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40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34097.X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罗睿智 , 张激扬 , 樊亚洪 , 王英广 , 赵同爽 , 张国琪 , 陈志华 , 张鹏波 , 刘西全 , 周刚 , 杨磊 , 田兴 , 徐勤超 , 姚锐 , 李贵明 , 赵江涛 , 王晗 , 吴金涛 , 展毅 , 王朋彦 , 张子玉 , 董晨阳 , 张清涛 , 张春艳 , 杜金龙 , 白晓波 , 许庚晨 , 马金芝 , 李雪峰 , 丁志南 , 郑向琳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磁悬浮飞轮轴向动量交换的定点吸振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包括:建立包括转子沿轴向平动和绕轴向转动的磁悬浮转子动力学模型;根据磁悬浮转子动力学模型,确定磁悬浮飞轮群控制量模型;根据磁悬浮飞轮群控制量模型和星体动力学模型确定星体主动控制力和星体主动控制力矩;在星体主动控制力和星体主动控制力矩的约束下,确定磁悬浮飞轮群的力/力矩分配阵;根据磁悬浮飞轮群的力/力矩分配阵,确定各个飞轮的轴向振动力和力矩作用量;在磁悬浮转子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飞轮的轴向振动力和力矩作用量,确定驱动电流以抑制振动。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实现载荷精稳与超静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74075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210345667.X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罗睿智 , 张激扬 , 樊亚洪 , 武登云 , 张磊 , 陈志华 , 苏晏 , 李贵明 , 赵同爽 , 刘西全 , 王晗 , 于国庆 , 张鹏波 , 王英广 , 王舒雁 , 齐明 , 姚锐 , 顾正成 , 肖晓 , 杜金龙 , 高岩 , 张春艳 , 刘建 , 郭腾飞 , 冯洪伟 , 常江娟 , 郑翔 , 杨磊
IPC: G05B17/02
Abstract: 一种磁悬浮非对称旋转扫描卫星的两体姿态仿真方法,属于航天技术领域。针对非理想旋转扫描转子(载荷舱)和卫星平台舱,本发明进行了两舱系统的姿态动力学建模,为了通过磁悬浮旋转关节向平台舱借力实现载荷舱高精度姿态控制,为磁悬浮旋转关节和平台舱分别设计了姿态控制律,通过动力学系统和姿态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验证了模型等的有效性,为后续卫星的高精度姿态控制的控制律设计和地面仿真验证提供了模型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8368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76079.5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悬浮旋转机构的位移测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两个零位传感器通道,所述零位传感器通道用于进行Y轴和Z轴的零位检测;每个所述零位传感器通道均包括同轴反向放置的两个零位传感器,所述零位传感器用于进行安装轴垂直方向上的零位检测。本方案中,各传感器可独立进行输出信号调试,无相互干扰;通过标定后可消除传感器安装误差对零位传感器通道、组件测量误差的影响;通过边沿检测得到过零时间,提高了零位测量精度;将位移测量转化为时间测量,可提供高精度的零位姿态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6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47343.0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罗睿智 , 樊亚洪 , 张激扬 , 惠胤豪 , 王晓伟 , 刘西全 , 王英广 , 张鹏波 , 杨磊 , 周刚 , 陈志华 , 王晗 , 王舒雁 , 高岩 , 张子玉 , 张春燕 , 杜金龙 , 赵同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级磁悬浮超平台的微振动“泵排”控制方法。所述微振动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单个所述支链的单支链动力模型;根据所述单支链动力模型建立互相平行的两个所述支链的双支链动力模型;根据所述双支链动力模型建立六个所述支链的六支链动力模型;根据所述六支链动力模型调节所述支链中的所述音圈电机的驱动电流,以调节所述载荷姿态并削弱载荷振动响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级磁悬浮超平台的微振动“泵排”控制方法,能够对载荷进行微振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39899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631060.6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9/02
