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横梁安装组件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47495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418197.5

    申请日:2015-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仪表板横梁安装组件,包括将仪表板横梁安装于左前侧板焊合组件上的左安装组件和将仪表板横梁安装于右前侧板焊合组件上的右安装组件,所述右安装组件包括两侧带翻边的U形的横梁右安装支架和设置于所述右前侧板焊合组件和右侧围内板之间的两侧边带翻边的U形加强板,所述横梁右安装支架与所述仪表板横梁X方向固定,所述右前侧板焊合组件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横梁右安装支架和所述U形加强板固定,所述U形加强板的另一侧面与右侧围内板固定。本发明仪表板横梁安装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具有足够刚度和较高模态,避免方向盘及仪表板在低速抖动。

    一种车辆总线报文监控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94582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96762.1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总线报文监控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系统包括:第一通讯芯片、第二通讯芯片以及主控芯片;所述第一通讯芯片,用于与第一车辆总线进行通讯,并接收所述第一车辆总线传输的报文信息;所述第二通讯芯片,用于与第二车辆总线进行通讯,并接收所述第二车辆总线传输的报文信息;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讯芯片、所述第二通讯芯片以及车辆车身域控制器连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讯芯片和所述第二通讯芯片接收到的所述报文信息是否为有效报文;若所述报文信息为有效报文,则将所述报文信息发送给车身域控制器。

    转向灯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299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85926.3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灯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响应于车辆转向灯的开启操作,获取车辆当前的系统电压以及车辆转向灯的反馈电流,确定与系统电压相关联的标定电流区间,当反馈电流超出所述标定电流区间时,控制车辆转向灯以第一频率闪烁,所述第一频率大于车辆转向灯正常工作时的闪烁频率。不同的系统电压会有不同的标定电流区间,将反馈电流与对应的标定电流区间比较,可精确判定车辆转向灯是否故障,并在确定故障时改变车辆转向灯的闪烁频率。

    DLL文件生成方法、终端设备、第二服务器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740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08555.0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载控制器安全认证的DLL文件生成方法、终端设备、第二服务器、DLL文件生成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触发的上传操作,终端设备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第二服务器获取第一服务器中的配置文件,生成目标DLL文件,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目标DLL文件;响应于用户触发的下载操作,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服务器中的目标DLL文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DLL文件的过程中,由于不需要为终端设备配置GCC环境以及下载Visio Studio软件,而是借助已经配置好GCC环境的第二服务器生成DLL文件,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降低,进而提高了DLL文件的获取效率。

    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装置以及开关电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993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75460.9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装置以及系统,其中,所述装置包括MCU、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MCU用于采样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对应的第一数字信号以及LLC谐振电路对应的第二数字信号,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电路与MCU电连接,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对应的电压;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与MCU电连接,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LLC谐振电路输出对应的电压或电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只存在一个低算力MCU,且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的成本相对多MCU控制开关电源方案的成本更低。因此,本申请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减少了MCU的数量,进而使得MCU内部软件更新效率更高,有利于产品的迭代更新。

    EPS控制器静态电流标定方法、EPS控制器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92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22471.3

    申请日:2024-01-2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PS控制器静态电流标定方法、EPS控制器及系统,应用于EPS控制器,EPS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和功率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扭矩信号,并控制功率电路输出与扭矩信号对应的驱动电流,驱动电流用于驱动转向助力电机输出助力扭矩,所述方法包括:当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扭矩信号为0时,对功率电路输出的电流进行采集,获得第一电流数据,第一电流数据用于表征功率电路输出的静态电流;控制电路将第一电流数据存储在EPS控制器的存储器中,第一电流数据用于对所述功率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进行校正。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扭矩信号为0时,对功率电路输出的电流进行采集并存储,从而对EPS控制器的静态电流进行标定,具有消除系统误差的效果。

    充配电控制系统及充配电系统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22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90142.2

    申请日:2024-02-2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配电控制系统及充配电系统,充配电系统包括功率因数补偿模块、半桥LLC谐振变换模块和DC/DC变换模块,通过3个模拟信号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分别对各自对应的电路进行控制,并通过数字信号控制单元(主控制单元)控制3个模拟信号控制单元,既可以实现对电路的精准控制,也不会影响控制单元控制电路的速度,还节约了成本。另外,通过本申请中的U型结构可以使整体布局更简洁,走线更短,使系统有更好的电磁兼容性能。

    变换器控制电路和充电机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135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08669.9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换器控制电路和充电机,变换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反馈电路和变换器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和变换器电路的电压输入端用于接入输入电压;第一控制电路的频率输出端和变换器电路的频率输入端电连接,变换器电路的电压输出端用于和负载电连接;变换器电路的反馈输出端和反馈电路的反馈输入端电连接,反馈电路的反馈输出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的反馈输入端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反馈电路传输的反馈电压和反馈电流,并根据反馈电压和反馈电流调节输入至变换器电路的目标频率,以控制变换器电路的工作模式,能够控制变换器的工作模式,提高变换效率。

    一种CAN总线BusOff逻辑测试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313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619856.9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AN总线BusOff逻辑测试系统,包括CAN BusOff注入工具、PC、USB‑CAN卡以及示波器或者逻辑分析仪,所述PC通过所述USB‑CAN卡接入CAN总线,所述示波器或者逻辑分析仪接入CAN总线,所述CAN BusOff注入工具包括显示器、微控制器和CAN收发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IC引脚与所述CAN收发器的RXD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GPIO引脚与所述CAN收发器的TXD引脚连接,所述CAN收发器接入CAN总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CAN总线BusOff逻辑测试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在测试时在示波器实时监控注入故障及恢复过程,监控所有输出波形,协助快速解决代码BUG问题,减少代码重复修改时间。

    基于厚度灵敏度分析与NVH性能的自动轻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1425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79624.6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厚度灵敏度分析与NVH性能的自动轻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建立与整车对应的第一有限元模型;步骤S20,进行初始性能分析获得整车加速结果和整车路况结果;步骤S30,将整车框架作为灵敏度设计变量,以整车质量最小作为灵敏度分析的目标进行灵敏度分析;步骤S40,根据灵敏度分析获取需调整的零件,根据板厚规格对零件进行调整以形成第二有限元模型;步骤S50,基于NVH性能判断第二有限元模型是否通过校核;步骤S60,若通过校核,确定第二有限元模型为整车的轻量化模型。本发明,轻量化部件识别准确度更高,轻量化方案的可实施性更大且可靠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