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881333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493539.3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蛋白杂粮生鲜湿面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材料组成:玉米粉15~20份,黑豆粉20~30份,小米粉15~20份,高筋面粉50~60份、水70~100份。解决了传统面条蛋白含量低、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了高蛋白杂粮生鲜湿面条的生产方法,其将玉米粉进行了优化酶解处理,提高面条中蛋白的含量和消化率。本发明根据面条中其他成分的含量来计算优化玉米粉的含量,降低面条的粗糙度,提升口感。
-
公开(公告)号:CN108617959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01312.7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纤维素含量玉米膨化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深度加工技术领域。该高纤维素含量玉米膨化粉包括的原料成分及其质量份数分别为:玉米粉为85~99份,纤维素为1~15份。其制备方法为:将玉米粉进行烘干;按配比,称量高纤维素含量玉米膨化粉原料,加入水,混合均匀,得到含水量为20~25%高纤维素含量玉米浆料;将混合浆料置于双螺杆共转挤压膨化机中进行挤压膨化,模头和模口的长径比为55~64,挤压温度为60~140℃,螺杆转速100~200rpm,得到挤压膨化后的高纤维素含量玉米膨化粉,干燥、粉碎过筛,得到高纤维素含量玉米膨化粉。该方法解决了在玉米粉中加入纤维素制备高纤维素含量玉米膨化粉时,膨胀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3231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810164051.6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nventor: 刘景圣 , 张浩 , 赵城彬 , 张大力 , 董怡麟 , 许秀颖 , 曹勇 , 吴玉柱 , 郑明珠 , 蔡丹 , 刘回民 , 李有宝 , 闵伟红 , 习士霞 , 黄洪亮 , 刘惠麟
Abstract: 一种测定玉米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属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将玉米须粉末加入乙醇水溶液浸泡12h以上,振摇混匀,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回流1~6h后,室温冷却,得到玉米须乙醇水溶液,将玉米须乙醇水溶液涡旋混匀,取上清液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检测液;取检测液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外标法得到玉米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本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玉米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该方法准确性强、灵敏度高、分离速度快,能够定性定量测定玉米须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823822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21990.X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重组米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食品深加工领域。将普通玉米进行脱皮脱胚后粉碎得到普通玉米粉,普通玉米粉通过酶法修饰和双螺杆挤压改性得到改性玉米粉,然后将改性玉米粉与普通玉米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复配粉,复配粉进行调湿后经过螺杆挤压成型、切割造粒、热风干燥、抛光,即可得到一种颜色金黄、形状规则、耐蒸煮、复水性好的玉米重组米。本发明为尽快实现玉米主食化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为玉米食品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971945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10279264.7
申请日:2010-09-13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玉米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酶解与微波技术制备改性玉米粉的方法。其是选择普通玉米粉,加水调浆并搅拌均匀后,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进行酶解,将酶解后的玉米浆置于微波场中进行物性修饰,处理结束后经烘干、粉碎得到改性玉米粉。本发明的方法由于酶解时间只需要2~6h,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玉米粉经过中性蛋白酶酶解,提高了玉米粉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并增强了玉米面团的粘度和拉伸性能,所述的加工方法是在常压条件下对玉米粉进行物性修饰,具有设备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优良效果,达到提升玉米粉的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改善玉米食品的口感和提高玉米蛋白的消化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366414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051195.7
申请日:2008-09-23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23C19/093 , A23C20/00 , A23L1/202 , A23L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牛乳复合干酪的凝乳制备方法。其是先将生豆乳煮沸,当温度降到60~90℃时,加入豆乳质量0.05~5.0%的凝固剂CaCl2水溶液,豆乳迅速凝乳后冷却;再将牛乳杀菌冷却后接种发酵剂,接种量为0.5~5.0%体积浓度,当pH值达到5.5~6.5时,将豆乳加入到牛乳中,共同进行凝乳酶凝乳;形成凝乳后,经过切割、成型、盐渍、成熟等工艺工程,得到豆乳用量为25~35%、质地优良、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中式化干酪。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我国乳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开发我国大豆资源,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营养丰富的新型乳制品,为大豆牛乳复合干酪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7081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32989.8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C07K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蛋白糖基化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静磁场辅助蛋白质糖基化改性的方法。包括:配制浓度为3~8%的蛋白质溶液,将蛋白质溶液pH值调整至8~12;将蛋白质溶液置于2.5~10mT静磁场中辅助蛋白质进行水合反应;水合完成后,加入糖类物质,于磁力搅拌条件下充分混合20~40min,配制蛋白质‑糖类混合溶液;调整蛋白质‑糖类混合溶液的pH与第一步骤相同;将蛋白质‑糖类混合溶液置于75~85℃、转速150~250rpm条件下恒温磁力搅拌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维持pH值恒定;反应结束后冰浴降温,冷冻干燥。优点在于:显著提高美拉德产物接枝率,同时能抑制褐变进程,避免糖基化产物颜色劣变。
-
公开(公告)号:CN11566985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34177.3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加工品质高营养玉米粉及其高效工业化制粉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玉米粉加工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玉米粉制粉工艺效率低、营养成分单一且不足以及加工品质差,因此,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先将玉米籽粒脱皮、脱胚,然后加水进行脉冲电场处理;再将保加利亚乳杆菌、毕赤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培养后混合得到复合发酵液;随后将其添加到混合液中,在磁场辅助下浸泡;最后经湿磨、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超声喷雾干燥,得到高加工品质高营养玉米粉。本发明通过特定工艺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大幅提高玉米制粉效率的同时还大幅提高了玉米粉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可应用于低添加剂或零添加剂玉米食品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683796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10916639.4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淀粉、蛋白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淀粉‑蛋白复合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蛋白复合微凝胶,所述复合微凝胶为羧甲基淀粉和玉米醇溶蛋白交联制成的复合微凝胶,其颗粒粒径范围为30μm‑50μm,最大耐热温度为161.67℃‑174.16℃,凝胶强度范围为838.78g~1563.80g,25℃,43%RH下放置30min后的保水性为61.1%~65.2%,且在pH7.0条件下具有最大溶胀度。通过对淀粉‑蛋白复合微凝胶制备方法的改进,解决了现有制备方法中因玉米醇溶蛋白不溶于水而难以实施的问题;制成的复合微凝胶成品具有优良的微凝胶颗粒粒径范围(30μm‑50μm),同时具有较好的凝胶强度(838.78g~1563.80g),且在pH7.0时具有最大溶胀度,使微凝胶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功能因子或药物的包埋递送领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