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90435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510100342.5

    申请日:2015-03-0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终端区域中的半导体区域表面的电场的半导体装置。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具有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区域、第二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区域、元件区域、及终端区域。第二半导体区域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区域内。元件区域具有第二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区域、第一导电型的第四半导体区域、及栅极电极。栅极电极隔着栅极绝缘层而与第三半导体区域及第四半导体区域相邻。终端区域具有第一电极。终端区域包围元件区域。第一电极具有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电极在第一半导体区域上及第二半导体区域上设置着多个。在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部分的间隔比在第一方向相邻的第二部分的间隔窄。

    半导体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5936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0184885.3

    申请日:2018-03-07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具备:半导体层,具有第1面与第2面;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域;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域;在与第2半导体区域之间夹着第1半导体区域的第2导电型的第3半导体区域;第1半导体区域与第1面之间的第1导电型的第1阱区域;相对于第1阱区域而离开的第1导电型的第2阱区域;第1阱区域与第1面之间的第1导电型的第1接触区域;第2阱区域与第1面之间的第1导电型的第2接触区域;在第1阱区域与第2阱区域之间的第1半导体区域之上设置的栅电极;源电极,具有与第1接触区域相接的第1区域以及与第2接触区域相接的第2区;以及漏电极。

    半导体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39861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110113071.9

    申请日:2011-03-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具备: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一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层,在大致平行于上述第一半导体层主面的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在上述第一半导体层之上;第二导电型的第四半导体层,设置在上述第二半导体层和上述第三半导体层之上;第一导电型的第五半导体层,选择性地设置在上述第四半导体层的表面上;控制电极,隔着绝缘膜设置在从上述第五半导体层表面贯通上述第四半导体层地与上述第二半导体层相连的槽内;第一主电极,与上述第一半导体层连接;第二主电极,与上述第四半导体层和上述第五半导体层连接;和第一导电型的第六半导体层,设置在上述第四半导体层与第二半导体层之间。上述第六半导体层的杂质浓度高于上述第二半导体层的杂质浓度。

    半导体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94858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10050910.7

    申请日:2011-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7 H01L29/72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包括: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区域;第一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域的一主面上;第一主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域的成为所述一主面相反侧的另一主面侧;第二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区域,选择性地形成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的成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域相反侧的主面;第二主电极,以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接合的方式形成;及第二导电型的多个埋入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中成为在所述第一主电极与所述第二主电极之间形成着主电流路径的元件区域的外侧的终端区域。所述埋入半导体区域从所述元件区域越向外侧而离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的形成着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的主面越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