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7448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55516.0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所述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包括内板加强组件,内板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C柱内板连接,并与C柱内板共同形成腔体,第一加强板从C柱上接头延伸至后轮罩内板的减震器安装处连接,第二加强板连接于横向内板的外侧,且连接第一加强板的第二端与D柱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用于与后轮罩内板的外侧连接,第三加强板连接减震器安装处与后纵梁。本技术方案的内板加强组件形成了“Y”形拓扑结构,其与周围上边梁、D柱、前后护板、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外板、后地板和后纵梁形成了多条闭环传力路径,合理传递和分解整车和局部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4309693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410512744.1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置后驱车身,包括前大梁、中大梁、A柱和前侧板,所述前大梁连接所述中大梁,所述前侧板连接所述前大梁,所述前侧板连接所述A柱,所述前大梁高于所述中大梁,所述前大梁、所述前侧板、所述A柱和所述中大梁形成Y字形结构。该车身车架在布置上,使得所述前大梁、所述前侧板、所述A柱和所述中大梁形成Y字形结构形成良好Y型传力途径;A/B柱区域增加车架横梁搭接头及布置优化,实现侧碰过程中的多路径能力传递;借用前置后驱的优势,增加前围板及前地板通道并与后地板横梁形成T字形结构,增强车身的碰撞性能,同时提高车身弯曲扭转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320784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311200.9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区域灵敏度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刚度或模态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提取车身任意指定功能区域参数,并进行编号;2)定义区域灵敏度变量,建立区域灵敏度分析模型;3)进行基于刚度或模态的区域灵敏度分析,并对各区域灵敏度进行排序;4)基于区域灵敏度排序结果,根据加强敏感区域、减弱不敏感区域和负敏感区域的原则对区域结构和零件厚度进行优化;5)通过白车身性能试验和优化结果验证,进行对标分析,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进一步的区域结构优化和厚度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以计算出车身各区域参数对车身刚度、模态的灵敏度,可以对车身区域参数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309699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09612.3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汽车顶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包括顶盖外板,所述顶盖外板的顶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纵向加强筋和沿其宽度方向的横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与所述横向加强筋相垂直,所述纵向加强筋至少有二条并平行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设置在二条相邻的所述纵向加强筋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相邻的纵向加强筋之间设置横向加强筋,可以有效提高汽车顶盖的抗凹、模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4505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53329.3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汽车雪压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整车进行加载实验;在车顶布置测量点;采用一定的规则在车顶加载砂袋,所述砂袋的左右均有尼龙扣,所述尼龙扣连接相邻所述砂袋;测试车身顶盖承载变化值。本试验方法试验对象为整车,比白车身更能模拟实际状态;所述车身顶盖承载临界屈曲值可以和CAE结果进行对标;采用周边有尼龙扣的砂袋连接结构,能避免顶盖曲率过大时砂袋向四周滑落,从而解决了曲率较大的顶盖的雪压测试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3936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18898.5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及车辆,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底座、靠背、坐垫抬升结构、第一保护结构和第二保护结构。其中,底座开设有安装槽。靠背设置于底座的一端。坐垫抬升结构包括坐垫和抬升组件,抬升组件设置于安装槽内,抬升组件用于驱动坐垫上升以远离安装槽或下降以沉入安装槽。第一保护结构包括两个第一侧翼板,两个第一侧翼板分别转动安装于靠背的两侧,两个第一侧翼板可相向转动。第二保护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分别转动安装于安装板两侧的两个第二侧翼板,安装板安装于靠背上,两个第二侧翼板分别位于两个第一侧翼板的上方。本发明中,只需推动坐垫并转动第一侧翼板和第二侧翼板,就能实现对儿童的保护,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36399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2932.8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用参数化数据库建模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运用SFE软件建立参数化数据库;根据SFE模块化的特点,通过SFE将白车身划分为多个子模块,再结合已有的结构参考数据,针对任一子模块,参照多个车型不同拓扑形式,分别建立多个对应模块,并进行归档,统一成库;步骤2:参数化数据库的调用与拼装;首先根据早期输入数据,在参数化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匹配,筛选出对应模块,再根据早期输入数据,对筛选出的模块进行修改,模块全部修改完成后,对整车进行拼装。步骤3:SFE网格划分并有限元前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缩短了参数化建模时间,提升了建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20784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410311200.9
申请日:2014-07-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区域灵敏度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刚度或模态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提取车身任意指定功能区域参数,并进行编号;2)定义区域灵敏度变量,建立区域灵敏度分析模型;3)进行基于刚度或模态的区域灵敏度分析,并对各区域灵敏度进行排序;4)基于区域灵敏度排序结果,根据加强敏感区域、减弱不敏感区域和负敏感区域的原则对区域结构和零件厚度进行优化;5)通过白车身性能试验和优化结果验证,进行对标分析,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进一步的区域结构优化和厚度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以计算出车身各区域参数对车身刚度、模态的灵敏度,可以对车身区域参数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786957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510214532.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阻尼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汽车阻尼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阻尼板应变能叠加分析和声功率损失的并联耦合模式设计,以及基于成本、性能和工艺的轻量化选择设计,对阻尼板的材料、厚度、布置进行设计,然后通过对钣金和阻尼板进行整体形貌优化,在满足NVH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阻尼板的轻量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5460075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943775.7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器齿轮齿条间隙控制方法,属于转向器优化领域。本发明转向器齿轮齿条间隙控制方法中的转向器齿轮齿条包括常用段和设于所述常用段两侧的大转弯用段,转向器最大启动力数值范围不超过215.8N,转向器齿轮的回转力矩数值范围为0.49-1.57Nm,所述常用段的齿轮齿条间隙小于所述大转弯用段的齿轮齿条间隙,所述常用段的齿轮力矩波动在0.49Nm以内,所述大转弯段的齿轮力矩波动在0.59Nm以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摆脱了传统制造工艺的限制,解决了齿轮齿条间隙不能太小的问题;较小的齿轮齿条间隙有利于提高转向系统刚度,减小了回转力矩值,转向平顺性更好,有效避免方向盘抖动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