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车辆及行人保护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2824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877163.8

    申请日:2021-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车辆及行人保护的控制方法,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发动机罩锁安装结构,包括前罩锁、锁扣、内锁舌开关组件和外锁舌开关组件;内锁舌开关组件和外锁舌开关组件均连接有电机组件;通过电机组件控制内锁舌和外锁舌开关组件的转动,实现前罩锁与锁扣的锁紧或解锁;外锁舌开关组件包括外锁舌,外锁舌上形成有一级卡钩和二级卡钩,通过电机组件控制锁扣从一级卡钩移动到二级卡钩,实现发动机罩板的抬升,形成吸能空间保护碰撞行人的安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车辆和行人保护的控制方法,包括本发明的安装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的抬升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6863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23554.5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基座、压板、气管和气体压强传感器;所述基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部和紧固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紧固部将所述压板的内壁压紧贴合在气袋的外壁上,所述压板的内壁与气袋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气管的容纳空间,所述气管的首端用于伸入气袋内,所述气管的尾端与所述气体压强传感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测量侧气帘点爆后气袋内实时压强的装置及方法,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时的耗材少,成本低,试验时操作简便快捷,测量的气袋内实时压强数据准确。

    一种汽车前立柱上加强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7035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391761.X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立柱上加强件结构,包括侧围外板、A柱加强件、A柱上内板和A柱上加强件,所述A柱上加强件呈长条弧形,设在汽车侧围的上边缘内,还包括与所述A柱上加强件后段配合连接的后连接件;所述A柱上加强件的前段与中段部位的圆弧半径R≧600mm;所述A柱上加强件的截面呈封闭空腔形;所述A柱上加强件前段的一部分被包覆在A柱加强件和A柱上内板之间、一部分被包覆在侧围外板和A柱上内板之间;所述侧围外板与A柱上内板通过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连接固定,所述A柱上加强件与A柱上内板通过第三焊点连接固定。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断面尺寸的前提下提升汽车偏置碰的碰撞安全性能,保证前排成员舱不变形,并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用于侧面柱碰撞模拟试验的滑动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7402135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610338013.9

    申请日:2016-0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侧面柱碰撞模拟试验的滑动试验平台,包括用于侧面碰撞的侧柱模拟支架,还包括测试基台,所述侧柱模拟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测试基台上,在测试基台上设置有与侧柱模拟支架能相对滑动的试验部件载体,所述试验部件载体用于实验承载部件的安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在侧柱碰撞过程中,能模拟侧柱动态侵入撞击的实验装置。

    一种主动式驾驶员右脚阻挡装置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913118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58554.9

    申请日:2018-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2 B60R2021/0046 B60R2021/02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式驾驶员右脚阻挡装置和汽车,包括气缸组件和阻挡板,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以及与所述气缸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气缸伸长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缸包括缸体、与所述缸体配合的活塞以及下端与所述活塞相连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向上伸出于所述缸体,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阻挡板相铰接,所述缸体的上端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活塞向上脱出于所述缸体的内凸缘,所述缸体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在所述气缸伸长后阻止所述活塞向下运动的锁止机构,所述气缸组件的下端设有第一铰接座,所述阻挡板的后边缘设有用于与车身下围板铰接的第三铰接座。本发明在不过多占用驾驶舱内的空间的同时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主动对驾驶员的右脚形成有效的约束。

    一种主动式后排乘员小腿约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5037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60489.3

    申请日:2018-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9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式后排乘员小腿约束装置,包括:小腿支撑板,小腿支撑板整体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用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约束后排乘员的左小腿和右小腿;数个直线伸缩构件,直线伸缩构件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汽车前排座椅相连安装部,直线伸缩构件的后端与小腿支撑板铰接,且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直线伸缩构件上安装有用于使直线伸缩构件具有伸长趋势的弹性件;直线伸缩构件上设有用于将直线伸缩构件锁定在收缩状态的锁定结构,且锁定结构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解除锁定状态,以使弹性件能够驱动直线伸缩构件伸长。本发明能够降低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后排乘员受伤害的风险。

    一种安全气囊静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9330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03973.8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静态试验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挡风玻璃模拟件,挡风玻璃模拟件安装于安装支架上,挡风玻璃模拟件用于模拟车辆的挡风玻璃;挡风玻璃调节机构,挡风玻璃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挡风玻璃模拟件的安装姿态,挡风玻璃调节机构安装于安装支架上;仪表板模拟板,仪表板模拟板用于模拟车辆的仪表板,仪表板模拟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安全气囊安装座,安全气囊安装座用于安装待试验的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安装座安装于安装支架上;安全气囊调节机构,安全气囊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安全气囊安装座的姿态,安全气囊调节机构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安全气囊静态试验装置不能适应多种车型的试验的问题。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方向盘豁免区的画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66300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071968.3

    申请日:2017-1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7/007 B43L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方向盘豁免区的画取装置,包括连接杆、装夹块、调节杆、万向节、激光笔,所述装夹块数量为两个,相对套设于连接杆上且间距可调,装夹块下部靠近方向盘的一侧设有与方向盘边缘对应配合的装夹槽,下部远离方向盘的一侧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配合的连接部,另一端设有球头;所述万向节上设有与所述球头对应配合的球头安装座和用于固定激光笔的安装孔。其能够精确划分出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方向盘豁免区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一种车辆用行人腿部保护装置、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7914661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296622.3

    申请日:2017-1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4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行人腿部保护装置、系统及汽车,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支撑横梁、驱动机构和齿条,支撑横梁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车身前部结构上;驱动机构与支撑横梁连接,驱动机构与齿条活动配合驱动横梁上下移动。系统包括雷达、摄像头、处理器以及前述装置。雷达用于测量行人与车辆的相对速度;摄像头用于对车辆前方行人进行拍照并获得行人图像信息;控制器用于通过行人图像分析行人高度,并当上述雷达测量出的相对速度达到某一限定值时,控制驱动电机带动支撑横梁到达行人膝盖上部大腿的高度位置。本发明可根据行人的高度自动进行上下移动,准确支撑行人膝盖上部大腿,有效减少在碰撞过程中因行人腿部膝盖处韧带拉伸量过大造成的伤害。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88754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50112.9

    申请日:2017-0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包括设在汽车底盘上的防护结构本体、设在防护结构本体上的电池包,其特征是:防护结构本体包括底板、纵向设在底板靠近左边部位的左支撑构件、纵向设在底板靠近右边部位的右支撑构件、横向设在底板中部的防护构件、与左支撑构件和右支撑构件的上端面连接的电池包固定构件,电池包与电池包固定构件的顶面固定连接;防护构件位于电池包固定构件的下方,且与电池包的底面对应。其能够对电池包起到三重保护;能够有效的对侵入物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发生电池包的电池隔膜破裂状态下正负极材料短路的现象,避免由于电池包内部正负极短路而引发的起火现象,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