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4615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669515.9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现汽车侧面碰撞的台车装置,包括壁障系统、缓冲系统和台车系统,所述台车系统包括侧围,所述侧围左端与所述壁障系统右端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缓冲系统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壁障系统右端上,所述缓冲系统右端与所述台车系统左端可解除式相抵。本发明的一种复现汽车侧面碰撞的台车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并且能够模拟实车碰撞侵入位移曲线等特点,可替代现有整车前期结构验证碰撞试验,并解决了整车试验费用昂贵、样车造价高、设备复杂等问题;相较于整车等试验方法其工艺可靠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053092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0376585.6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试验验证领域,提供了一种模拟汽车正面碰撞的台车试验方法,台车包括基础小车、汽车纵梁、副车架、上车体及刚性动力总成,所述台车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骡子车的CAE仿真碰撞模型;B、根据骡子车仿真碰撞模型制定等效的台车的CAE仿真碰撞模型;C、将骡子车仿真碰撞模型与台车仿真碰撞模型进行仿真数据分析;D、将台车仿真碰撞模型的仿真数据分析结果与骡子车仿真碰撞模型仿真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对标;如结果一致,则试制及组装台车进行碰撞试验验证;如结果不一致,则重新对台车仿真碰撞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及对标。旨在解决试验台车加工困难、成本高、准备时间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6007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510943775.7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器齿轮齿条间隙控制方法,属于转向器优化领域。本发明转向器齿轮齿条间隙控制方法中的转向器齿轮齿条包括常用段和设于所述常用段两侧的大转弯用段,转向器最大启动力数值范围不超过215.8N,转向器齿轮的回转力矩数值范围为0.49‑1.57Nm,所述常用段的齿轮齿条间隙小于所述大转弯用段的齿轮齿条间隙,所述常用段的齿轮力矩波动在0.49Nm以内,所述大转弯段的齿轮力矩波动在0.59Nm以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摆脱了传统制造工艺的限制,解决了齿轮齿条间隙不能太小的问题;较小的齿轮齿条间隙有利于提高转向系统刚度,减小了回转力矩值,转向平顺性更好,有效避免方向盘抖动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365887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942103.4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腔体多层焊接前纵梁,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围合成闭合的第一方框,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方框的其中一个棱角围合成闭合的第二方框,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方框的其中另一个棱角围合成闭合的第三方框,所述第二方框与所述第三方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框内并呈对角分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腔体截面设计,有效改善传统截面前纵梁变形形式不稳定,改变前纵梁截面形式,在同等材料以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满足前纵梁安全碰撞吸能要求,并有效提高压溃力以及吸能指标,满足车身轻量化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882750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128660.7
申请日:2016-03-0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的设计,一种汽车前纵梁,包括前纵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主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将所述前纵梁主体内部分为至少两个腔体;较于传统双帽型纵梁结构形式,新结构无论是从平均压溃力以及内能吸收都得到极大改善,通过CAE分析和动态落锤试验的验证,采用多腔体截面设计,有效改善传统截面前纵梁变形形式不稳定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383564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42088.3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2
Abstract: 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央贯穿凹陷加强的前纵梁,包括主侧板和凹陷侧板,所述主侧板与所述凹陷侧板相围合成一个闭合的腔体,所述凹陷侧板上设有中央凹陷槽,所述中央凹陷槽的凹陷方向朝向所述主侧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中央凹陷槽截面设计,有效改善传统截面的前纵梁变形形式不稳定的问题,改变前纵梁截面形式,在同等材料以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满足前纵梁安全碰撞吸能要求,并有效提高压溃力以及吸能指标,满足车身轻量化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2693131U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21862771.9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包括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前制动盘、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和设置于前制动盘与第一六分力传感器之间的前轴承座,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固定孔,前轴承座包括第一轴承座法兰板和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一轴承安装筒,第一轴承座法兰板环绕第一轴承安装筒,第一轴承座法兰板上开设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固定孔连接;前制动盘的外周夹持有前卡钳,前卡钳与第一轴承座法兰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第一六分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装配方案,使得前轴承座适配第一六分力传感器,提高了六分力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05836934U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620173225.1
申请日:2016-03-0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的设计,一种汽车前纵梁,包括前纵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主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将所述前纵梁主体内部分为至少两个腔体;较于传统双帽型纵梁结构形式,新结构无论是从平均压溃力以及内能吸收都得到极大改善,通过CAE分析和动态落锤试验的验证,采用多腔体截面设计,有效改善传统截面前纵梁变形形式不稳定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217462301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20931281.2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该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包括测功机、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换热器。测功机的输出端与发动机主体的曲轴连接;第一连接管连接于发动机水泵的发动机进水端与节温器的节温器出水端之间,以形成小循环回路;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进水端和换热器出水端,换热器进水端与节温器出水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换热器出水端与发动机水泵进水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以形成大循环回路。该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通过换热器连接于发动机水泵和节温器之间形成外置冷却系统,只需运行发动机即可测试机油在多种运行工况设定下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测试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7257782U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21166141.6
申请日:2017-09-1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角形电动汽车前上纵梁,包括一体成形的斜梁和横梁,所述斜梁端部和所述横梁端部连接,所述斜梁另一端设有斜定位板,所述横梁另一端设有横定位板,所述斜梁和所述横梁上设置凹槽组,所述斜定位板与前侧围外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横定位板与所述前侧围外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斜梁、所述横梁和所述前侧围外板围设有三角形空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角形电动汽车前上纵梁结构简单、节约冲压成本、安装方便、优化了正碰力传递到自车身的路径,提高了正碰中能量的吸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