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72215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585793.1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联网环境下的未来行驶工况信息获取方法,属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前车信息分析、目标前车的确定、交通流状态变化分析和信息获取途径的确定,该行驶工况信息获取方法基于车联网通讯信息,在充分考虑影响工况信息获取实效性和准确性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的工况信息获取途径,保证了所获取的行驶工况信息的更接近于未来实际工况信息,提高了所获取的行驶工况信息作为未来实际工况信息的可参考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35224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410468350.0
申请日:2014-09-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无法保证两个离合器可靠互补工作的问题。其包括有左离合器、右离合器和壳体;壳体包括左壳体(9)和右壳体(20)。左壳体(9)右端与右壳体(20)左端螺栓连接,左离合器与右离合器装在壳体内,左离合器的左离合器压盘(6)的外环面与左壳体(9)内环面为滑动连接,左离合器压盘(6)左端面上的2号轴向凸台的内环面与左壳体(9)的左内壁圆盘的左内壁环形凸台的外环面为滑动连接,右离合器的右离合器压盘(14)的外环面与左壳体(9)的内环面为滑动连接,右离合器压盘(14)中心处的压盘轴向右凸台的内环面与右壳体(20)的右内壁圆盘的右内壁环形凸台的外圆环面为滑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442346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727937.9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K6/3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转子电机复合行星排式混合动力系统,是由发动机、一号电机、二号电机、复合双行星排、第一锁止器、第二锁止器、逆变器、超级电容和输出齿轮组成。所述二号电机为双转子电机,由内转子、外转子和定子组成;复合双行星排包括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其中前行星排包括前排太阳轮、前排行星轮、前排齿圈和前、后行星排共用的行星架,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后排行星轮、后排齿圈和前、后行星排共用的行星架。本发明使用了双转子电机实现双模功能,降低了对驱动电机的要求;本发明在功率直接传递模式下第二锁止器可以在一号电机接近零转速时将其锁止,避免了一号电机的低效工作,提高了系统效率;本发明使用了双转子电机,内、外转子可以同时参与再生制动,能够更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960407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275395.0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行星齿轮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克服了目前单模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时的爬坡能力有限和在高速区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包括前行星排、后行星排、离合器、制动器和电机系统;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公共齿圈、前排太阳轮轴;后行星排包括后行星架主架动力输出齿轮、后排太阳轮轴;后行星架主架动力输出齿轮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后排太阳轮轴上;后排太阳轮轴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前排太阳轮轴上;电机/发电机MGⅡ与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通过滑动轴承配合;电机/发电机MGⅡ通过花键与公共齿圈连接;电机/发电机MGⅠ通过花键与前排太阳轮轴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859420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75418.8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式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克服了目前单模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时的爬坡能力有限和在高速区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包括前行星排、后行星排、制动器、离合器和电机系统;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前排太阳轮、前排齿圈;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轴、后排行星架主架、后排齿圈;电机系统包括有电机/发电机MGⅠ、电机/发电机MGⅡ;前排太阳轮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上;后排太阳轮轴与前排齿圈通过花键配合;后排太阳轮轴与电机/发电机MGⅡ通过花键配合;后排行星架主架与动力输出轴通过花键配合;电机/发电机MGⅠ通过滑动轴承与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配合,通过花键与前排太阳轮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552520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559362.X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加速踏板信号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加速踏板信号处理方法不完善、不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对加速踏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的问题,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加速踏板信号的前期处理,对两路加速踏板信号进行前期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加速踏板信号以及表征加速踏板信号错误状态的标识符,包括1)两路加速踏板信号的并行处理;2)两路加速踏板信号同步校验;二、加速踏板信号的后续处理及故障诊断代码的处理,依据步骤一得到的表征加速踏板信号错误状态的标识符,同时进行加速踏板信号的后续处理及故障诊断代码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加速踏板信号的后续处理;2)加速踏板信号故障诊断代码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191954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68230.0
申请日:2014-09-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式双模油电混联混合动力系统,旨在克服混联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大电机的问题,其包括发动机、一号电机、双离合器、二号电机、输出轴、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前行星排套装在发动机输出轴的右端,前行星排齿圈的右端套装在输出轴的左端,双离合器套装在输出轴的左端,双离合器的左压盘的左端与前行星排齿圈的右端为花键副连接,二号电机安装在双离合器右侧的输出轴上,后行星排安装在二号电机右侧的输出轴上,双离合器的轴套右端与二号电机的左端为花键副连接,二号电机的右端与后行星排太阳轮的左端为花键副连接;一号电机套装在前行星排左侧的发动机的输出轴上,一号电机的右端与前行星排中的前行星排太阳轮的左端为花键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552520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59362.X
申请日:2013-1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加速踏板信号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加速踏板信号处理方法不完善、不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对加速踏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的问题,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加速踏板信号的前期处理,对两路加速踏板信号进行前期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加速踏板信号以及表征加速踏板信号错误状态的标识符,包括1)两路加速踏板信号的并行处理;2)两路加速踏板信号同步校验;二、加速踏板信号的后续处理及故障诊断代码的处理,依据步骤一得到的表征加速踏板信号错误状态的标识符,同时进行加速踏板信号的后续处理及故障诊断代码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加速踏板信号的后续处理;2)加速踏板信号故障诊断代码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112346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74558.X
申请日:2013-03-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行星排式油电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旨在克服目前混联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大电机来提供足够的驱动力的问题。其包括发动机、前行星排、后行星排、1号逆变器、超级电容、1号逆变器、二号电机、一号电机与前行星排输出轴。前行星排套装在前行星排输出轴左端,一号电机套装在前行星排输出轴右端,一号电机左端和前行星排太阳轮键连接,发动机输出轴右端和前行星排齿圈套键连接,二号电机输入端与前行星排输出轴的右端键连接,二号电机的输出端与后行星排太阳轮为键连接。一号电机与1号逆变器电线连接,二号电机与2号逆变器电线连接,1号逆变器与超级电容电线连接,2号逆变器与超级电容电线连接,1号逆变器和2号逆变器电线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56287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42955.4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D55/224 , F16D65/14 , F16D121/04 , F16D125/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其步骤如下:1.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总体设计: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的结构设计;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中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中各零部件的装配关系设计。2.楔形制动块顶角的设计:满足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所需自增力倍数;满足楔形制动块所需回复力与防止在发生热衰减现象时制动效能丧失过大,热衰减比率n/n1的值越大,表示热衰减越小;热衰减比率n/n1的值越小,表示热衰减越严重。所以设计楔形制动块的顶角时,应综合考虑满足楔形自增力盘式制动器所需自增力倍数、满足楔形制动块所需回复力与防止在发生热衰减现象时制动效能丧失过大,选取一个楔形制动块顶角α的优化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