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距离场和双重层次包围盒的线缆动态碰撞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4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43045.4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场和双重层次包围盒的线缆动态碰撞检测方法,针对线缆具有柔性可变形特性而引起线缆碰撞检测难的问题。首先生成三维距离场映射,获取线缆或结构件表面法向量和穿刺深度等碰撞反馈信息,其次对连续的检测时间段做预处理,将其划分成离散的时间点,然后对每个离散时间点都采用静态碰撞检测进行检测,在实时检测时对包围盒进行双重层次包围盒形式,剪枝无法碰撞的障碍物,减少碰撞检测的计算量,最后自顶向下遍历层次树的方法遍历装配体搜索线缆,通过本方法完成线缆和装配体的包围盒模型生成,通过分离轴算法得到线缆与障碍物碰撞状态,提高线缆仿真碰撞检测算法效率。

    一种带柱状体嵌入模块的微通道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9304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258334.8

    申请日:2023-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柱状体嵌入模块的微通道散热装置,由芯片(1)、焊盘焊点组合(2)、带柱状体嵌入模块(3)、LTCC基板(4)、内嵌流道(5)组成。焊盘可以配合焊锡实现器件固定的作用;焊点能够在器件与嵌入体之间构成热通路,以实现热量有效传导;带柱状体的嵌入模块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能够有效传递上层热量,嵌入模块嵌入下方微通道散热器中,通过嵌入体与冷却剂的对流换热作用,使得冷却剂能够迅速将热量带走,有助于提高热耗散功率。本发明在已有微通道散热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散热方案的设计,可将芯片上的热量传导至流道处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微流道散热装置针对局部热源的散热能力,改善了该系统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具有较高的换热能力和换热极限。本发明结构紧凑、功能明确、传导热能力好,其在高发热设备如电子芯片、整流器的冷却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射流微通道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897321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52794.0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射流微通道散热器,属于电子器件散热领域。包括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射流发生层为空心的腔体结构,且下方射流孔层分布多个射流孔,形成射流孔阵列。采用耐腐蚀的陶瓷作为基板材料。在射流发生层进行流体分配,冲击到微通道底部的半圆凹穴,微通道层位于散热器底部,其肋片未与上方的射流孔层直接连接,形成了顶部槽区。射流冲击时能在凹穴里能够形成局部涡流,有助于增强射流的冲击效果,从而增强传热。顶部槽区能够方便各通道内的流体能够混合流动,降低压降。

    一种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联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24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01330.6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联动控制系统,包括:太赫兹波发射臂、太赫兹波接收臂、电压电源模块、单片机主控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步进电机执行模块、线磁编码器反馈模块以及末端光栅检测模块。本发明的调控过程不同于传统的使用机械调控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而是采用电控制的方法,使用两个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发射臂和接收臂,采用两个闭环反馈控制实现发射臂与接收臂运动过程的平稳控制、精度控制与误差调节;两个闭环反馈控制分别为转动过程中的角度精度和误差检测反馈、到达指定位置后的定位精度反馈,定位精度闭环反馈基于角度精度闭环反馈完成发射臂和接收臂的位置定位。

    一种带椭圆形肋与渐变式针鳍的微通道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66663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64678.6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椭圆形肋与渐变式针鳍的微通道散热器,包括热源1、上层盖板2、带椭圆形肋的微通道和渐变式针鳍的下层基板3、工质入口4、工质出口5,其中微通道道设置于下层基板上。所述微通道包括若干直矩形微通道,在微通道壁面上设置了椭圆形肋,其对称分布在微通道两侧;所述渐变式针鳍,设置在下层基板上,按照由小至大的规律渐变分布在微通道中间,且各个针鳍之间间距相等。在工质流动过程中,椭圆形肋扩大了对流换热面积,同时引起流体呈现收敛‑发散的流动规律,使得流动速度增加;渐变式针鳍起扰流的作用,在局部位置形成二次流,从而促进冷却工质的混合,增强散热器整体导热能力并且通过渐变布局改善压降损失。

    一种LTCC基板抗振动冲击散热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150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764679.0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LTCC基板抗振动冲击散热方法,包括减振散热盖板,所述散热夹持盖板主要由上散热流道(1)、上减振盖板(2)、下散热流道(6)、下减振盖板(5)组成,包括导热硅脂(3),LTCC基板(4)。两上下散热盖板内设置有蛇形散热流道,能够有效带走LTCC基板内部元器件在服役时发出的热量。LTCC基板夹持固定在下减振盖板的凹槽内,LTCC基板与夹持装置之间设置有一层导热硅脂,可以加快LTCC基板与流道的换热效率,同时起到缓冲减振效果。本发明能够稳定夹持LTCC基板,有效减少其在振动环境下受到的损伤,同时提高了散热效率,保证了电子产品的性能、工作的稳定和使用寿命。

    一种LTCC基板的新型固定抗振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41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19815.X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新型LTCC基板的防振动冲击的方法,主要由LTCC基板(2)和基板抗振动冲击夹具以及夹紧装置组成,本发明的抗振动冲击能力主要靠由基板夹持装置(1),基板夹具上支撑(3)和基板夹具下支撑(4)组成的基板抗振动冲击夹具保证,所述夹紧装置由旋钮螺丝(5)和夹紧滑块(6)组成;如图所示,所述LTCC基板的四个直角边由夹持装置固定,夹持装置采用导轨的形式。其安装便捷,末端设置有中空圆柱形凹槽能与所述夹紧滑块配合,通过与所述导轨上、下夹具配合从而进行滑动调节。所述基板夹持装置的前端存在一个螺纹孔结构可以用以与机壳进行连接。本发明的LTCC基板的防振动冲击方法采用夹持装置对LTCC基板的四角固定限制了其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夹持的力度通过旋转旋钮螺丝控制夹紧滑块移动对LTCC基板进行夹紧。当外界环境产生振动时夹持装置可以固定LTCC基板防止其产生振动,从保护焊点以及封装在其中的元器件,提高LTCC基板在振动环境下的寿命,提高了振动可靠性,保证了电子产品的性能。

    一种LTCC微波组件的抗冲击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492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58336.7

    申请日:2023-03-17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LTCC微波组件的抗冲击方法,包括基板减振装置和上下盖板,所述夹持装置主要由导向柱(3)、减振弹簧(4)、基板夹具(5)、减振护垫(6)和LTCC基板(7)组成。所述上下盖板(2)由铆钉(1)与基板夹持装置固定。导向柱滑动设置在基板夹具的定位孔内。减振弹簧滑动设置在导向柱上,减振弹簧能够通过压缩变形有效减少电子设备在受到振动冲击时内部的元器件受到的冲击应力。减振护垫固定设置于基板夹具的凹槽内。本发明能够稳定夹持LTCC基板,避免了LTCC基板处于振动环境下的振动损伤,保证了电子产品的性能、工作的稳定和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