骨架的凸筋特征降低骨架的应力,防止出现应力过大情况,提高零件耐久性;提高了上胶体整体的牢固性。

    自动驻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10969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10644630.5

    申请日:2019-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驻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智能驾驶控制器IDU输出的报文,并根据报文的输出状态或报文内的工况数据判断智能驾驶控制器IDU是否存在故障和/或线控制动系统EBS是否保压超时;若智能驾驶控制器IDU存在故障和/或线控制动系统EBS保压超时时,则向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发送夹紧请求指令,并在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执行夹紧动作后使车辆进入驻车状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动驻车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使得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一旦出现智能驾驶控制器IDU故障或者线控制动系统EBS保压超时的情况,就立即通过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来对车辆夹紧驻车,从而保障了车辆的安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六分力传感器旋转式应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7954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06004.4

    申请日:2020-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分力传感器旋转式应用装置,六分力传感器旋转式应用装置包括车轮总成和信号传输机构,车轮总成包括轮辋以及安装在轮辋内的轮辋适配器、轮毂适配器、制动盘和安装在轮辋适配器和轮毂适配器之间的六分力传感器,六分力传感器包括内安装环和外安装环,轮毂适配器与内安装环连接,轮辋适配器与外安装环连接;信号传输机构安装在轮辋外并与六分力传感器电连接,信号传输机构用于接收六分力传感器的测试信号后将测试信号发送至信号收集处理装置。本发明保证了车轮受力完全经过六分力传感器从车轮总成传递至车身,消除了本结构形式六分力传感器与现有形式传感器应用装置匹配性低的问题,提高了六分力测量精度。

    一种汽车底盘后悬零件装配模拟检测工装及检测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3203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353101.7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一种汽车底盘后悬零件装配模拟检测工装及检测分析方法,本发明的检测工装,利用检测台上装配工装并通过检测设备对装配后工装公差进行测量,通过此工装实现对汽车底盘后悬各零件功能尺寸制造偏差以及总成件功能尺寸等参数的检测,检验底盘后悬的合格性,同时对底盘后悬装配过程中的偏差累积现象进行模拟,分析对比零件制造偏差在装配过程中的累积效应对装配后后悬总成功能尺寸的影响,得出各零件制造偏差对最终装配偏差的贡献度关系,从而为零件的公差优化提供指导,提高后悬装配的精度,提升整车的行驶性能。

    一种摆臂衬套和摆臂衬套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781366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822350.5

    申请日:2016-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0 B60G2204/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摆臂衬套和摆臂衬套组件,所述摆臂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接的内衬管、橡胶主簧、外衬管和安装孔,内衬管外壁与橡胶主簧内壁相抵,橡胶主簧外壁与外衬管内壁相抵,外衬管上方一端环设有向外水平延伸的水平翻边,翻边上表面的内壁与橡胶主簧的折弯处外壁相抵,安装孔由上至下的贯通于内衬管中央。本发明的摆臂衬套和摆臂衬套组件,结构合理和稳定可靠,而且能够提高整车NVH及舒适性,改善整车操纵性,降低整车重量。

    一种汽车手刹总成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25967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410509048.5

    申请日:2014-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手刹总成,包括支架、手刹杆、操纵拉杆、棘爪和棘轮,其中,所述手刹杆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棘轮、棘爪分别与所述支架旋转连接,所述操纵拉杆穿设在所述手刹杆内并与所述手刹杆形成移动副,所述操纵拉杆通过弹性隔离件与所述棘爪旋转连接,所述弹性隔离件设置在所述操纵拉杆、手刹杆之间,所述弹性隔离件分隔所述操纵拉杆、手刹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操纵拉杆与棘爪之间增设弹性隔离件,通过该弹性隔离件将操纵拉杆、手刹杆分隔开,避免操纵拉杆、手刹杆相接触,从而避免了摩擦,避免了异响、噪音的产生,提高了可靠性。

    一种扭转减振器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27174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004215.0

    申请日:201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质量块、连接法兰以及设置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连接法兰之间的沿所述连接法兰外周设置的固有频率橡胶块,所述连接法兰同轴设置于所述质量块内,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质量块之间设置有轴向限位装置、径向限位装置和扭转限位装置,所述轴向限位装置、所述径向限位装置和所述扭转限位装置数量均为至少一个。本发明的扭转减振器结构简单、在满足汽车零件工作性能的前提下,限制在整车路试过程中,零件在超出工作范围的载荷情况出现、改善传动轴扭转波动情况,提高部件整体使用寿命,降低汽车维护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