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8101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33552.0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58/26 , H02J7/0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自适应电池工况冷策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电池需要冷却时,采集所述车辆的电池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并计算所述平均放电电流对应的预期温度和所述预期温度对应的预期时间;根据所述预期时间预估电池内部管路的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根据所述目标入液口温度和目标入液口流量构建冷却策略,并执行所述冷却策略。本发明避免了急冷在电池内部产生冷凝水导致电池内部损坏的现象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259060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18073.1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53/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充桩充电请求电流的自适应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实际充电电流;根据获取的实际充电电流与充电请求电流的相对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充电请求电流;当实际充电电流小于充电请求电流时,增大充电请求电流;当实际充电电流大于充电请求电流时,减小充电请求电流,使实际充电电流始终接近充电请求电流。本发明通过根据实际充电电流与充电请求电流的相对大小自适应调整充电请求电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能使实际充电电流过小、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0959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010539576.0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58/27 , H01M10/615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预热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预计用车时间和预热目标温度;获取当前电池温度;根据预计用车时间、预热目标温度、当前电池温度、预存加热组件信息和预存电池信息,获得电池预热启动时间;当达到电池预热启动时间时,控制加热组件对电池预热,直至电池温度达到预热目标温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车辆启动后对电池进行加热,导致车辆启动后一定时间内车辆动力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428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7845.X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58/27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48 , H01M10/63 , B60L58/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的预加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在用户的用车偏好时刻之前开始对车辆进行预加热,在用车偏好时刻可以使得动力电池的性能可以保持稳定,从而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其中,电池的预加热方法包括:当处于用车偏好时刻之前的预热准备时刻时,获取动力电池的实时电芯温度,用车偏好时刻为在历史上设定多个时间段内用户的历史用车次数的分布密集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时位于前设定序位的时间段的起始时刻;判断实时电芯温度是否小于预期电芯温度;若实时电芯温度小于预期电芯温度,向加热元件发送启动加热指令,启动加热指令用于控制加热元件对动力电池加热,直至达到预期电芯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59060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518073.1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53/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充桩充电请求电流的自适应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实际充电电流;根据获取的实际充电电流与充电请求电流的相对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充电请求电流;当实际充电电流小于充电请求电流时,增大充电请求电流;当实际充电电流大于充电请求电流时,减小充电请求电流,使实际充电电流始终接近充电请求电流。本发明通过根据实际充电电流与充电请求电流的相对大小自适应调整充电请求电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能使实际充电电流过小、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8786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57447.7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的能源监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为:在电池模组上添加采集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基于所述采集板对电池模组的能源参数进行采集和存储,并将所述能源参数通过所述传感器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中;基于所述微处理器对所述能源参数进行计算结果的获取,并基于所述计算结果接收对应的提示信号;对所述提示信号对应的目标电池模组进行能源监管。有效解决了单个电池模组拆下后无法对其状态进行检测的问题,避免了单个电池模组需进行电池模组管理系统安装的不便利性和高成本,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检测速度和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84433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27260.1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池的充电方法、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车载电池的充电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若所述车辆被唤醒,判断所述车载电池是否为满充状态;若所述车载电池不为满充状态,则判断所述车载电池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所述车载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根据所述剩余电量确定车载电池的充电加热模式,并运行所述充电加热模式。通过本发明可以在充电之后保持动力电池的温度,以保证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航里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06691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43938.3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 H01M10/44 , H01M10/48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85 , H01M10/443 , H01M10/48 , H01M10/486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33 , H01M2220/20 , H02J7/0086 , H02J7/0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蓄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加热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及与第三开关模块。蓄电池充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电池管理模块获取加热模块的工作温度值,在加热模块的温度低于预设的低温保护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关断,第三开关模块开启,以通过加热模块给蓄电池加热。在加热模块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值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进入开启状态,控制第三开关模块关断,以停止对蓄电池加热。在加热模块的温度高于预设的高温保护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和第三开关模块关断。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充电器在蓄电池温度异常时还持续加热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77525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467390.3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16 , B60L3/0046 , B60L3/04 , B60Q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及动力蓄电池安全管理控制方法。该动力蓄电池安全管理控制方法包括:将动力蓄电池的全部故障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故障等级;电池管理系统判断动力蓄电池的故障等级;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所述故障等级,响应所述故障等级并向车辆的执行部件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方法还将全部故障分为常见故障和非常见故障,常见故障通过网络协议发送到CAN网络上,非常见故障只发送故障代码。本发明将动力蓄电池故障分级管理,对应的等级有相应的处理措施,接口简单,逻辑清晰,而且占用的通讯资源较少,对于整车控制器无需判断具体的故障,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故障等级就能够快速进行动力蓄电池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15869565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2238307.3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57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供电系统及车辆,所述热管理供电系统包括外部电源设备、电池加热组件、温度传感器、直流转换器、车载低压用电器、电池管理器,以及整车控制器;电池加热组件设于动力电池,并与外部电源设备电连接,电池加热组件与外部电源设备形成电池加热回路;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动力电池;直流转换器与外部电源设备电连接;车载低压用电器与直流转换器电连接,车载低压用电器、直流转换器,以及外部电源设备形成整车自调节回路;电池管理器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整车控制器分别与电池管理器和直流转换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能高效安全的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