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2391852U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21087654.8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机的主动减震控制系统,涉及减震控制,包括输入模块、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供电模块、采集模块和实施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两个驱动板和两个与驱动板一一对应连接的IGBT模块,所述实施模块包括两个电机,两个所述IGBT模块采用上下叠层结构,两个所述IGBT模块之间设有同时与两个IGBT模块表面接触的网格式冷却水套,两个所述电机的外围均套设有与其表面接触的螺旋式冷却管。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巧妙,满足了双电机的主动减震控制系统的冷却要求,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22224112U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21087484.3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系统,涉及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变换器、动力电池和车辆驱动系统;所述变换器与动力电池之间设有能量缓冲模块,所述能量缓冲模块的输入公共端设有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变换器的另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放电支路通过第五控制开关与动力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构成了变换器‑动力电池的直充充电线路。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对动力电池充电的次数,起到了提高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22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02353.5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 B60H1/22 , B60H1/32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K11/02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10/66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所述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回路、电池循环回路、电机及电子功率器件冷却回路、水路集成模块和集成控制器;其中,所述电池循环回路通过所述水路集成模块与所述电机及电子功率器件冷却回路连通,以用于通过所述电机及电子功率器件冷却回路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所述空调系统回路包括电动压缩机和PTC加热器,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PTC加热器均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相连,以用于通过所述集成控制器进行驱动控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与集成控制器设计,可以减少系统能耗,节省系统布局空间,同时降低设备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7054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101454.6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量管理方法、能量管理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实时监测目标车辆的行驶状态,生成所述目标车辆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的行驶信息;以最低等效油耗为优化目标对所述行驶信息进行寻优,得到所述行驶信息下的SOC门限更新阈值;其中,所述SOC门限更新阈值包括SOC上限更新阈值和SOC下限更新阈值;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实时SOC值与所述SOC门限更新阈值的比较结果选取能量供给源,根据所述能量供给源调用对应的能量管理策略。本发明可以提高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87900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87877.9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循环回路、电机循环回路;所述电机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多通阀、电机换热结构和余热回收器;所述电池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一多通阀、电池换热结构以及电池冷却器;所述空调系统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余热回收器;通过对电机循环回路的余热直接加热电池循环回路,减少PTC的使用,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322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02337.6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 B60H1/03 , B60H1/22 , B60H1/32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K11/02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10/66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汽车,所述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电池循环回路、空调系统回路、电机及电子功率器件冷却回路和集成控制器;其中,所述电池循环回路通过换热器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进行热交换;所述电池循环回路通过四通阀与所述电机及电子功率器件冷却回路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包括PTC加热器,所述空调系统回路包括电动压缩机,所述PTC加热器和所述电动压缩机均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相连,以用于通过集成控制器进行驱动控制。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可以减少系统能耗,节省布局空间,并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9913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61981.8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车辆,电池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换热结构以及电池冷却器;电机循环回路包括电机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回路包括压缩机、余热回收器和电池冷却器,其中,余热回收器和电池冷却器分别位于压缩机的上游位置;该结构可以减少布置空间,降低流阻,进一步第还可以降低系统设备的成本。通过切换多通阀的连通状态,可以实现多种热交换模式,进一步地能够在多种应用场景下,通过室外换热器和余热回收器,系统可以吸收来自空气、电池循环回路提供的余热,减少电池能量损耗,增加续航里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76981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73958.3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 B60H1/32 , B60H1/02 , B60H1/22 , B60K11/04 , H01M10/613 , H01M10/61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69 , H01M10/66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制冷剂回路设置有压缩机、冷凝装置、换热装置和蒸发装置,冷却液回路设置有多通阀、暖风芯体、电池、电机、冷却装置和散热装置,多通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设置有多个连通口,阀芯能够相对于阀体转动,以使车辆热管理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冷却液回路通过多通阀集成了乘员舱回路、电池回路、电机回路、冷却回路和散热回路,并通过乘员舱回路和冷却回路与制冷剂回路热交换,从而减少管道和阀的使用数量,有利于提高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缩短冷却液在工作过程中的流通路径,提高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22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02189.8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 B60H1/03 , B60H1/22 , B60H1/32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K11/02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10/66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汽车,所述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回路、空调系统回路和集成控制器;其中,所述发动机冷却回路包括PTC加热器,所述空调系统回路包括电动压缩机,所述PTC加热器和所述电动压缩机均与所述集成控制器相连,以用于通过所述集成控制器进行驱动控制;所述集成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用于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一驱动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电动压缩机进行驱动控制;第二驱动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对所述PTC加热器进行驱动控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膨胀箱与集成控制器设计,可以减少系统布局空间,降低设备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8725139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745631.9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动总成模态测试工装,包括:多个固定柱;悬置件,悬置件的一端与固定柱连接,悬置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混动总成连接,以将混动总成悬置于空中;旋转件,用于支撑激振器,旋转件可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以调节激振器的激振角度。本实用新型将激振器固定于旋转件上,旋转件能够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将激振器的激振角度调节到需要的位置,提高了测试设备的安装精度以及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测试工装的安装过程简便,有利于测试工作效率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