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5901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191228.2

    申请日:2009-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左、右悬置位于发动机两侧,将发动机与车身连接,后悬置主要由大减振套、小减振套、连接板和支撑架组成,其安装固定在车身上,通过发动机侧主动支架与发动机连接。该安装结构具有较好减振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占据较小的发动机舱空间。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限油螺塞

    公开(公告)号:CN10367058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46798.6

    申请日:2012-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用限油螺塞,该限油螺塞设在主油路和缸盖油路的相交处,所述限油螺塞的前部为调节杆,该调节杆从缸盖油路的机加导向孔伸进缸盖油路中并与缸盖油路间留有过油间隙,所述限油螺塞的后部与机加导向孔密封配合连接,防止润滑油的泄漏。本发明通过该限油螺塞前部的具有一定直径和长度的调节杆与缸盖油路之间的孔轴间隙配合,而形成一个符合要求的过油间隙,主油路的润滑油便会以满足液压摇臂和凸轮轴系统要求的流量和油压流进缸盖油路。因此,既满足了润滑系统的流量和压力要求,又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一种发动机正时链条液压张紧器

    公开(公告)号:CN10367177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43664.9

    申请日:2012-09-17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正时链条液压张紧器,所述张紧器包括壳体,在壳体的内腔中装有随机油压力在腔内移动的活塞,在内腔的进油孔中设有用于控制机油压力的单向阀,在单向阀和活塞之间有预紧弹簧,弹簧通过柱塞分别与单向阀和活塞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一侧设有一个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一侧与发动机的油道相连,一侧与内腔的进油孔连通,在储油腔与发动机油道连接一侧设置滤网。本发明由于在张紧器的储油腔上增加一个金属滤网,通过金属滤网的滤清功能将限制直径以上的杂质都拦截在张紧器外部,保证进入张紧器内的机油中所含的杂质直径小于张紧器柱塞和张紧器壳体之间的间隙,不会引起张紧器卡滞失效。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545396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103800.5

    申请日:2009-05-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小循环结构,其包括由调温器座和调温器盖组合成的调温器,调温器座上有调温器座入口和暖通支管,调温器盖上有接散热器的出口和接发动机的进水管支管;在调温器座的暖通支管和调温器盖的进水管支管之间开有调温器座小循环通道和调温器盖小循环通道,形成由调温器座入口、暖通支管、调温器座小循环通道、调温器盖小循环通道、进水管支管组成的小循环通道,在冷启动时,冷却液通过所述小循环通道从缸盖水套出口进入发动机进水管。本结构把传统的小循环外接软管简化到调温器座和调温器盖上形成一体式结构,简化了结构,解决了软管易老化失效、易漏水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小循环的可靠性,保证了发动机冷启动性能。

    一种针对主轴承盖的承压测试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87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288847.3

    申请日:2023-03-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主轴承盖的承压测试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主轴承盖对应的材料信息和加工工艺参数;确定针对主轴承盖的最大预紧力参数和最小预紧力参数;基于材料信息、加工工艺参数、最大预紧力参数和最小预紧力参数确定第一目标参数;获取针对主轴承盖连接螺栓的拧紧工艺参数;基于拧紧工艺参数确定第二目标参数;基于第二目标参数确定针对曲轴孔的第一关键尺寸参数和第二关键尺寸参数;当第一关键尺寸参数和第二关键尺寸参数符合第一预设要求时,则基于第一目标参数和第二目标参数确定针对主轴承盖的目标评价结果,从而提高了针对主轴承盖的承压测试结果准确性。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19416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406327.9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包括高压油泵底座、两段式结构的中空螺栓;在高压油泵底座内设有呈阶梯状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具有直径从大到小依次递减的第一光孔段、内螺纹段、第二光孔段和出油孔段,出油孔段与高压油泵驱动腔连通;中空螺栓具有头部、光杆段、螺纹段和贯通所述光杆段和螺纹段的轴向过油孔,在光杆段上设有四个与所述轴向过油孔连通的径向进油孔,四个径向进油孔呈“十”形分布;中空螺栓的光杆段与所述润滑油道的第一光孔段间隙配合,形成润滑油过滤空间段;中空螺栓的螺纹段与所述润滑油道的内螺纹段配合连接。本发明能对润滑油进行过滤,避免高压油泵驱动机构异常磨损,减小噪声和延长高压油泵的使用寿命。

    高压油泵润滑油路的过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36380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210076054.7

    申请日:2012-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油泵润滑油路的过滤装置,包括高压油泵,在高压油泵内设有连通高压油泵驱动腔和缸盖油道的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内安装有盲孔螺栓,在盲孔螺栓的螺杆腰部开有连通盲孔和润滑油道入口端的进油孔,该进油孔内装有过滤网,盲孔螺栓的盲孔连通进油孔与高压油泵驱动腔,形成连通油道。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维修、拆装和清洗,能够有效地阻挡大于规定直径的金属杂质进入高压油泵驱动机构摩擦副内,避免了高压油泵驱动机构异常磨损,减小了运动机构的噪声和延长高压油泵的使用寿命。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公开(公告)号:CN103775155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413385.5

    申请日:2012-10-25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包括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的入口分别与布置在气缸盖内的主油道出口连通,所述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和气缸盖罩上,机油从油道单向阀进入,流经气缸盖罩再到机油控制阀,当机油从达机油控制阀的A油口流出,依次流经气缸盖罩、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最后到达相位器的提前油腔;此时相位器的滞后油腔机油流出,依次流经凸轮轴、凸轮轴轴承盖、气缸盖罩,最后到达机油控制阀的B油口,并通过达机油控制阀的T油口排出。本发明通过缩短了油路,减小了油路压力的损失,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并且结构简单、合理,使发动机空间布置较紧凑。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及直喷汽油发动机凸轮轴

    公开(公告)号:CN10371153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373258.7

    申请日:2012-09-29

    Abstract: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及直喷汽油发动机凸轮轴,包括可变气门正时油路、换气凸轮和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可变气门正时油路布置在靠凸轮轴前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凸轮轴轴颈上,包含相位提前油路和相位滞后油路;换气凸轮共三对,在凸轮轴中段相隔一定的距离布置,三对换气凸轮成120℃夹角均匀布置,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布置在凸轮轴后端,凸轮上均匀布置有三个桃尖,其宽度大于进气凸轮。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加工方便,可以解决凸轮轴的布置空间不足及结构强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不需要对气缸盖、气缸盖罩等关键零部件做大的更改,提高了零部件通用化程度,非常适用于结构紧凑型的小排量发动机。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19416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11406327.9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包括高压油泵底座、两段式结构的中空螺栓;在高压油泵底座内设有呈阶梯状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具有直径从大到小依次递减的第一光孔段、内螺纹段、第二光孔段和出油孔段,出油孔段与高压油泵驱动腔连通;中空螺栓具有头部、光杆段、螺纹段和贯通所述光杆段和螺纹段的轴向过油孔,在光杆段上设有四个与所述轴向过油孔连通的径向进油孔,四个径向进油孔呈“十”形分布;中空螺栓的光杆段与所述润滑油道的第一光孔段间隙配合,形成润滑油过滤空间段;中空螺栓的螺纹段与所述润滑油道的内螺纹段配合连接。本发明能对润滑油进行过滤,避免高压油泵驱动机构异常磨损,减小噪声和延长高压油泵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