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锁防尘机构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46150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810141689.4

    申请日:2008-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锁防尘机构,包括锁机构、手柄以及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有通槽,所述锁机构通过所述防护罩与所述手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底部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与设有穿孔的滑板连接;所述手柄穿通所述滑板;所述滑板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本发明采用一滑板隔离儿童锁手柄处的灰尘,其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滑移门的密封效果,从源头进行防尘,确保灰尘无法从儿童锁手柄处进灰尘。

    一种车辆防碰撞纵梁结构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69672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10125547.4

    申请日:2007-12-27

    Inventor: 黎海 张波 黄宗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防碰撞纵梁结构,包括位于车辆侧面的纵梁,所述的纵梁上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的加强结构有两个,分别与车辆的门的框相连接,形成一个回路结构;所述的第一加强结构安装于B柱下端,所述的第一加强结构零件翻边与所述的纵梁点焊连接;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安装于轮罩后面,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零件翻边与所述的纵梁点焊连接。通过加强车身侧面强度,与门框形成封闭回路,当发生碰撞时,侧面的纵梁加强结构不仅能抵抗冲击,而且能将所受的冲击力均匀地分布到车身的各个区域,减小了由碰撞引起的巨大乘员舱形变对乘员带来的危害。

    防止侧滑门漏尘的中走轮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665074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114258.3

    申请日:2009-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防止侧滑门漏尘的中走轮臂结构,包括中走轮臂、侧滑门内板以及中走轮臂加强板;所述内板设有安装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更改汽车侧滑门的中走轮臂安装区域的局部设计结构,从而解决汽车侧滑门的中走轮臂处出现的漏尘质量问题,提升客户的感知度。

    一种车辆防碰撞纵梁结构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69672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710125547.4

    申请日:2007-12-27

    Inventor: 黎海 张波 黄宗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防碰撞纵梁结构,包括位于车辆侧面的纵梁,所述的纵梁上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的加强结构有两个,分别与车辆的门的框相连接,形成一个回路结构;所述的第一加强结构安装于B柱下端,所述的第一加强结构零件翻边与所述的纵梁点焊连接;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安装于轮罩后面,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零件翻边与所述的纵梁点焊连接。通过加强车身侧面强度,与门框形成封闭回路,当发生碰撞时,侧面的纵梁加强结构不仅能抵抗冲击,而且能将所受的冲击力均匀地分布到车身的各个区域,减小了由碰撞引起的巨大乘员舱形变对乘员带来的危害。

    车身和车辆
    35.
    发明公开
    车身和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390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58722.X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和车辆,车身的车架总成包括第一顶盖横梁、第二顶盖横梁、第一顶板横梁、第二地板横梁、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三支撑柱及前加强板组件。第一顶盖横梁和第一地板横梁、第二顶盖横梁与第二地板横梁均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第三支撑柱均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通过在车架总成中形成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结构环及第三结构环,并通过前加强板组件及门槛组件将第二结构环和第三结构环连接,从而在车身中部的第二支撑柱区域和第三支撑柱区域形成完整载荷传力路径,提高车身及车辆侧面碰撞承受能力,防止车身中部结构件变形过多进而侵入车辆伤及乘员。

    一种车身结构
    36.
    发明公开
    一种车身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2620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79557.9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第一前大梁、第二前大梁、门槛、前地板横梁、前地板纵梁以及前大梁后延伸板,其中:第一前大梁与第二前大梁沿车身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前大梁包括第一梁体段、第二梁体段以及第三梁体段;前大梁后延伸板的第一端与第三梁体段的第二端连接,前大梁后延伸板的第二端与前地板纵梁连接,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前地板纵梁与门槛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PHEV和EV车型较小的结构、零件差异,解决了传统技术传力路径差异大、门槛变化大导致零件共用少、结构设计困难的问题。

    一种热冲压测量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07563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461900.6

    申请日:2017-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1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冲压测量工装及其使用方法,以普通的单拉机为基础改装而成,主要包括:一个水冷基座、由模具材料制成的镶块、装卡镶块的夹具、测试用的板条、板料运动的驱动装置、对板料进行加热的装置,监控温度的热电偶、数据采集器以及观测数据的电脑等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将加热装置、测试装置、驱动装置搭建在同一平台,可测量热冲压板料和模具的接触热传导系数、流道的对流换热系数以及模具的摩擦磨损等多种参数,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功能丰富,测试获得的参数能够为热冲压仿真分析提供精确的输入,对提升热冲压模具寿命和产品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种前置后驱车身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0969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12744.1

    申请日:2014-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3/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置后驱车身,包括前大梁、中大梁、A柱和前侧板,所述前大梁连接所述中大梁,所述前侧板连接所述前大梁,所述前侧板连接所述A柱,所述前大梁高于所述中大梁,所述前大梁、所述前侧板、所述A柱和所述中大梁形成Y字形结构。该车身车架在布置上,使得所述前大梁、所述前侧板、所述A柱和所述中大梁形成Y字形结构形成良好Y型传力途径;A/B柱区域增加车架横梁搭接头及布置优化,实现侧碰过程中的多路径能力传递;借用前置后驱的优势,增加前围板及前地板通道并与后地板横梁形成T字形结构,增强车身的碰撞性能,同时提高车身弯曲扭转刚度。

    高耐惯性滑移门内开机构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09901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408441.1

    申请日:201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惯性滑移门内开机构,其包括保险转臂和保险拉杆,所述保险转臂上设有转轴,所述保险转臂一端与保险拉杆铰接,所述保险转臂的另一端设有配重块。本发明的只是增加了配重块,却可以达到装配方便,提高门锁的耐惯性等级(由30g提高到大于60g),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不增加门锁系统的操作力。

    汽车侧滑门推力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51443B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0710076576.6

    申请日:2007-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侧滑门推力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架、压力调节装置、连接装置、施力装置、施力件,压力调节装置、连接装置、施力装置和施力架或施力块顺次连接,施力装置固定在实验台架上。所述的汽车侧滑门推力试验装置还包括有显示屏、受力感应装置和数据连接线,安装有受力感应装置的施力架或施力块通过数据连接线与显示屏相连接。试验装置及试验台架搭建成本低,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投入搭建一套能够较准确评估出汽车侧滑门及保持件抗侧向力的能力的模拟试验台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