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22992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104743.2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舱下托架,由托架本体、横向稳定杆安装板组成。托架本体采用无缝钢管制成,托架本体两端压扁并设有装配孔,后端有两个装配孔以螺接方式和车身发动机舱相连,前端与横向稳定杆安装板以保护焊连接。横向稳定杆安装板是钢板冲压件,中部为半弧形卡套部,两端是装配耳,其上有装配孔,其一端的装配耳与托架本体的前端焊接,并让两部分的装配孔重合,所述横向稳定杆安装板扣合在底盘横向稳定杆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发动机舱前部。此结构成本低,重量轻,可通过弯管机灵活调整形状,适应性、实用性强;并在整车前部发生碰撞时传递撞击能量到车身下部,并通过折弯吸收部分能量,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2299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104743.2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舱下托架,由托架本体、横向稳定杆安装板组成。托架本体采用无缝钢管制成,托架本体两端压扁并设有装配孔,后端有两个装配孔以螺接方式和车身发动机舱相连,前端与横向稳定杆安装板以保护焊连接。横向稳定杆安装板是钢板冲压件,中部为半弧形卡套部,两端是装配耳,其上有装配孔,其一端的装配耳与托架本体的前端焊接,并让两部分的装配孔重合,所述横向稳定杆安装板扣合在底盘横向稳定杆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发动机舱前部。此结构成本低,重量轻,可通过弯管机灵活调整形状,适应性、实用性强;并在整车前部发生碰撞时传递撞击能量到车身下部,并通过折弯吸收部分能量,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95901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191228.2
申请日:2009-10-27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左、右悬置位于发动机两侧,将发动机与车身连接,后悬置主要由大减振套、小减振套、连接板和支撑架组成,其安装固定在车身上,通过发动机侧主动支架与发动机连接。该安装结构具有较好减振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占据较小的发动机舱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665103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190988.1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9/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前门防撞杆总成的布置结构,防撞杆总成由防撞杆、防撞杆前外连接板、防撞杆前内连接板和防撞杆后连接板组成。防撞杆前外连接板防撞杆前内连接板一起焊接在前门内板靠近前门铰链一侧,防撞杆的前端焊接在防撞杆前外连接板的半圆形槽中,防撞杆的后端与防撞杆后连接板的半圆形槽焊接,防撞杆后连接板焊接在前门内板靠近前门门锁一侧,并且防撞杆的后端部一直延伸到接近前门内板的边界位置,与中立柱的位置重叠。本发明的防撞杆的位置布置更全面,防撞杆与中立柱的重叠区域增加,使防撞杆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抵御侧碰和传递力,从而更好的保护乘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1580342U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920206477.X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9/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前门防撞杆总成的布置结构,防撞杆总成由防撞杆、防撞杆前外连接板、防撞杆前内连接板和防撞杆后连接板组成。防撞杆前外连接板防撞杆前内连接板一起焊接在前门内板靠近前门铰链一侧,防撞杆的前端焊接在防撞杆前外连接板的半圆形槽中,防撞杆的后端与防撞杆后连接板的半圆形槽焊接,防撞杆后连接板焊接在前门内板靠近前门门锁一侧,并且防撞杆的后端部一直延伸到接近前门内板的边界位置,与中立柱的位置重叠。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杆的位置布置更全面,防撞杆与中立柱的重叠区域增加,使防撞杆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抵御侧碰和传递力,从而更好的保护乘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1553011U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920206821.5
申请日:2009-10-27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左、右悬置位于发动机两侧,将发动机与车身连接,后悬置主要由大减振套、小减振套、连接板和支撑架组成,其安装固定在车身上,通过发动机侧主动支架与发动机连接。该安装结构具有较好减振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占据较小的发动机舱空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