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公开(公告)号:CN103775155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210413385.5

    申请日:2012-10-25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包括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的入口分别与布置在气缸盖内的主油道出口连通,所述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和气缸盖罩上,机油从油道单向阀进入,流经气缸盖罩再到机油控制阀,当机油从机油控制阀的A油口流出,依次流经气缸盖罩、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最后到达相位器的提前油腔;此时相位器的滞后油腔机油流出,依次流经凸轮轴、凸轮轴轴承盖、气缸盖罩,最后到达机油控制阀的B油口,并通过机油控制阀的T油口排出。本发明通过缩短了油路,减小了油路压力的损失,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并且结构简单、合理,使发动机空间布置较紧凑。

    一种夹气直喷发动机缸盖

    公开(公告)号:CN102116212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066332.6

    申请日:201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夹气直喷的发动机缸盖,其在缸盖中间位置水平方向布置气体通道,为整个发动机提供低压空气,同时布置压力调节阀安装孔和燃油调节阀安装孔,与气体通道相通,低压空气通过气体通孔进入喷嘴安装孔上部分,再通过气体过道进入夹气直喷喷嘴与燃油混合,喷射进入燃烧室,实现夹气直喷。本发明在现有的缸盖几何结构条件下,合理布置夹气直喷所需的空气通道和可进行油气混合的喷嘴安装孔,同时,喷嘴和火花塞的布置有利于CAI燃烧模式的实现。

    直喷发动机的高压油泵润滑油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67108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66311.0

    申请日:2012-09-26

    Abstract: 一种直喷发动机的高压油泵润滑油路结构,其在高压油泵泵体底部设置用于安装中空螺栓的安装孔,中空螺栓和安装孔的轴线与油泵挺柱的轴线成约50~70°夹角,中空螺栓的进油孔与进油口连通,出油孔的轴线方向斜切于驱动凸轮和油泵挺柱的接触部位。另外在高压油泵底部最低点位置设置回油槽,回油槽口部连通于缸盖内腔,最终润滑油彻底回流到机油盘中。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减摩、冷却效果,延长了高压油泵的使用寿命;它不仅可靠性高、结构简单,而且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103696826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210368521.3

    申请日:2012-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包括依次相通的含油气体入口、油气分离通道、出油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油气分离通道由上盖板和下盖板粘合形成,所述含油气体入口和出油口设在下盖板上;所述油气分离通道为沿油气混合气流动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U形通道,油气分离通道与含油气体入口通过带有通孔的隔板分隔,该隔板背面设置有与通孔正对的滤芯,隔板前方设有靠近含油气体入口的第一挡板,隔板后方设有L形的第二挡板,其上开设有供机油流向出油口的回油孔,位于第二挡板后方的油气分离通道底部设置有供机油流向出油口的回油槽。该油气分离器能使油气分离更加彻底,提高分离效率,降低机油消耗量,改善排放性能,缩小安装空间。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公开(公告)号:CN103775155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413385.5

    申请日:2012-10-25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包括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的入口分别与布置在气缸盖内的主油道出口连通,所述进、排气门可变正时油路呈左右对称分布在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和气缸盖罩上,机油从油道单向阀进入,流经气缸盖罩再到机油控制阀,当机油从达机油控制阀的A油口流出,依次流经气缸盖罩、凸轮轴轴承盖、凸轮轴,最后到达相位器的提前油腔;此时相位器的滞后油腔机油流出,依次流经凸轮轴、凸轮轴轴承盖、气缸盖罩,最后到达机油控制阀的B油口,并通过达机油控制阀的T油口排出。本发明通过缩短了油路,减小了油路压力的损失,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并且结构简单、合理,使发动机空间布置较紧凑。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及直喷汽油发动机凸轮轴

    公开(公告)号:CN10371153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373258.7

    申请日:2012-09-29

    Abstract: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及直喷汽油发动机凸轮轴,包括可变气门正时油路、换气凸轮和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可变气门正时油路布置在靠凸轮轴前端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凸轮轴轴颈上,包含相位提前油路和相位滞后油路;换气凸轮共三对,在凸轮轴中段相隔一定的距离布置,三对换气凸轮成120℃夹角均匀布置,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布置在凸轮轴后端,凸轮上均匀布置有三个桃尖,其宽度大于进气凸轮。本发明结构合理、简单,加工方便,可以解决凸轮轴的布置空间不足及结构强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不需要对气缸盖、气缸盖罩等关键零部件做大的更改,提高了零部件通用化程度,非常适用于结构紧凑型的小排量发动机。

    发动机高压油泵安装底座

    公开(公告)号:CN10367085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60079.X

    申请日:2012-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发动机高压油泵安装底座,为内腔呈90°通道的两通体,在两通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在两通体上开设有润滑油道,两通体内壁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法兰端面连通的回油槽,两通体顶部一体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凸台,两通体下部一体设置有出油管安装凸台。通过该安装底座将高压油泵与发动机缸盖连接,能够简化高压油泵与发动机缸盖的安装连接结构。

    一种直喷发动机凸轮轴轴承盖

    公开(公告)号:CN103670559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210360250.7

    申请日:2012-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喷发动机凸轮轴轴承盖,包括轴承盖本体,轴承盖本体上具有能够与其上方的气缸盖罩相贴合的弧形上密封面、能够与其下方的气缸盖相贴合的下密封面、以及能够与其后方的高压油泵底座相贴合的后密封面,下密封面上设有与凸轮轴轴颈相适配的弧形凹面;所述轴承盖本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沿上下方向的第一安装孔和沿前后方向的第二安装孔,在轴承盖本体的后密封面上开设有通气孔。当高压油泵布置在缸盖的后端时,通过该凸轮轴轴承盖能够保证高压油泵底座与气缸盖、凸轮轴、气缸盖罩之间的可靠密封,使高压油泵底座内腔与气缸盖系统内部的压力平衡。

    一种直喷发动机凸轮轴轴承盖

    公开(公告)号:CN10367055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60250.7

    申请日:2012-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喷发动机凸轮轴轴承盖,包括轴承盖本体,轴承盖本体上具有能够与其上方的气缸盖罩相贴合的弧形上密封面、能够与其下方的气缸盖相贴合的下密封面、以及能够与其后方的高压油泵底座相贴合的后密封面,下密封面上设有与凸轮轴轴颈相适配的弧形凹面;所述轴承盖本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沿上下方向的第一安装孔和沿前后方向的第二安装孔,在轴承盖本体的后密封面上开设有通气孔。当高压油泵布置在缸盖的后端时,通过该凸轮轴轴承盖能够保证高压油泵底座与气缸盖、凸轮轴、气缸盖罩之间的可靠密封,使高压油泵底座内腔与气缸盖系统内部的压力平衡。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88715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110632.9

    申请日:2013-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在气缸盖本体内设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设在气缸盖排气侧N并与气缸体的冷却水套相通,所述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设在气缸盖进气侧M,冷却液由气缸盖排气侧N进入,从气缸盖进气侧M排出;所述冷却水套与设在气缸盖后端面D上的暖通出水口相通,其特征是:在垂直于气缸盖进气侧M的搭子平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并且分别与冷却水套的最高点A区域相通;在垂直于气缸盖后端面D设有一个冷却水套的排气孔,该排气孔与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孔相通。本发明能够通过接触冷却液进行正常的热交换,冷却均匀,避免因冷却不均而开裂的现象发生,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