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7283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56565.3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23L29/256 , A23L29/238 , A23L29/00 , A61K9/06 , A61K31/7024 , A61K47/42 , A61K47/36 , A61P35/00 , A61P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元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功能性蛋白复合物制备领域。本发明的三元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水溶性蛋白和植物多酚结合制成二元复合物,再与角叉菜胶结合制成三元复合凝胶;其中,水溶性蛋白的质量浓度为2mg/100ml,植物多酚的质量浓度为0.34mg/100ml,角叉菜胶的质量浓度为0.5%~2%。本发明制成的三元复合凝胶表现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及弹性,且可根据需求调节凝胶强度,确保复合凝胶在功能性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7085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1478646.1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23L7/104 , A23L7/10 , A23L5/10 , A23L5/30 , A23L33/105
Abstract: 一种功能性玉米粉及其高效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食品加工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湿法制粉工艺效率低、活性成分流失严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先将玉米籽粒加水进行微波蒸煮;然后进行纤维素酶酶解;再加入碱性蛋白酶和槲皮素,在超声辅助下浸泡;接着将原花青素溶解于水,然后将其喷洒在浸泡后的玉米表面,最后真空干燥,得到功能性玉米粉。本发明通过多种技术合理组合与衔接联合制备玉米粉,有效提高了玉米制粉效率,制备的玉米粉不仅富含槲皮素和原花青素两种多酚类生物活性成分,还具有高抗性淀粉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优化的工艺还改善了活性成分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可及性,同时该玉米粉具有良好的糊化和抗老化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583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60589.2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TG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香兰素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大豆分离蛋白与香兰素制备成复合物;步骤2:将TG酶作为酶法改性的交联剂加入到复合物中促进凝胶形成,得到TG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香兰素复合凝胶。本发明TG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香兰素复合凝胶,通过TG酶改性蛋白质制备所得的复合凝胶,相比于纯蛋白凝胶,复合凝胶的强度、弹性、咀嚼性、恢复性及内聚性等都有较为优异的表现,复合凝胶的持水性也优于纯蛋白凝胶。
-
公开(公告)号:CN117343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60874.6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C08J3/075 , C08J3/24 , C08L89/00 , C08L29/04 , C08K5/5435 , G01N25/20 , G01N3/08 , G01N11/10 , G01N5/02 , A61K9/06 , A61K47/42 , A61K47/32 , A61K38/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制备方法:向水中加入SDs、大豆分离蛋白粉末和聚乙烯醇,并在85℃下持续搅拌1.5h以获得均一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加入一定量的KH560混合均匀;把溶液灌进PTFE模具中,静置6‑7h;经过4次冷冻‑解冻循环后获得双网络水凝胶;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水凝胶的结晶度测试、水凝胶的机械性能测试、水凝胶的粘弹性能测试、水凝胶的溶胀行为测试、水凝胶的载药、水凝胶的药物释放、水凝胶的体外生物降解性测试。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SPI基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和药物缓释性能,具备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一定的粘弹性的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31836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984250.8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玉米产品生产领域,提供了一种鲜玉米粒磨浆机,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箱体,还包括:导料腔,导料腔设置在箱体内的顶部,导料腔包括固定设置在箱体内的变径管,变径管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箱体内;承接环,承接环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上,且承接环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安装轴,安装轴在箱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安装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变径管内的研磨块,研磨块与变径管之间设置有研磨间隙,靠近安装轴侧的研磨间隙呈线性递减。其有益效果是:由于研磨间隙逐渐减小,使得玉米向下流动的同时进行研磨,玉米粒自上而下逐渐被研磨成渣状,不同大小的玉米渣会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研磨,这种方式研磨彻底。
-
公开(公告)号:CN113974066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111338728.1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粮空心面,包括:所述杂粮空心面的成分由以下重量分数组成:玉米粉6份、红豆粉1.7份、荞麦粉2.3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杂粮空心面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制作杂粮空心面的原料粉;步骤二、通过双螺杆挤压设备制备初步成型的空心面;步骤三、通过流化床对初步成型的杂粮空心面进行辅助干燥;步骤四、对经过辅助干燥的杂粮空心面进行低温真空油浴脱水,得到杂粮空心面成品。通过控制加工过程中的螺杆转速,使杂粮空心面的口感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800257.4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D04H1/728 , A61L15/32 , A61L15/26 , A61L15/20 , A61L15/44 , A61L15/46 , A61L15/62 , D04H1/4382 , D01F8/02 , D01F8/16 , D01F1/10 , D01D5/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姜黄素‑白藜芦醇蛋白基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纳米纤维材料领域。本发明提出的姜黄素‑白藜芦醇蛋白基纳米纤维膜,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进行了混合纺丝,将两种溶解性不同的蛋白制备得到了纳米纤维膜形态的稳定蛋白基聚集体。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成的纳米纤维膜SPI+25%ZCR、25%Z+25%ZCR、30%Z+30%ZCR表现出了较为优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且SPI+25%ZCR更为优异,抗菌效果也更加显著,在模拟体外释放时也表现出缓慢稳定的释放速度,性能更为优异,确保大豆分离蛋白纤维薄膜在治疗创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02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63077.4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猴头菌He‑02‑06在提高玉米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应用,所述的猴头菌He‑02‑06,它的菌种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1043;所述的猴头菌He‑02‑06在提高玉米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应用;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它包括:配制玉米皮固态发酵培养基,接种猴头菌He‑02‑06,在22~30℃下培养5~10d;称取发酵后样品,过筛,加水,在高温水浴下浸提1.5~2.5h,冷却,离心,保留上清液;加入乙醇,低温静置6~12h,干燥;有益效果:发酵后玉米皮S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分别提高至1.57倍,1.95倍和1.80倍,玉米皮SDF的吸附特性有所增强,对于亚硝酸盐、胆固醇和胆酸盐的吸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58860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10107635.4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23L3/015
Abstract: 一种高静压场装置属于高静压场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设备工作效率低、利用率低以及造价高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高静压场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高静压单元,所述高静压单元包括和所述机架通过转轴转动配合的旋转架、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的多个以旋转架的转轴为中心轴圆周均布的耐高压筒以及和所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两个密封盖,两个所述密封盖通过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沿旋转架转轴方向伸缩运动,两个所述密封盖封堵任意一个耐高压筒的两端;以及加压单元,与密封盖连接的耐高压筒和所述加压单元连通加压。本发明可实现物料的快速处理快速周转,有利于高静压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多个耐高压筒循环无间断操作,设备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68379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16639.4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淀粉、蛋白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淀粉‑蛋白复合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蛋白复合微凝胶,所述复合微凝胶为羧甲基淀粉和玉米醇溶蛋白交联制成的复合微凝胶,其颗粒粒径范围为30μm‑50μm,最大耐热温度为161.67℃‑174.16℃,凝胶强度范围为838.78g~1563.80g,25℃,43%RH下放置30min后的保水性为61.1%~65.2%,且在pH7.0条件下具有最大溶胀度。通过对淀粉‑蛋白复合微凝胶制备方法的改进,解决了现有制备方法中因玉米醇溶蛋白不溶于水而难以实施的问题;制成的复合微凝胶成品具有优良的微凝胶颗粒粒径范围(30μm‑50μm),同时具有较好的凝胶强度(838.78g~1563.80g),且在pH7.0时具有最大溶胀度,使微凝胶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功能因子或药物的包埋递送领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