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681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23274.6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及方法。该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应用于发动机的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发动机水泵和节温器,节温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水泵,以形成小循环回路。包括测功机、换热器和大环控制阀。测功机的输出端与发动机主体的曲轴连接;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进水端和换热器出水端,换热器出水端连接于发动机水泵,换热器进水端连接于节温器,以形成大循环回路;大环控制阀设置于节温器与换热器进水端之间,以控制大循环回路的通断。该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通过换热器和大环控制器连接于发动机水泵和节温器之间形成外置冷却系统,只需运行发动机即可测试机油在多种运行工况设定下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测试成本。

    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68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423274.6

    申请日:2022-04-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及方法。该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应用于发动机的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发动机水泵和节温器,节温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水泵,以形成小循环回路。包括测功机、换热器和大环控制阀。测功机的输出端与发动机主体的曲轴连接;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进水端和换热器出水端,换热器出水端连接于发动机水泵,换热器进水端连接于节温器,以形成大循环回路;大环控制阀设置于节温器与换热器进水端之间,以控制大循环回路的通断。该机油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通过换热器和大环控制器连接于发动机水泵和节温器之间形成外置冷却系统,只需运行发动机即可测试机油在多种运行工况设定下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测试成本。

    一种空调供暖控制方法和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9828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97920.3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空调制暖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制暖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空调制热指令时,控制车辆的发动机启动;控制所述发动机采用怠速喷油点火的运转方式,对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进行加热;根据所述空调的除雾除霜功能的开关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空转水温和点火水温;当检测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大于所述空转水温时,控制所述车辆的发电机带动所述发动机空转;当检测到所述发动机的当前水温小于所述点火水温时,重复执行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采用怠速喷油点火的运转方式,对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进行加热的步骤。采用本申请进行空调制暖时,可以减少发动机的耗油量。

    曲轴连杆组件、发动机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653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45895.9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轴连杆组件、发动机及汽车,曲轴连杆组件包括活塞件、连杆及活塞环,活塞件包括活塞头部及连接于活塞头部下端的活塞裙部。连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活塞裙部铰接,第二端用于与曲轴连接。活塞环套设于活塞头部的外周,活塞环远离连杆的一侧设置有上端面,活塞环靠近连杆的一侧设置有下端面,活塞环还包括第一倒圆弧面及第二倒圆弧面,第一倒圆弧面连接于上端面与活塞环外周面,第二倒圆弧面连接于下端面与活塞环外周面。其中,第一倒圆弧面的倒角半径大于第二倒圆弧面的倒角半径。本申请提供的曲轴连杆组件在保证刮油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活塞环与缸孔之间的摩擦损失,从而提高曲轴连杆组件整体的工作效率。

    发动机装置和汽车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0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75572.4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装置和汽车,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发动机装置包括发动机、增压器、第一气液分离部件、第二气液分离部件以及中冷器,增压器连接发动机;中冷器的第一端连接于增压器,中冷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气液分离部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部件的第二端与发动机连接;第一气液分离部件的第二端还经第二气液分离部件与增压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气液分离部件,将中冷器在冷却气体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与气体分离,同时还设置了第二气液分离部件,对在第一气液分离部件内的冷凝水进行二次气液分离,以避免了大量液态水进入发动机影响发动机燃烧;同时两个气液分离部件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曲轴连杆组件、发动机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65374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145895.9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轴连杆组件、发动机及汽车,曲轴连杆组件包括活塞件、连杆及活塞环,活塞件包括活塞头部及连接于活塞头部下端的活塞裙部。连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活塞裙部铰接,第二端用于与曲轴连接。活塞环套设于活塞头部的外周,活塞环远离连杆的一侧设置有上端面,活塞环靠近连杆的一侧设置有下端面,活塞环还包括第一倒圆弧面及第二倒圆弧面,第一倒圆弧面连接于上端面与活塞环外周面,第二倒圆弧面连接于下端面与活塞环外周面。其中,第一倒圆弧面的倒角半径大于第二倒圆弧面的倒角半径。本申请提供的曲轴连杆组件在保证刮油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活塞环与缸孔之间的摩擦损失,从而提高曲轴连杆组件整体的工作效率。

    一种曲轴连杆颈滚压方法与使用该方法加工的曲轴连杆颈

    公开(公告)号:CN102485414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620502.6

    申请日:2010-12-31

    Inventor: 文怀军 莫煜 林涛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轴连杆颈滚压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连杆颈毛坯进行粗加工,控制毛坯尺寸略大于实际工件尺寸要求;定义连杆颈的主要受力θ角度部位,并作好标记,该θ角度大小为10度至350度;在θ角度范围内采用大小为5000牛顿至8000牛顿的滚压力F1进行滚压;在θ角度范围外采用滚压力F1大小的50%至80%的滚压力F2进行滚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工件滚压处,形成一种残余压应力,该残余应力与工件在运转过程中形成的拉应力相抵消,整体上内应力达到平衡,采用可变滚压力的滚压工艺的连杆颈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延长曲轴的使用寿命。

    可减轻整体重量的曲轴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531516U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920164702.8

    申请日:2009-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08

    Abstract: 一种可减轻整体重量的曲轴包括主轴颈、连杆颈以及连接两者的曲柄,所述曲柄两侧边分别设有沿主轴颈和连杆颈轴心连线对称内凹的减重区,该减重区至少包括弧形凹入区,该弧形凹入区与相邻的减重区凹入面均为圆滑过渡,减重区与曲柄侧边的连接处为圆角光滑过渡。所述曲柄连接主轴颈或连杆颈的一面分别设有沿主轴颈和连杆颈轴心连线对称内凹的减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曲轴结构及燕尾槽的优化设计,最大化的减少曲轴的质量,提高曲轴平衡率,并且在整机运转过程中,获得较低的转动惯量,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减少噪音。

    一种曲轴减振皮带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040306U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20696581.4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轴减振皮带轮,包括轮盘、轮毂、以及橡胶层,橡胶层与轮榖相连接、且轮盘与橡胶层相连接,轮盘上设有挖空区域,该挖空区域不但减轻了皮带轮的重量还使得皮带轮具有类似工字型的结构,从而皮带轮在重量减轻的同时有足够的强度;轮盘上还设有平衡减重工艺孔,用于保证皮带轮的动态平衡、减小曲轴的扭转振动,而且进一步减轻皮带轮的重量;轮盘的边缘设有V型正时标志槽,极大的方便了正时角度的检测,避免实际中的误操作而导致的发动机故障;橡胶层采用具有特殊固有频率的橡胶,其固有频率根据曲轴系统的实际工况得出,能最大程度的减小曲轴的扭转振动。

    具有多曲面组合过渡的曲轴

    公开(公告)号:CN201531515U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920141397.0

    申请日:2009-09-29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曲面组合过渡的曲轴包括主轴颈、连杆颈以及连接两者的曲柄,所述主轴颈、连杆颈与曲柄连接处具有第一过渡带、第二过渡带和斜直线段,过渡带表面断面形状包括至少两段不同曲率的线段组合,各线段之间相互相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使连杆颈跟曲柄之间的连接更加圆顺,该结构可以更加有效的释放因为加工和滚压引起的内应力,避免曲轴在受交变应力的情况下,在此处引起曲轴的疲劳破坏,从而延长了曲轴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