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0934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46298.0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和联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灵活编组站台门安全防护和联动的控制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服务器、控制系统模块、列车管控分析单元、站台乘降分析单元以及安全防护单元,控制系统模块包括信号系统和站台门系统;本发明是可以实现适配灵活编组运营模式下的不同编组列车、不同停车位置情况下的车门与站台门联动,同时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通过网络和硬线接口的方式,实现适配灵活编组下的车门与站台门的联动控制,同时提出在各种信息传输情况下的系统安全防护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很好的解决了不同编组列车在站台不同位置停车后,信号系统联动站台门系统打开不同编组列车停车位置对应站台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2895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44287.3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车载运控子系统,确定列车上电时的初始位置信息,基于初始位置信息和列车注册申请从地面调控子系统获取列车运行计划;通过车载运控子系统,在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基于列车运行计划和第一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移动授权,基于第一移动授权控制列车运行;第一实时位置信息由车载运控子系统结合轨旁无源应答器确定;通过车载运控子系统,在列车由正常运行转换为降级运行的情况下,基于转换时第一移动授权和第二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第二移动授权,基于第二移动授权控制列车运行;第二实时位置信息由车载运控子系统结合轨旁无源应答器确定。该方案有效降低了对列车运行控制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565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03978.9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道岔转辙机的冗余控制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属于道岔控制技术领域。通过获取冗余系统工作状态,根据冗余系统工作状态确定冗余系统工作时序为第一时序,当所述传统转辙机控制系统工作状态为故障状态时,确定所述故障状态出现到控制系统切换的时间为第二时序;根据切换时序将传统转辙机控制系统切换至冗余系统;由此可知,能够解决既有转辙机控制设备老化、故障率高及冗余性低等问题,为运营维保考核指标合格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将传统道岔控制系统、全电子控制系统及监测系统通过倒切系统相结合,能够保证冗余系统工作在正常工作区间,随时处于可用的准备区间,进而保证了切换的可靠性、冗余性和可维护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4456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002019.X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对速度追踪模型的列车追踪能力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前行列车和后行列车构建相对速度追踪模型,所述相对速度追踪模型考虑后行列车追踪前行列车过程中前行列车的紧急制动距离;根据所述相对速度追踪模型,计算相对速度追踪能力,解决在相对速度追踪模型下,现有并无针对列车实际运行的各种追踪场景相对追踪能力的确定方式,因此无法与现有相对位置追踪模型的相对追踪能力进行比较,也无法为后续列车系统优化提供技术支撑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877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33004.5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10 , G06Q50/26 , G06F16/11 , G06F16/176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设计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首先,构建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然后,基于工程设计审核进度,在可视化质量控制流程中显示审核状态以及自动管理第一质量控制文件。上述方法和系统提高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流程信息化程度、工程设计质量审查人员的审查效率以及工程项目资料共享实时性,且使得质量控制流程可追溯性,满足了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进而为用户提供从工程图纸设计、审核到质量控制文件及成果文件归档的一体化、规范化服务,极大的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工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64456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110002019.X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对速度追踪模型的列车追踪能力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前行列车和后行列车构建相对速度追踪模型,所述相对速度追踪模型考虑后行列车追踪前行列车过程中前行列车的紧急制动距离;根据所述相对速度追踪模型,计算相对速度追踪能力,解决在相对速度追踪模型下,现有并无针对列车实际运行的各种追踪场景相对追踪能力的确定方式,因此无法与现有相对位置追踪模型的相对追踪能力进行比较,也无法为后续列车系统优化提供技术支撑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61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47273.7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394 , G06F30/31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外电缆配线图中配线端子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涉及轨道交通信号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分线柜端子配线图,并确定分线柜端子配线图中每个配线端子各自对应的室外电缆的芯线标识,以及每个配线端子在分线柜中的实际位置;获取室外电缆配线图,并确定室外电缆配线图中包括的室外电缆的目标芯线标识;根据分线柜端子配线图中每个配线端子各自对应的室外电缆的芯线标识和每个配线端子在分线柜中的实际位置,确定目标芯线标识对应的目标配线端子的实际位置;根据目标芯线标识对应的目标配线端子的实际位置,为室外电缆配线图生成需要的配线端子。本发明方案可以提高室外电缆配线图中配线端子的生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027163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49455.5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动化辅助设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设基础数据,配置设备的基本配置;接收基础数据,并根据基本配置确认连接关系;根据确定的连接关系,统计设备及线缆,自动布置双线图参数数据及电缆图纸参数数据;根据参数数据,绘制双线图和相匹配的电缆图;存储或输出所绘制的双线图和相匹配的电缆图。所述系统包括:存储模块;接收模块;识别判断模块;处理模块;绘制模块;输出模块。本发明利用自动化辅助设计工具通过固定的算法和图纸设计方法实现,在工具验证调试阶段可基本解决逻辑处理及图纸正确性的问题,缩短人工绘图周期,避免人工绘图错误,降低企业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0271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2010149455.5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动化辅助设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设基础数据,配置设备的基本配置;接收基础数据,并根据基本配置确认连接关系;根据确定的连接关系,统计设备及线缆,自动布置双线图参数数据及电缆图纸参数数据;根据参数数据,绘制双线图和相匹配的电缆图;存储或输出所绘制的双线图和相匹配的电缆图。所述系统包括:存储模块;接收模块;识别判断模块;处理模块;绘制模块;输出模块。本发明利用自动化辅助设计工具通过固定的算法和图纸设计方法实现,在工具验证调试阶段可基本解决逻辑处理及图纸正确性的问题,缩短人工绘图周期,避免人工绘图错误,降低企业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37719.0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F16/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进度控制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包括,首先,将工程设计任务逐层分解为多个多级别任务,并确定任务的难度等级和任务中每个角色所需要的工时,构建工程设计任务分解模型;其次,基于工程设计任务分解模型,创建任务,并填写任务属性;然后,确定各角色所对应项目人员的工作能力等级,并构建各角色所对应项目人员的能力等级与任务的难度等级的第一匹配模型;最后,获取数据库中项目人员的信息,并基于任务属性、数据库中项目人员的信息、任务中每个角色所需要的工时以及第一匹配模型,筛选出可执行任务的项目人员。上述方法使得工程设计的过程更加可视化和智能化,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设计效率以及用户体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