Abstract: 一种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无模型跟踪控制方法及介质,即基于鲁棒回归预测、PI控制和自适应逆控制相结合的复合跟踪控制方法。将微振动中主要阶次的正余弦函数作为基函数,利用鲁棒回归对参考控制信号进行回归,并利用回归值预测实际控制信号,实现超前控制;内环采用PI控制,实现压电陶瓷对超前控制信号的初步光滑跟踪;通过计算压电陶瓷的响应和参考控制信号的互相关函数,估计响应对参考控制信号的超前量,用以调节控制器中纯滞后环节的延迟拍数,实现压电陶瓷响应与参考控制信号同步;通过计算响应对参考控制信号的线性关系,利用估计系数校正控制器增益和零偏,实现响应对参考控制信号的幅值跟踪;属于随动控制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278309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10057862.6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主被动一体化的四足会聚式隔振器,包括上连接板(1)、斜置微振动控制单元(2)、第三开槽碟形弹簧(4)、下连接板(5)、开槽圆柱弹簧(6);开槽圆柱弹簧(6)一端连接第三开槽碟形弹簧(4),另一端固定在下连接板(5)中部;第三开槽碟形弹簧(4)固定在上连接板(1)中部;各斜置微振动控制单元(2)绕开槽圆柱弹簧(6)的中心轴沿上连接板(1)周向均匀分布,倾斜安装,一端与上连接板(1)相连,另一端与下连接板(5)相连。本发明采用主被动一体化结构,能实现宽频段的微振动控制,提高了隔振器的隔振效率和对复杂环境及变化对象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34996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42688.5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G01M13/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振动瀑布图的飞轮刚度参数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飞轮转子的径向动力学模型和径向微振动传递模型;(2)对飞轮升速时的微振动进行测试并生成瀑布图;(3)得到飞轮微振动瀑布图上的局部峰值坐标;(4)通过对坐标数据进行分类和鲁棒回归,拟合得到飞轮在全转速范围内的模态及涡动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将四个表达式移项相乘得到构造特征多项式;(5)得到优化的目标函数;(6)通过最优化的方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到飞轮径向动力学模型和振动传递模型中的各刚度参数。本发明可应用于设计飞轮时优化配置转子结构刚度,涡动及模态,也可作为飞轮批量生成过程中判定产品结构一致性与合格性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081168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610363896.9
申请日:2016-05-26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系统吸振阻尼装置,包括配重、阻尼单元和悬臂波片;悬臂波片顺序设置有悬臂端、波纹段和固紧端,悬臂端下部设有凹槽结构,可提供刚度的阻尼单元置于悬臂波片悬臂端的凹槽中,阻尼单元可带动悬臂波片同步振动;配重置于悬臂波片悬臂端的上部,螺栓将配重、悬臂波片、阻尼单元与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系统端盖连接,通过拧紧力矩调整阻尼单元的刚度;悬臂波片的波纹段底面与顶面分别贴合于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系统端盖及壳体,悬臂波片振动时与控制力矩陀螺转子系统端盖及壳体产生干摩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引入柔性环节使系统振动模态增多相比,不会改变系统的振动模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振。
-
公开(公告)号:CN10601545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499864.1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IPC: F16F15/20 , F16F15/127 , F16F15/08
Abstract: 一种控制力矩陀螺复合减振装置,包括动力吸振器、金属橡胶隔振器,动力吸振器包括固紧配重块(1)、第一金属橡胶单元(3)、壳体(4)、壳体固紧螺钉(5),金属橡胶隔振器包括套筒(10)、第二金属橡胶单元(11)、第三金属橡胶单元(11)、第四金属橡胶单元(12)。本发明复合减振装置通过在框架转子系统的减重槽上安装动力吸振器、在控制力矩陀螺机座的安装耳上安装金属橡胶隔振器,克服了整机隔振平台无法针对框架转子系统减振的缺陷、整机隔振平台将控制力矩陀螺安装在平台上导致整机重心升高的缺点,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559371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801996.X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半主动隔振器,将磁流变液用于控制力矩陀螺、飞轮及载荷整机结构振动控制,可以实现半主动控制,可通过改变磁场来改变磁流体的阻尼及刚度,满足发射段抗力学环境要求和在轨段的振动隔离与抑制需求,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