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9808243U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20397292.1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重庆单轨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矩形空腔盖梁,预制外壳的中部具有浇筑后浇混凝土的矩形腔体,整体钢筋骨架笼由钢筋骨架和波形芯模构成,钢筋骨架由若干钢筋捆扎形成,波形芯模的纵向和横向侧壁均开设有对应的穿孔,对应的穿孔内穿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后浇混凝土浇筑在预制外壳的型腔内,后浇混凝土将整体钢筋骨架笼覆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业化方式制造的预制薄壁外壳质量好,效率高,重量轻,运输和安装便捷;后浇混凝土在浇筑时,也无需再搭建成型模板,故而也可节约时间,缩短施工工期,这种工厂化制造和现场无模化后浇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市政桥梁工程大型构件难以整体装配式建造的难题,有效提高了绿色环保施工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214574123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316163.6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单轨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化建造地下车站结构横向节段单元,包括预制侧墙、第一U形横梁、第二U形横梁、冠梁、第一横向锚索和第二横向锚索。在地下车站建设中,仅需预制轮廓方正的侧墙和U形横梁,将侧墙和各层U形横梁通过横向锚索连接成一个横向节段单元;各构件预制和安装工艺简单,模具成本低,通过调节端部模具的相对位置即可预制长度不同的构件,拼装成不同规格的横向节段单元,以适应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外观构造多样化的需求;采用锚索横向张拉,使各预制构件整体连接,确保车站结构整体性,锚索还具有承担车站后期荷载的功能,锚索既是整体连接构件又是结构后期荷载的承担构件,充分发挥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985005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1333798.0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墙岩层陡倾的双洞小净距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所述双洞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包括平行的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将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在长度方向分别依次划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将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在宽度方向分别依次划分为左侧、中洞和右侧,在第一隧道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分别开挖垂直于第一隧道的施工通道一号支通道、三号主通道和二号支通道,分别通过一号支通道、三号主通道和二号支通道进入车站主体,然后按照合理开挖步序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间交替开挖以减小双洞开挖之间相互影响,保证周边围岩和中间岩柱的稳定,从而能安全地对兼具边墙岩层陡倾、小净距两种特点的隧道工程进行高效低成本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098500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33798.0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墙岩层陡倾的双洞小净距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所述双洞小净距大断面隧道包括平行的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将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在长度方向分别依次划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将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在宽度方向分别依次划分为左侧、中洞和右侧,在第一隧道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分别开挖垂直于第一隧道的施工通道一号支通道、三号主通道和二号支通道,分别通过一号支通道、三号主通道和二号支通道进入车站主体,然后按照合理开挖步序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间交替开挖以减小双洞开挖之间相互影响,保证周边围岩和中间岩柱的稳定,从而能安全地对兼具边墙岩层陡倾、小净距两种特点的隧道工程进行高效低成本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1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62510.7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填方路堤段盾构土体加固及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隧道左线和隧道右线各施作两侧最外排帷幕注浆孔;所述注浆孔通过顶驱水钻进行钻孔,在钻孔过程中采取跟进套管成孔,并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加固;在成孔后,将钻杆下到孔底,用泥浆泵将搅拌好的套壳料经钻杆注入孔内注浆段;在注浆加固后,对加固土体进行强度检测,所述强度检测包括,在盾构管片的吊装孔的两侧设置检验孔;在检验孔处进行原位静力触探试验,对土体强度参数进行求证,从而对填土段隧道的沉降值进行计算。该方法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了填土段施作盾构隧道的安全性。节约工程投资,并避免现浇混凝土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21423184U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20147263.4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D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内竖井工程的锁口圈,包括,初支钢架:所述初支钢架在隧道内沿隧道纵向方向设置;初支纵向联结钢架:所述初支纵向联结钢架包括设置在侧墙的侧墙初支纵向联结钢架以及设置在隧道底面的底面纵向联结钢架;横向联结钢架:所述横向联结钢架沿隧道横向设置在隧道底面上;锁口圈钢架:所述锁口圈钢架包括锁口圈横梁和锁口圈纵梁,所述锁口圈横梁沿隧道横向设置在竖井两侧,所述锁口圈纵梁沿隧道纵向设置在竖井两侧,所述锁口圈横梁与相邻的所述初支钢架以及初支纵向联结钢架焊接连接。通过将隧道内竖井锁口圈与隧道初支一体式设计,确保隧道拱脚与竖井井口支护安全可靠、结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22456133U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20272668.0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光伏组件一体化的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包括:框架梁,所述框架梁的截面下半部分埋置于边坡岩土内,多块框架梁通过纵向和横向组合形成“井”字形布置;护坡面板,所述护坡面板包括上层的光伏组件和下层的RPC承载板,所述RPC承载板通过锚栓固定设置在边坡上,所述RPC承载板设置在框架梁内,所述光伏组件与RPC承载板通过螺栓联结;所述边坡岩土内设置有扣槽,所述框架梁包括框架横梁和框架纵梁,通过所述框架纵梁和框架拼合成框架梁,所述框架横梁和框架纵梁的下侧扣合到扣槽内。该结构不仅可以起到保护路基边坡坡面、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光伏发电来产生清洁能源,可以节约生产和施工成本,提供简便的维护和修理。
-
公开(公告)号:CN222100537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728789.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带排水系统的装配式路肩结构,包括,路肩模块,所述路肩模块包括一体成型的路肩侧、底侧、平台侧以及排水沟平台,所述路肩侧、底侧以及平台侧之间形成排水沟,所述路肩侧面向平台侧一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平台侧面向路肩侧一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排水沟平台水平设置在平台侧的顶端,所述排水沟平台设置在平台侧的外侧,若干路肩模块竖向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设置在路肩侧上,且所述排水管朝向排水沟倾斜设置;排水沟盖板:所述排水沟盖板盖合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沟体上,所述排水沟盖板的上表面低于排水沟平台的上表面。在确保路肩的横向支撑功能的同时,确保排水顺畅、基床稳固,同时又满足工业化建造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22102051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926095.9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D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作套拱的预制内支撑结构,包括上横撑、下横撑以及连接竖墙,所述上横撑横向设置在冠梁上,所述冠梁沿隧道长度方向纵向设置在围护桩上,所述围护桩上设置有牛腿,所述下横撑的两端设置在牛腿上,所述连接竖墙设置在上横撑和下横撑之间;多面连接竖墙沿隧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上横撑内设置横向工字钢骨架以及纵向工字钢骨架,所述下横撑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工字钢骨架以及下工字钢骨架,所述上工字钢骨架与下工字钢骨架均呈拱形与隧道拱顶匹配。通过将基坑的内支撑结构与暗挖进洞的套拱合二为一,套拱侧墙及基础取消,直接将套拱支撑在基坑侧墙及冠梁上,确保了套拱稳固,又节省了明挖基坑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21761930U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23616201.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对称矿山法异形隧道结构,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上层隧道和下层隧道,所述上层隧道呈圆拱直墙结构,所述下层隧道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下层隧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所述下层隧道的宽度小于上层隧道,且所述第一侧墙与上层隧道的一侧侧墙对齐;所述第一侧墙包括与上层隧道初支拱架相连接的初支钢架,所述第二侧墙至少包括喷射混凝土面板和锚入下层隧道围岩的边坡锚杆。本异形隧道结构,满足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不同功能区域交错、合并布置的需要;并通过将基坑支护运用到矿山法隧道中,与隧道支护有效结合的方式,达到了节省地下空间、减小工程风险、节省支护措施,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