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腔体多层焊接前纵梁

    公开(公告)号:CN105365887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942103.4

    申请日:2015-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腔体多层焊接前纵梁,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其中,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围合成闭合的第一方框,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方框的其中一个棱角围合成闭合的第二方框,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方框的其中另一个棱角围合成闭合的第三方框,所述第二方框与所述第三方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框内并呈对角分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腔体截面设计,有效改善传统截面前纵梁变形形式不稳定,改变前纵梁截面形式,在同等材料以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满足前纵梁安全碰撞吸能要求,并有效提高压溃力以及吸能指标,满足车身轻量化的要求。

    一种汽车前纵梁
    2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82750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128660.7

    申请日:2016-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的设计,一种汽车前纵梁,包括前纵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主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将所述前纵梁主体内部分为至少两个腔体;较于传统双帽型纵梁结构形式,新结构无论是从平均压溃力以及内能吸收都得到极大改善,通过CAE分析和动态落锤试验的验证,采用多腔体截面设计,有效改善传统截面前纵梁变形形式不稳定的情况。

    一种中央贯穿凹陷加强的前纵梁

    公开(公告)号:CN105383564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42088.3

    申请日:2015-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2

    Abstract: 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央贯穿凹陷加强的前纵梁,包括主侧板和凹陷侧板,所述主侧板与所述凹陷侧板相围合成一个闭合的腔体,所述凹陷侧板上设有中央凹陷槽,所述中央凹陷槽的凹陷方向朝向所述主侧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中央凹陷槽截面设计,有效改善传统截面的前纵梁变形形式不稳定的问题,改变前纵梁截面形式,在同等材料以及质量的情况下,有效满足前纵梁安全碰撞吸能要求,并有效提高压溃力以及吸能指标,满足车身轻量化的要求。

    一种单电机矢量轮
    2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427923U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20216913.1

    申请日:2023-0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电机矢量轮,包括驱动电机、车轮、锁止结构、上齿轮盘、下齿轮盘、旋转锥齿轮及固定锥齿轮,驱动电机设于上齿轮盘的顶部且与上齿轮盘连接,用于驱动上齿轮盘转动,下齿轮盘设置在上齿轮盘的下方,旋转锥齿轮的顶部与固定锥齿轮的顶部均啮合于上齿轮盘的底部,旋转锥齿轮的底部与固定锥齿轮的底部均啮合于下齿轮盘的顶部,旋转锥齿轮的中部与固定锥齿轮的中部通过车轴连接,车轮设于车轴的中部,转向时,锁止结构卡接于下齿轮盘。该方案中采用单个电机进行驱动,实现车轮的驱动控制及转向控制,降低了整机开发成本,同时设置了锁止结构,实现车轮的行走与转向的功能,提升了实用性。

    摄像头固定结构、车载摄像头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6783423U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20131776.7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固定结构、车载摄像头及车辆,壳体及底座,壳体内具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结构的容置腔,壳体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柱以及第二限位柱;底座上设有定位件、卡扣以及卡接凸块,其中,第一限位柱与卡扣卡接配合以限制壳体在底座上第一方向上的位移,第二限位柱与卡接凸块卡接配合以限制壳体在底座上第二方向上的位移;第一限位柱与卡扣卡接配合、且第二限位柱与卡接凸块卡接配合时,壳体与定位件抵接以限制壳体在底座上第三方向上的位移;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均不相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中通过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限位,从而有效防止壳体在固定后出现松动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整体维护成本。

    ADAS仿真测试系统
    2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145095U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21001577.6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DAS仿真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下位机、图形工作站、传感器仿真模块和控制模块;下位机对图形工作站发送的原始目标信息处理,获得处理后目标信息并发送至传感器仿真模块;传感器仿真模块根据处理后目标信息和图形工作站发送的场景视频数据,生成多个信号;控制模块根据传感器仿真模块生成的多个信号和下位机发送的车辆状态数据,生成控制信息并发送至下位机;下位机根据控制信息和上位机构建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更新车辆状态数据。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实车测试的测试周期长、安全性、测试场景覆盖度低和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加强白车身框架
    2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17276U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21600677.9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强白车身框架,包括车身前端框架、下车体框架、侧围框架、顶盖框架和尾部框架,所述车身前端框架上部与所述顶盖框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身前端框架后部与所述下车体框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车体框架后部与所述尾部框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尾部框架上部与所述顶盖框架后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身前端框架的前防撞梁和吸能盒纵向截面形状均为“目”字形,所述前防撞梁与前端模块中部设有防撞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强白车身框架,其增加车身前部结构吸能区域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的吸能量,提高车身前部结构的横向刚度和前舱横摆模态、提升正面碰撞安全性能和传力效率,提高车身框架的整体强度,从而提升乘坐舒适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连接机构及模块化汽车
    27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40789U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22568562.9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机构及模块化汽车,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主体和连接组件,所述主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区,各所述连接区均开设有转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转槽,所述基板上安装有第一卡接条和第二卡接条,所述第一卡接条的内缘形成卡槽,所述第二卡接条的外缘形成与所述卡槽形状相匹配的卡块,所述第一卡接条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边缘,所述第一卡接条的内缘与所述基板形成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卡接条的形状匹配,所述第二卡接条的外缘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边缘设置并与所述基板形成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区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卡接条的形状匹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适配性强。

    移动单元及移动平台
    2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374135U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20147561.4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单元及移动平台,移动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和转向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悬架、行走轮和第一驱动件,行走轮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驱动件安装在行走轮的内侧,且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行走轮转动,各悬架分设于行走轮的两侧,且各悬架的下端分别与行走轮的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转向机构包括转盘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沿竖直方向设置,且输出轴与转盘连接,各悬架的上端与转盘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转盘转动,进而带动行走轮转动,提高了移动单元的转向能力,使得移动单元能够实现移动单元的360°转向功能,使得移动单元移动得更加灵活。

    一种模拟汽车侧面碰撞的台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568304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0989002.1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拟汽车侧面碰撞的台车装置,包括台车系统、等效车身系统和缓冲系统,所述缓冲系统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等效车身系统右端上,所述缓冲系统右端与所述台车系统左端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等效车身系统包括侧围,所述侧围右端与所述台车系统可解除式相抵。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拟汽车侧面碰撞的台车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并且能够模拟实车碰撞侵入位移曲线等特点,可替代现有整车前期结构验证碰撞试验,并解决了整车试验费用昂贵、样车造价高、设备复杂等问题;相较于整车等试验方法其工艺可靠性较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