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双离合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35224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410468350.0

    申请日:2014-09-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无法保证两个离合器可靠互补工作的问题。其包括有左离合器、右离合器和壳体;壳体包括左壳体(9)和右壳体(20)。左壳体(9)右端与右壳体(20)左端螺栓连接,左离合器与右离合器装在壳体内,左离合器的左离合器压盘(6)的外环面与左壳体(9)内环面为滑动连接,左离合器压盘(6)左端面上的2号轴向凸台的内环面与左壳体(9)的左内壁圆盘的左内壁环形凸台的外环面为滑动连接,右离合器的右离合器压盘(14)的外环面与左壳体(9)的内环面为滑动连接,右离合器压盘(14)中心处的压盘轴向右凸台的内环面与右壳体(20)的右内壁圆盘的右内壁环形凸台的外圆环面为滑动连接。

    集成式行星齿轮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60407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275395.0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行星齿轮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克服了目前单模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时的爬坡能力有限和在高速区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包括前行星排、后行星排、离合器、制动器和电机系统;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公共齿圈、前排太阳轮轴;后行星排包括后行星架主架动力输出齿轮、后排太阳轮轴;后行星架主架动力输出齿轮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后排太阳轮轴上;后排太阳轮轴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前排太阳轮轴上;电机/发电机MGⅡ与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通过滑动轴承配合;电机/发电机MGⅡ通过花键与公共齿圈连接;电机/发电机MGⅠ通过花键与前排太阳轮轴连接。

    行星式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59420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75418.8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式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克服了目前单模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时的爬坡能力有限和在高速区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包括前行星排、后行星排、制动器、离合器和电机系统;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前排太阳轮、前排齿圈;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轴、后排行星架主架、后排齿圈;电机系统包括有电机/发电机MGⅠ、电机/发电机MGⅡ;前排太阳轮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上;后排太阳轮轴与前排齿圈通过花键配合;后排太阳轮轴与电机/发电机MGⅡ通过花键配合;后排行星架主架与动力输出轴通过花键配合;电机/发电机MGⅠ通过滑动轴承与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配合,通过花键与前排太阳轮连接。

    行星式双模油电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191954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68230.0

    申请日:2014-09-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式双模油电混联混合动力系统,旨在克服混联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大电机的问题,其包括发动机、一号电机、双离合器、二号电机、输出轴、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前行星排套装在发动机输出轴的右端,前行星排齿圈的右端套装在输出轴的左端,双离合器套装在输出轴的左端,双离合器的左压盘的左端与前行星排齿圈的右端为花键副连接,二号电机安装在双离合器右侧的输出轴上,后行星排安装在二号电机右侧的输出轴上,双离合器的轴套右端与二号电机的左端为花键副连接,二号电机的右端与后行星排太阳轮的左端为花键副连接;一号电机套装在前行星排左侧的发动机的输出轴上,一号电机的右端与前行星排中的前行星排太阳轮的左端为花键副连接。

    一种允许能量回收的液压传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90875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10069997.6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允许能量回收的液压传动系统,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目标车辆在驱动轮打滑时驱动能力和通过性能不足的问题,其包括有动力输入机构、液压泵组件、控制阀组、蓄能器、第一液压马达、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第二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储油罐与控制单元。动力输入机构与液压泵组件之间为机械式连接,液压泵组件与控制阀组之间为管路连接,控制阀组依次和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管路连接,第一液压马达与第一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之间为机械式连接,第二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马达的负载质量体之间为机械式连接,液压泵组件与控制阀组分别和储油罐为管路连接,液压泵组件与液压控制阀组分别和控制单元信号线连接。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3758890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25443.6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是由直流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分离叉、凸轮、分离套筒、分离轴承、膜片弹簧、从动盘、飞轮、压盘、离合器盖和离合器从动轴组成,分离叉开口部分穿过分离套筒,开口的两端与飞轮壳活动连接,其“U”字形的两臂上的突起与分离套筒接触;膜片弹簧中部通过铆钉与离合器盖固定连接,外端与压盘接触,膜片弹簧的内端与分离轴承接触;蜗轮轴与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活动连接;凸轮与分离叉上的弧形凹槽相接触;直流电机固定在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上;蜗杆和直流电机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本发明采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源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与液压和气压执行机构相比,易于实现、重量轻、控制灵活、工艺简单、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集成式行星齿轮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6040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510275395.0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行星齿轮油电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克服了目前单模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时的爬坡能力有限和在高速区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包括前行星排、后行星排、离合器、制动器和电机系统;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公共齿圈、前排太阳轮轴;后行星排包括后行星架主架动力输出齿轮、后排太阳轮轴;后行星架主架动力输出齿轮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后排太阳轮轴上;后排太阳轮轴通过滑动轴承支撑在前排太阳轮轴上;电机/发电机MGⅡ与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通过滑动轴承配合;电机/发电机MGⅡ通过花键与公共齿圈连接;电机/发电机MGⅠ通过花键与前排太阳轮轴连接。

    四驱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589998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510035558.8

    申请日:2015-01-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Y02T10/6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驱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旨在克服当前四驱汽车油耗高、排放严重与并联式四驱混合动力不能实现发动机的最优控制的问题,其包括电机、电池、发动机、行星排、一号离合器、二号离合器、电机控制器、后右轮毂电机、一号轮毂电机控制器、二号轮毂电机控制器与后左轮毂电机。电机的三个接头与电机控制器的三个接头电线连接,电机控制器的正负极接头与电池的正负极电线连接,一号轮毂电机控制器的正负极接头与电池的正负极电线连接,二号轮毂电机控制器的正负极接头与电池的正负极采用电线连接,一号轮毂电机控制器的三个接头与后右轮毂电机的三个接头采用电线连接,二号轮毂电机控制器的三个接头和后左轮毂电机的三个接头采用电线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