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50786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10221469.9

    申请日:2012-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汽车后地板下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一横筋和位于第一横筋之上的第二横筋、设在汽车后地板上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三横筋、从上至下设在汽车后地板中部的多排横筋,还包括一道设在汽车后地板左边并与多排横筋连通的竖筋,其特征是: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多列竖筋,多列竖筋与多排横筋垂直连通。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仅仅改变了后地板筋的布置方式,未增加质量;本发明使得后地板的刚度比现有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更好;本发明很大程度改善了噪声传递函数的结果,提升了NVH性能;适合所有平地板筋的布置,也适合高地板微型客车在大平面上筋的布置。

    一种车辆门结构降噪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8521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04017.8

    申请日:2024-01-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车辆门结构降噪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本申请首先针对门结构独立的构建只针对门结构的仿真模型,以模拟门结构所产生的噪声,当该噪声大于标准噪声时就对门结构的各个设计变量进行噪声灵敏度分析,以筛选出噪声灵敏度较高的设计变量作为设计优选变量,最后通过调整设计优选变量的参数以降低门结构所产生的噪声。本申请的仿真模型只具有门结构的信息,那么仿真模型输出的噪声也就只含有门结构所产生的噪声,因此根据仿真模型输出的噪声对门结构的设计变量大小进行调整,也就是对设计变量的参数进行调整,能够更好的降低门结构安装到整车之后所产生的噪声,进而提高了本申请的降噪效果。

    车辆接附点动刚度离散程度信息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136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85641.7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接附点动刚度离散程度信息的生成方法及装置,所述车辆接附点动刚度离散程度信息的生成方法,获取车辆的至少两个接附点的采集动刚度,采集动刚度表示预先采集车辆的至少两个接附点的动刚度,基于车辆模型,确定模型动刚度,车辆模型表示车辆的仿真模型,模型动刚度表示车辆模型中至少两个接附点的动刚度,以此基于采集动刚度和模型动刚度,生成车辆的至少两个接附点的动刚度的离散程度信息;由此,利用预先采集的采集动刚度以及车辆模型的模型动刚度,起到无需多次进行车辆实验采集多个车辆的动刚度数据亦能确定出车辆的动刚度的离散程度信息,实现了降低确定车辆的动刚度的离散程度过程的周期、成本以及难度的效果。

    一种汽车背门内加强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2965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210034004.2

    申请日:2012-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背门内加强件,其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均为冲压成型的钣金构件,并且形状和结构相同、左右对称;所述左加强件的上段和下段呈竖直状、中段向右倾斜,上端和下端呈倾斜状;在左加强件的中段偏上的部位设有一凹陷合;沿左加强件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翻边、另一侧边缘设有第二翻边,在第一翻边上设有两个安装孔。本发明由于左右对称地连接车汽车的背门内蒙皮和背门外蒙皮之间,具有很好的抗弯性能,提高了背门整体一阶弯曲模态,避开了与发动机的怠速频率,降低了共振、异响风险;由于取消了现有的对称支架和减短了内板加强件,重量增加很小,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总成与车体前围的连接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02039937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010597477.4

    申请日:201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转向支撑总成与车体前围的连接构件,包括车体前围连接支架、转向柱安装加强支架、转向支撑横管和转向柱总成固定支架,其特征是:设在车体前围连接支架一端部上的两颗螺钉穿过设在转向柱总成固定支架一端部的两个通孔,并且车体前围连接支架一端部与转向柱总成固定支架一端部焊接,转向柱总成固定支架的另一端部与转向柱安装加强支架的一端部焊接,转向柱安装加强支架的上部与车体前围连接支架的中下部焊接,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型腔,转向支撑横管的中部位于该三角形的型腔内,并与三者焊接在一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加强了汽车转向系统与车体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抗扭转能力,避免了转向系统发生共振,改善了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

    一种车身沥青阻尼胶轻量化布置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458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11406730.6

    申请日:2018-11-23

    Abstract: 本发明保护一种车身阻尼胶轻量化布置优化方法,其是通过模态提取和模态叠加的方法对白车身的应变能集中区域进行划分,从而获得阻尼胶最合理的铺设区域,通过噪声传递函数和节点贡献量对其验证并修改,从而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在不影响车身NVH性能的前提下,减少车身地板沥青阻尼胶用料,从而实现车身轻量化。

    动力电池安装点布置的CAE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7588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99224.2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点布置的CAE方法及车辆,包括:步骤1、建立有限元车身模型和动力电池有限元模型,建立分析工况,并进行仿真分析;步骤2、确认动力电池的可布置空间;步骤3、动力电池布置位置参数化模型及优化;步骤4、动力电池布置位置优化方案仿真验证;步骤5、动力电池安装点拓扑优化初步确定方案组合;步骤6、方案组合仿真验证及确定最终方案;步骤7、工程设计方案性能分析和工艺分析形成加工数据。本发明通过对动力电池位置和安装点优化设计,优化了动力电池与车身集成设计,提高了整车的碰撞安全性、NVH性能、强度、耐久性能。

    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507865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221469.9

    申请日:2012-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汽车后地板下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一横筋和位于第一横筋之上的第二横筋、设在汽车后地板上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三横筋、从上至下设在汽车后地板中部的多排横筋,还包括一道设在汽车后地板左边并与多排横筋连通的竖筋,其特征是: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多列竖筋,多列竖筋与多排横筋垂直连通。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仅仅改变了后地板筋的布置方式,未增加质量;本发明使得后地板的刚度比现有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更好;本发明很大程度改善了噪声传递函数的结果,提升了NVH性能;适合所有平地板筋的布置,也适合高地板微型客车在大平面上筋的布置。

    一种汽车背门内加强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29655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34004.2

    申请日:2012-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背门内加强件,其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均为冲压成型的钣金构件,并且形状和结构相同、左右对称;所述左加强件的上段和下段呈竖直状、中段向右倾斜,上端和下端呈倾斜状;在左加强件的中段偏上的部位设有一凹陷合;沿左加强件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翻边、另一侧边缘设有第二翻边,在第一翻边上设有两个安装孔。本发明由于左右对称地连接车汽车的背门内蒙皮和背门外蒙皮之间,具有很好的抗弯性能,提高了背门整体一阶弯曲模态,避开了与发动机的怠速频率,降低了共振、异响风险;由于取消了现有的对称支架和减短了内板加强件,重量增加很小,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