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热扩散网与嵌入单元的微通道散热方案

    公开(公告)号:CN1173168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38524.7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热扩散网与嵌入体的微通道散热方案,该方案主要由盖板、热扩散网、限位板、嵌入单元和基板组成。热扩散网与嵌入单元由高导热系数材料加工而成,其主要特征有:高导热的热扩散网有助于减小扩散热阻,提高热耗散功率,减小在水平方向的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嵌入单元有助于提高对热源的热耗散功率;该微通道散热器为印制电路板。本发明在保留微通道体积小、换热能力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微流道散热器针对局部热源的散热能力、减小扩散热阻、减小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具有较高的温度均匀性、换热能力和换热极限。本发明结构紧凑、换热能力好,在电子芯片、激光器、整流器等高发热设备冷却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微流道制备超滑表面涂料的方法与涂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7272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64377.3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流道制备超滑表面涂料的方法与涂覆工艺。该超疏水涂料是利用二氧化硅颗粒,碳纳米管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混合之后黏附在微流道上。该涂覆材料形成多孔结构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正硅酸四乙酯(TEOS)遇水发生水解缩合反应形成聚合程度较高的硅酸,之后硅酸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水解后得到的硅醇发生缩合反应形成Si‑CH3,该产物附着在二氧化硅簇上并聚集形成网络。第二个方面是乙醇的蒸发,碳纳米管与二氧化硅颗粒在熔融的PVDF上塌缩,使得在PVDF表面上留下纳米空隙和纳米孔。通过在多孔微结构内注入硅油来制备超滑表面。微流道超滑涂层具备减阻,耐压、耐高温等功能,提高了微流道散热器的综合性能。

    一种采用脉动流体的梯形空腔-双矩形圆肋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89361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52869.5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脉动流体的梯形空腔‑双矩形圆肋微通道换热器,该换热器主要包括盖板和流道底板。盖板表面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流道底板相连,流道底板流道由两侧对称梯形空腔和并列双矩形圆肋组成,具有对流换热面积大的特点;采用脉动流体作为冷却介质,相比于稳定流体,具有更低压降特性,并且其热边界层不断生长同时在梯形空腔产生涡流,促进冷热流体混合进一步增强换热。本发明不仅具有更强的换热特性,且具有更低的压降和泵功,具有优越的综合散热性能,可解决高热流密度芯片、发热电子器件等的散热问题,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一种基于距离场和双重层次包围盒的线缆动态碰撞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4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43045.4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场和双重层次包围盒的线缆动态碰撞检测方法,针对线缆具有柔性可变形特性而引起线缆碰撞检测难的问题。首先生成三维距离场映射,获取线缆或结构件表面法向量和穿刺深度等碰撞反馈信息,其次对连续的检测时间段做预处理,将其划分成离散的时间点,然后对每个离散时间点都采用静态碰撞检测进行检测,在实时检测时对包围盒进行双重层次包围盒形式,剪枝无法碰撞的障碍物,减少碰撞检测的计算量,最后自顶向下遍历层次树的方法遍历装配体搜索线缆,通过本方法完成线缆和装配体的包围盒模型生成,通过分离轴算法得到线缆与障碍物碰撞状态,提高线缆仿真碰撞检测算法效率。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射流微通道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897321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52794.0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射流微通道散热器,属于电子器件散热领域。包括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射流发生层为空心的腔体结构,且下方射流孔层分布多个射流孔,形成射流孔阵列。采用耐腐蚀的陶瓷作为基板材料。在射流发生层进行流体分配,冲击到微通道底部的半圆凹穴,微通道层位于散热器底部,其肋片未与上方的射流孔层直接连接,形成了顶部槽区。射流冲击时能在凹穴里能够形成局部涡流,有助于增强射流的冲击效果,从而增强传热。顶部槽区能够方便各通道内的流体能够混合流动,降低压降。

    一种具有超滑结构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046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88103.7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超滑结构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的制备方法,主要涉及一种能够增强歧管微通道沸腾作用的流道表面设计。在歧管微通道沸腾仿真过程中发现在歧管微通道的入口处有大量的气泡堆积,这极大影响了歧管微通道沸腾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基于该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构建具有超滑结构表面的歧管微通道,通过在流道入口端制备超滑结构,加快冷却介质在入口处的流速实现优化歧管微通道沸腾散热器的传热性能。

    一种基于气泡流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温度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66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88160.5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泡流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温度测试方法:在歧管微通道芯片加热实验中,当温度达到冷却介质的沸点时歧管微通道出现气泡形成气泡流。气泡的体积随着歧管微通道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结合显微镜和高速相机拍摄通道内不同位置气泡图像,计算气泡体积相对变化,基于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出微通道不同位置由于气泡的产生而出现的热阻,再根据芯片的热功耗算得歧管微通道温度。本发明测量方便、精度高、对歧管微通道结构无破坏。

    一种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联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24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01330.6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联动控制系统,包括:太赫兹波发射臂、太赫兹波接收臂、电压电源模块、单片机主控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步进电机执行模块、线磁编码器反馈模块以及末端光栅检测模块。本发明的调控过程不同于传统的使用机械调控太赫兹波收发双臂,而是采用电控制的方法,使用两个步进电机分别控制发射臂和接收臂,采用两个闭环反馈控制实现发射臂与接收臂运动过程的平稳控制、精度控制与误差调节;两个闭环反馈控制分别为转动过程中的角度精度和误差检测反馈、到达指定位置后的定位精度反馈,定位精度闭环反馈基于角度精度闭环反馈完成发射臂和接收臂的位置定位。

    一种椭圆形扰流柱交错渐变排布的微通道结构设计

    公开(公告)号:CN1160564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258335.2

    申请日:2023-03-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形扰流柱交错渐变分布在微流道内的散热器。主要由基板(1)、盖板(2)和热源(8)组成。盖板上设有进水口(9)、出水口(10)与热源(8)。基板内部设有入口主槽(3)、出口主槽(4)、矩形流道(5)和椭圆形扰流柱(6)、凹槽(7)。入口主槽和出口主槽均采用长方型结构,两槽的深度、长度和宽度均相同。在微通道侧壁存在凹槽,每一个凹槽的大小相等。微通道内部存在扰流柱,扰流柱之间的间距相等。在同一通道内,扰流柱宽度不同,渐变排列在通道内。流体在途径扰流柱与凹槽微结构之前压力分布均匀;流体流经微结构首先进入凹槽,通道截面突然变宽,使得流体产生局部紊流。流体流经扰流柱时可以有效促进边界层的生长,在流体中间部分产生新的边界层,且在局部位置产生较低的二次流及回流区,促进了冷却液的混合,相应地增强热传递。由于扰流柱是渐变排布,在入口处扰流柱的宽度较小,在出口处扰流柱的宽度较大,可以有效减小整体的压降损失,增强散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