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元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68346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110089947.0

    申请日:2011-04-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5223 H01L22/34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元件,包含:一第一MOM电容器;一第二MOM电容器直接位于第一MOM电容器上方且垂直重叠在第一MOM电容器上,其中第一与第二MOM电容器均包含多个平行电容器手指;一第一与一第二端点电性耦合至第一MOM电容器;以及一第三与一第四端点电性耦合至第二MOM电容器。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端点设置于各自的晶圆的表面。藉此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可测量出特定金属层所造成的工艺变化,且可有效缩减MOM电容器设计工具所占据的晶片面积。

    金属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82667A

    公开(公告)日:2004-03-17

    申请号:CN02131610.4

    申请日:2002-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电容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首先提供一半导体基底,具有一镶嵌铜结构;然后,在上述镶嵌铜结构上形成一金属层;接著,在上述金属层上形成一金属电容器,其中该金属电容器具有由氮化钽层或氮化钛层所构成的电极层;最后,在上述金属电容器的侧壁形成一绝缘侧壁层。

    集成电路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6017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248683.7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集成电路装置(IC)包括半导体基板、配置在半导体基板上的隔离区域以及主动区域、配置在主动区域上的栅极堆叠以及配置在主动区域中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被插入栅极堆叠的源极以及漏极。主动区域至少部分地被隔离区域所围绕。主动区域的中间部分在第二方向上横向地延伸超过栅极堆叠,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

    MOS变抗器结构和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23515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10016655.9

    申请日:2012-01-18

    Inventor: 黄崎峰 陈家忠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MOS变抗器结构的装置和方法。提供了装置,包括限定在半导体衬底的一部分中的有源区;在有源区中延伸入半导体衬底中的掺杂阱区域;平行设置在掺杂阱区域中的至少两个栅极结构;设置在形成在栅极结构的相对两侧上的阱区域中的源极和漏极区域;形成在覆盖至少两个栅极结构并且电连接至少两个栅极结构的第一金属层中的栅极连接件;形成在第二金属层中并且电连接至源极和漏极区域的源极和漏极连接件;以及将在第二金属层中的源极和漏极连接件与形成在第一金属层中的栅极连接件隔离的层间介电材料。公开了用于形成该结构的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