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机电解耦芯片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752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25014.1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态金属电子封装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机电解耦芯片封装方法。该方法采用集成电路封装板、紧固螺栓、PDMS弹性液态金属容纳体、附有银涂层的氮铝氧化物(AMB)基片、液态金属相变体和PCB基板对芯片进行封装。通过PDMS弹性容纳体和紧固螺栓实现机械连接,所述PDMS弹性液态金属容纳体的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点,并且外表透明,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观察到内部所述液态金属相变体的状态和位置。同时利用液态金属相变体“低温装配、高温服役”的特性,作为电气联接介质,实现了机电解耦。采用该方法封装的芯片封装体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电气联接可靠性,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应用需求。

    一种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联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24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01330.6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联动控制系统,包括:太赫兹波发射臂、太赫兹波接收臂、电压电源模块、单片机主控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步进电机执行模块、线磁编码器反馈模块以及末端光栅检测模块。本发明的调控过程不同于传统的使用机械调控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而是采用电控制的方法,使用两个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发射臂和接收臂,采用两个闭环反馈控制实现发射臂与接收臂运动过程的平稳控制、精度控制与误差调节;两个闭环反馈控制分别为转动过程中的角度精度和误差检测反馈、到达指定位置后的定位精度反馈,定位精度闭环反馈基于角度精度闭环反馈完成发射臂和接收臂的位置定位。

    一种基于石墨烯电极的聚合物三维波导模式光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1673656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65037.5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一种基于石墨烯电极的聚合物三维波导模式光开关,属于集成光电子学技术领域。该模式光开关由衬底、包层、芯层和掩埋在包层中的石墨烯电极构成,芯层被包覆在包导之中,芯层分为下层芯层和上层芯层二部分,下层芯层为Core1单直波导结构,上层芯层为输入端和输出端带有S型弯曲的Core2和Core3双直波导结构,Core2和Core3位于同一平面内;石墨烯电极位于Core2和Core3直波导的上方,与Core2和Core3直波导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通过设置不同的波导结构尺寸,可以分别实现TE11与TE12,TE11与TE22两对模式之间的复用/解复用;通过石墨烯电极产生的热量改变聚合物材料的折射率,可以实现模式光开关功能。器件功耗低,消光比高,可应用于可重构模分复用光网络中。

    一种基于多级Y形入口流道结构的并联散热器组的设计

    公开(公告)号:CN11647181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644397.7

    申请日:2023-0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Y形入口流道结构的并联散热器组的设计,主要涉及一种能够改善并联散热器冷却液流量分布均匀性的入口流道结构设计。传统的T形入口流道会导致流入并联散热器组的冷却液流量不均匀,距离冷却液入口越近,流入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当流入并联散热器的流量分布不均衡时,会导致并联热源组的温度不同,造成热源组之间的温度差异。并联数越多,热源组之间的温差越大,“短板效应”更加明显。本发明对传统的T形入口流道—T形出口流道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把T形入口流道改进为多级Y形入口流道,从而使得流入并联散热器组的冷却液流量更加均匀,解决传统T形入口流道—T形出口流道结构下各并联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以此抑制“短板效应”的发生。

    一种具有超滑表面的液冷流道散热器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80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39801.4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具有超滑表面的液冷流道散热器制造方法,先加工散热器主体的液冷流道,利用疏水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清漆,甲苯通过高速搅拌制备疏水颗粒溶液;通过在散热器的液冷流道表面涂覆疏水颗粒溶液,加热烘干的方法制备疏水微纳结构;通过在疏水微纳结构中注入与传热介质不互溶的润滑油制备超滑表面;使具有超滑表面的液冷流道具备减阻,耐压,耐腐蚀等功能,实现了液冷流道散热器的综合性能提升。

    一种改善流体分布的微小流道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753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812230.2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有微小流道的散热器,主要涉及一种能够改善流体分布的微小流道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引流肋板、肋板、发热单元,所述的散热器内部平行设置有多条流道,本发明对传统的I型布置的散热器进行了改进,通过在入口处设置引流肋板,从而使得流体分布更均匀,解决了传统I型布置的散热器流量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将改进后的微小流道散热器与传统的I型散热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改进后的散热器流体分布更均匀,与传统的I型散热器相比较,改进后的散热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