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476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519494.9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波长吸收散射特征修正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激光诱导荧光信号的方法。包括“仿真分析‑仿体验证‑实际样本验证”三个环节。通过仿真分析确定荧光受干扰规律与模式,确定后续荧光修正所需参数;通过仿体实验确定最优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实际的植物油样本训练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待测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验证了本发明的可行性。本发明提出的荧光修正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样本复杂基质对植物油中AFB1激光诱导荧光信号的干扰,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植物油中AFB1含量精确预测,建模仅需激发与发射双波长下的一种或多种吸收散射特征,无需样本前处理,检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07349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25641.4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酸氢钠协同低温等离子体降解小麦中呕吐毒素的方法,包括:在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小麦中加入碳酸氢钠,并混合均匀得到预处理后的小麦;将预处理后的小麦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通过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为反应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活性粒子,提升了低温等离子体祛除呕吐毒素的效率,同时碳酸氢钠能够提高小麦表面PH值,抑制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升高,从而维持储藏过程中的新鲜度。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加入碳酸氢钠对小麦进行预处理能够在提高降解率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并保证小麦自身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3297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8766.1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G01N21/25 , G01N1/28 , G01N1/38 , G06V10/80 , G06V10/25 , G06V10/766 , G06V10/82 , G06V20/10 , G06V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无损检测大米中陈米比例和石蜡含量的方法,属于高光谱检测技术领域。制备新米掺陈米、新米掺石蜡处理陈米、新米掺石蜡处理新米三类大米样本,采集大米样本的高光谱数据并校准,提取大米高光谱图像特征并融合,将特征波长、颜色特征两者的融合结果作为陈米比例识别特征,将特征波长、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三者的融合结果作为石蜡含量识别特征,分别训练最优陈米比例预测模型和最优石蜡含量预测模型,实现大米中陈米比例和石蜡含量的高效预测。本发明针对市场中大米非法掺入陈米以及添加石蜡处理混淆消费者判断的问题,对两种非法掺假进行同时检测,具有准确率高、时效性高、不破坏样本的优点,方便进行现场检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85384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0550480.3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豆分离蛋白改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气调辅助低温等离子体连续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与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输送管道相连,可在线调节混合气体流速及比例;大豆分离蛋白通过传送带连续将其送入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进行处理,然后随传送带送出并包装,得到改性后的大豆分离蛋白。本发明可连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在线调控输入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器内的气体成分,减少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工艺,节约改性成本,提高改性效率,便于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技术的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124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1238253.4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程度的判别方法、装置及光学判别装置,方法包括:获取植物油样本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透射率与反射率;获取植物油样本的荧光强度;根据所述透射率和反射率,计算得到吸收系数;根据所述吸收系数对所述植物油样本进行品种区分,得到一个或多个子分区,其中每个子分区内的植物油样本品种相同;根据所述荧光强度,对每个子分区内的植物油样本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程度进行判别。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品种植物油中不同黄曲霉毒素B1污染程度的检测。检测方法快速无损、准确可靠、安全无污染,除平台开发需要投入成本外,在实验过程中不需额外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596280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911039334.9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光谱图像和光谱信息融合的小麦呕吐毒素污染水平快速检测方法,包括:样本制备、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获取小麦原始高光谱三维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高光谱三维图像预处理、提取特征波长以及构建小麦粉呕吐毒素判别模型,基于特征波长对应的平均光谱数据和特征参数对应的图像数据,以及光谱和图像特征融合后的数据,建立呕吐毒素判别模型,判断小麦中呕吐毒素是否超标。本发明将光谱特征波长与图像特征参数进行数据融合,利用冗余和互补的数据改善输出性能,基于融合特征建立小麦呕吐毒素污染程度判别模型,进而判断小麦中呕吐毒素是否超标,可提高判别模型准确性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74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60467.1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光谱的双孢蘑菇超声渗透过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方法,属于双孢蘑菇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双孢蘑菇在渗透液中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渗透处理,得到实验组样品和对照组样品;采用高光谱采集高光谱图像、提取其原始光谱;采用数显折光仪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双孢蘑菇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值;然后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特征波长,最后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特征光谱矩阵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值矩阵的线性回归模型,实现对待测双孢蘑菇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本发明避免了传统的破坏式检测农产品可溶性固形物的方法,可实现无损、快速、准确的检测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866333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58679.7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21/47 , G01N21/88 , G06T7/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光谱和图像信息融合的霉变玉米在线检测方法,涉及玉米菌落总数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玉米样品辐照灭菌;玉米样品接种有害霉菌并储藏;玉米样品光谱和图像信息在线采集;样品菌落总数测定;快速测定,利用前述建立的模型,基于待测玉米的光谱和图像融合信息而输出其实际带菌量,从而判断玉米霉变状态。本发明检测方便,无需对玉米中的霉菌进行传统计数,仅需应用近红外光谱和图像技术采集玉米霉菌污染的特征光谱信息和图像参数信息。不损伤样品,节能环保,不需配制化学试剂,不产生有毒废液,降低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检测成本低,无需购买昂贵的化学试剂及各种分析仪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53545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37241.4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G01N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VA结合APC甄别离子辐照小麦和面粉的方法,取测试小麦原粮或面粉样品及同样品种、产地的小麦原粮或面粉产品(未辐照)做对照;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研磨成面粉,过80目筛;样品RVA测试,样品称样量为2.0-3.5g,加蒸馏水20.0-30.0g,然后放入RVA测定仪中进行加热测定,在RVA测定仪中得到6个主要特征谱值;样品APC测定;与对照组进行比对,如果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五个RVA特征指标降低,而糊化温度上升,且菌落总数低于106 cfu/g,则可以判定已经离子辐照,差异越大,接受到的辐照剂量越高。本发明检测样品量少,操作简单,测定过程快速,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12309.X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特性的粮温预测方法,采集预测日前预设时长内的历史粮温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建立时间特性粮温预测模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空间特性粮温预测模型,计算各温度传感器的空间特性粮温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筛选用于粮温预测的温度传感器,采用时间特性粮温预测模型完成预测日的粮温预测。本发明所设计的方法同时考虑了时间和空间的粮温特性;通过传感器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可以减少传感器的空间布置,节省成本;当某些传感器损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空间相邻粮温预测该传感器位置的粮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