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32746B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510096747.6
申请日:2015-03-04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D1/08 , B66D1/44 , B66F9/22 , F15B1/165 , F15B13/02 , F15B13/021 , F15B13/024 , F15B13/027 , F15B13/0402 , F15B13/0835 , F15B2211/20546 , F15B2211/30525 , F15B2211/329 , F15B2211/6355 , F16K27/003 , F16K31/0613 , F16K31/1245 , Y10T137/7761 , Y10T137/7762 , Y10T137/86027 , Y10T137/86614 , Y10T137/87169 , Y10T137/871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换阀、切换液压系统以及起重机,其中,切换阀具有工作进油口和工作回油口,其包括至少两组成对的阀门油口,每组成对的阀门油口与工作进油口和工作回油口之间设有成对的插装阀,通过控制插装阀的启闭,使得工作进油口和工作回油口能够在与至少两组成对的阀门油口的连通之间切换。该切换阀通过控制插装阀的启闭来通断工作进油口和工作回油口与至少两组成对的阀门油口的连通,平稳地实现了一个系统液压泵在与至少两个闭式系统的连通之间切换,减少了液压系统泵的数量,大大降低了液压系统的成本和整车重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67282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065185.X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非对称支撑起重机吊重性能生成方法,起重机车载控制系统根据支腿距离传感器和起重机起重臂距离传感器的信号,建立起重机支腿支撑模型,同时结合起重机结构参数动态计算基于三维空间的非连续吊重性能表,并存储在车载控制系统中;在起重机工作时,车载控制系统基于起重机伸展的固定臂长从步骤2)生成的三维吊重性能表中通过空间面插值的方式得到一张当前臂长下以起重机幅度和回转角度为坐标的二维吊重性能表,并存储在车载控制系统中。本发明提高了起重机吊重性能的利用率,拓展了起重机三维的吊重性能,满足了复杂工况下的吊重需求,同时能够实时校正性能表,方便了车型的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83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50872.9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B15/1423 , F15B11/08 , F15B15/1428 , F15B15/14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缸、液压系统和起重机。液压缸包括:筒体;第一活塞,设置在筒体内并能够沿筒体的轴向移动;活塞杆,一端连接在第一活塞上并沿筒体的轴向延伸,筒体具有位于第一活塞的背对活塞杆的一侧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能够引入和排出液压流体,活塞杆具有沿筒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腔体,液压缸还包括能够沿第二腔体移动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相对于筒体固定,第二腔体包括位于第二活塞的朝向第一活塞一侧的容纳腔,在第一腔体引入液压流体时,容纳腔能够排出液压流体,在第一腔体排出液压流体时,容纳腔能够引入液压流体。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活塞杆移动的过程中液压缸内的液压流体的变化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4956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410399749.8
申请日:2014-08-14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IPC: B60G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总成及工程车辆,双横臂独立悬架总成,应用于工程车辆,包括:一对上摆臂、一对下摆臂和一对弹性及阻尼元件,其中还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工程车辆的主减速器的上摆臂支座和下摆臂支座,所述上摆臂安装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轮边转向节与所述上摆臂支座之间,所述下摆臂安装在所述轮边转向节与所述下摆臂支座之间,所述上摆臂与所述轮边转向节通过第一球铰连接,且在所述第一球铰的上平面还设有弹性及阻尼元件支座,所述弹性及阻尼元件布置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两侧,并且连接在所述弹性及阻尼元件支座和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之间。本发明能够解决弹性及阻尼元件与车架的运动干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944288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241857.7
申请日:2015-05-13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IPC: B66C1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卷扬马达压力记忆控制系统和方法,考虑操作员的操作习惯、吊重量的大小等因素,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输出可变的制动系数,进而控制制动器开启的时间,彻底消除二次下滑问题,同时增加卷扬起动、停止瞬间的平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9564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92558.2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臂翻转方法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在不借助其他辅助车辆的情况下实现带有风电臂起重机的转场运输。该风电臂翻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起重机的主臂和风电臂可转动连接;采用设于起重机的牵引装置将风电臂转动至第一设定位置;将缓冲部件与处于第一设定位置的风电臂接触;继续牵引风电臂至第二设定位置;松开牵引装置,风电臂在自身重力和缓冲部件作用下自动翻转,直至风电臂翻转到位。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起重机不借助其他辅助吊车就能够实现翻转,为起重机的转场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185655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91906.9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IPC: B66C23/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C23/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臂加固装置及起重机,起重臂加固装置包括可旋转的安装在起重臂(3)上的超起桅杆(51)和连接在超起桅杆(51)端部和起重臂(3)之间的超起前拉索(53),其特征在于,超起前拉索(53)为至少双倍率的拉索,起重臂加固装置(5)还包括设置在拉索上的滑轮组件连接件(7)。本发明在至少双倍率的拉索上设置滑轮组件,通过滑轮组件来适配双倍率或三倍率以上的拉索,通过滑轮组件在拉索上自由移动,使连接件几乎垂直于起重臂,从而减少在起重臂长度方向的分力,通过连接件对起重臂的拉力来改善伸缩臂的挠度和受力状态,尽量消除伸缩臂下凹或侧凹引起的伸缩臂折臂风险。(6),和连接在滑轮组件(6)和起重臂(3)之间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016249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283083.X
申请日:2014-06-23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IPC: B66C23/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起前张紧拉板放置架、装配方法及起重机,其包括长方形板体,至少一侧的长边朝与板体垂直的方向弯曲形成弯曲部,该弯曲部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连接孔和第一销孔;板体中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恰好容置超起前张紧拉板且深度小于超起前张紧拉板的长度的开口槽;开口槽的两侧边缘分别连接有可限制超起前张紧拉板的两侧位置的限位板,每一限位板各开设有第二销孔,第一销孔的圆心位于两第二销孔的圆心之间的线段的延长线上。本发明既能够节省运输超起前张紧拉板的成本,也能够杜绝超起前张紧拉板易丢失的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5668419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36481.5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C13/16 , B66C15/065 , B66C23/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起重机伸臂旁弯检测方法、装置和起重机,涉及起重机领域。其中,本发明的起重机包括起重机伸臂,以及位于起重机伸臂末节臂顶端的定位标识;位于起重机伸臂底部的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包括伸臂末节臂顶端定位标识的待匹配图像以便根据带匹配图像中定位标识的位置确定起重机伸臂的旁弯程度。这样的起重机能够利用起重机伸臂底部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包括伸臂末节臂顶端定位标识的待匹配图像,由于在伸臂旁弯的情况下定位标识在待匹配图像中的位置会与预定位置不同,因此能够为实时检测起重机伸臂旁弯程度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546055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05262.6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力器、变速箱及工程机械车辆,其中取力器包括取力器输入轴、取力输出轴和至少两个齿轮组,其中至少两个齿轮组连接在取力器输入轴和取力输出轴之间,每个齿轮组均通过换挡机构来控制取力器输入轴向取力输出轴传递动力的通断关系,通过至少两个齿轮组的换挡机构的作用,使取力输出轴能够选择与取力器输入轴同向或反向转动。本发明的取力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多种不同工况,当取力器输入轴的转动方向确定之后,取力输出轴可以选择与取力器输入轴同向或者反向转动;当然,不论取力器输入轴转动方向如何,取力输出轴还可以均选择沿同一方向转动,以保证持续为液压泵提供动力,保证液压泵的持续稳定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