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592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83767.1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以及第一座椅,发动机、发电机、电池包和驱动电机均设置于车架,发动机与发电机连接,电池包分别与发电机和驱动电机连接,第一座椅设置于车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发动机、发电机、电池包以及驱动电机依次排布,沿车辆的上下方向,第一座椅位于发动机的上方,其中,驱动电机的轴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车辆还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驱动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相对设置。其解决了增程式技术难以在前机舱较小的车型上应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898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1711475938.9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包括消声包本体,所述消声包本体为盒体,所述消声包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底部边缘设有翻边,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翻边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右端共同设有出气口,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左端下侧边夹角处共同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前排气系统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后排气系统连通,所述消声包本体固定在汽车地板下。本发明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可上或下翻转布置,采用横置和纵置等布置形式,降低布置空间和管路走向从而降低整车参数对排气系统的技术限制,有效提高消声包本体的共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25374.1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冷机启停耐久试验方法,其中,以下步骤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进行,包括,S1,启动发动机,对发动机进行热机;S2,控制待测发动机处于第一状态,并维持第一时间;S3,控制待测发动机由第一状态过渡到第二状态,并监测发动机水温,直到发动机水温升高到第一设定温度;S4,控制待测发动机停机,冷却发动机并监测发动机水温和机油温度,直到发动机水温降低到第二设定温度,且机油温度降低到第三设定温度。S5,利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的测功机倒拖发动机,完成点火启动;S6,重复步骤S2到S5至设定次数。本发明够对混合动力发动机冷机启停进行耐久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8231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52503.6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电磁牙嵌离合器结合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整车控制器判断整车行驶速度大于阈值,且整车满足进入并联条件,发出离合器结合请求;调整牙嵌离合器两端转速差;离合器控制输出结合电流至电磁阀线圈;离合器两端转速监控;整车控制进入并联模式或继续保持串联模式;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电磁牙嵌离合器结合控制方法使电磁离合器结合响应快速,结合稳定,动力传递高效;电磁离合器结合过程,结合能耗低,发动机扭矩不用完全卸载,只进行适当减小,在离合器结合到位后,发动机扭矩可以由当前扭矩更快上升至目标扭矩,确保动力传递平顺、流畅;对于电磁离合器结合成功与否的判断,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5864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10783885.7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排气背压测试系统,包括过渡管、前背压测试装置和后背压测试装置,前背压测试装置设置于过渡管上,后背压测试装置设置于三元催化器和排气系统之间,过渡管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连接法兰,第一与第二连接法兰存在偏转角度,第一连接法兰与发动机连接,第二连接法兰与三元催化器连接,过渡管上设置有排气温度测量端口和前背压测试端口,前背压测试装置通过前背压测试端口与过渡管内部连通。本发明的排气背压测试系统结构简单、将排气系统延伸方向由发动机台架实验室的宽度方向调整为长度方向、三元催化器出口到排气管入口区域管路布置与整车布置相同、排气气流均匀、排气背压测试数据准确、减少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575864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410783885.7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排气背压测试系统,包括过渡管、前背压测试装置和后背压测试装置,前背压测试装置设置于过渡管上,后背压测试装置设置于三元催化器和排气系统之间,过渡管上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连接法兰,第一与第二连接法兰存在偏转角度,第一连接法兰与发动机连接,第二连接法兰与三元催化器连接,过渡管上设置有排气温度测量端口和前背压测试端口,前背压测试装置通过前背压测试端口与过渡管内部连通。本发明的排气背压测试系统结构简单、将排气系统延伸方向由发动机台架实验室的宽度方向调整为长度方向、三元催化器出口到排气管入口区域管路布置与整车布置相同、排气气流均匀、排气背压测试数据准确、减少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4214021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310212501.1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上盖、下壳体、滤芯,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体扣合在一起,且所述滤芯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滤芯设有滤芯PU胶部件,所述上盖设有挡条,所述下壳体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有防滑条,所述滤芯PU胶部件位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滤芯PU胶部件设有内凹弧面,所述挡条端部呈外凸弧形,所述挡条端部压紧于所述滤芯PU胶部件的内凹弧面位置;所述上盖设有加强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空气滤清器实现了滤芯微变形的装配修正,降低了滤芯塌陷失效的风险,空气滤清器的可靠性得到提高;零件结构简单,制作工艺较简单,无成本变化,相比其他防塌陷方式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061095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085831.9
申请日:2013-03-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35/104 , F02M35/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46/10 , B01D46/00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道、空气滤清器总成和出气管道,所述空气滤清器总成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道连通,所述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管道包括进气管口、进气管道主体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所述空气滤清器总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主体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口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主体的出气口与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主体上设有调音孔,所述进气管道主体设有弧形拐角。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进气装置的汽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进气管道对气流进行导流,以消除紊流的缺陷,有利于提高滤清性能;通过调音孔降低进气阻力并优化进气噪音。
-
公开(公告)号:CN104057817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085788.6
申请日:2013-03-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系统的吊耳及具有该吊耳的汽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系统的吊耳,包括外骨架圈、支撑臂和安装轴座,所述安装轴座、支撑臂均位于所述外骨架圈内,所述安装轴座至少有二个并上下同轴设置,所述支撑臂至少有二个并左右平行设置,所述支撑臂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二个上下设置的安装轴座连接,所述安装轴座上设有安装轴孔,所述安装轴座的一端与所述外骨架圈连接,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吊耳的汽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吊耳受压缩时,上、下分布的限位块具有限位作用以抵制压缩动作的进一步发生;当吊耳受力呈拉伸动作时,外骨架圈与支撑臂一同起支撑作用,降低排气系统运动干涉及吊耳过载疲劳断裂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0993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357939.3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11/02 , H02K5/20 , H02K9/193 , F16H57/04 , H05K7/20 , H02K5/24 , B60K1/00 , B60K17/04 , F16H57/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动车总成包括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壳体连接于电机壳体的一端;电控壳体设置于电机壳体的另一端,电控壳体限定出容纳腔,电控壳体朝向容纳腔的侧面设置有散热槽;沿电控壳体的厚度方向,驱控板与散热槽相对设置;电机壳体和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散热部,散热槽与散热部连通,散热槽包括底壁以及围设于底壁外周的周壁,底壁包括本体部、第一部和第二部,沿第一方向,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位于本体部的两侧,沿垂直于底壁且朝向容纳腔的方向,本体部凸出于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上设置有进液口,第二部上设置有出液口。简化了动力总成的散热结构,提升了散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