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84770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474957.4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T7/00
Abstract: 一种用于球栅阵列引脚芯片的焊球定位及其参数识别方法,涉及一种芯片的视觉识别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存在鲁棒性差,芯片焊球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对原芯片图像处理后得二值焊球图像并对每个二值化焊球连通域标记;对连通域标记后的每个二值化焊球在原始图像上对应邻域范围内灰度连通域提取并建立灰度信息列表;建立背景图像并局部分析;边界直线拟合求解芯片的偏转角度和中心位置;确定每行每列等效焊球的直线方程,等效焊球搜索得到每行等效焊球集合和每列等效焊球集合,求解出焊球相关尺寸;直线拟合后将所有相邻行拟合直线间距作为焊球标准行间距,将相邻列拟合直线间距作为焊球标准列间距。对于具有500个焊球引脚规模的芯片识别与定位时间小于200ms。
-
公开(公告)号:CN104990926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510357803.7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88
Abstract: 一种基于视觉的TR元件定位和缺陷检测方法,本发明涉及TR元件视觉定位和视觉检测方法。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有人为误差、精度低、实时性差以及计算结果对光照敏感的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二值化区域图像,提取外边界点集,寻找有效边界点集,寻找最小外接矩形,有效边界点集分类,二值图像仿射变换,TR元件类型检查,有效边界点集再次分类并编号,拟合引脚直线,拟合引脚足部直线,确定TR元件细节信息,检查TR元件引脚的缺陷等步骤实现的,并且包含多项技术,其中也包括灰度值滤波,4领域快速轮廓跟踪,双轴旋转法寻找最小外接矩形等创新技术。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贴片机视觉系统中元件定位与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485749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911422.3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T7/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2207/20164 , G06T2207/30141
Abstract: 一种基于角点的矩形引脚元件粗定位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元件定位方法。解决了现有贴片机中元件定位算法通用性差,执行效率低,对光照敏感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图像处理方法或元件数据表得到元件模板信息,建立模板坐标系,提取元件模板引脚的关键顶点的距离矩阵、角度矩阵和关键顶点所在模板坐标系中的象限;对待定位元件图片进行角点检测,对元件模板引脚的关键顶点与角点进行粗对应;获得每个关键顶点及其对应的多个角点;对每个关键顶点及其对应的多个角点分别进行聚合,利用聚合得到的角点位置,提取亚像素角点,根每个亚像素角点的位置求取芯片的中心和角度,完成于角点的矩形引脚元件粗定位。本发明适用于元件定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15963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58047.X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T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04 , G06T7/10 , G06T7/70 , G06T2207/10052 , G06T2207/30148
Abstract: 一种用于PLCC元件的检测与定位方法,本发明涉及用于PLCC元件的检测与定位方法。解决目前算法精度和鲁棒性较差,对图像旋转校正分割得到引脚区域和获取引脚区域中心的准确度会严重影响元件的定位精度的问题。获取元件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判断非零像素点的个数是否达到像素总数的相应倍数;得到自适应二值化图像;提取出所有轮廓;滤除干扰轮廓;获取引脚轮廓的最小二乘椭圆;计算引脚轮廓的矩;划分为四类引脚轮廓;将四类引脚轮廓分别对应到实际引脚组中;计算四个引脚组中心坐标的平均值;判断对边引脚组内引脚轮廓的数目是否相同;获取引脚轮廓最小外接矩形;根据各引脚轮廓的质心拟合一个矩形。本发明应用于视觉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829735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210316481.8
申请日:2012-08-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机器视觉的E型磁材背面几何形状缺陷检测方法,属于图像处理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对E型磁材检测方法的计算量大,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是应用相机获取E型磁材背面的图像;以所得图像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所在的两个区域作为二值化子图像,将该图像进行连通区域标记和膨胀操作后作为滤波模板;并用其对Canny边缘检测的带有干扰点的边缘图像进行滤波;对子图像的上下部分的分别进行Hough变换,获得两条拟合直线;若其夹角大于N°,N为正整数,则认为待测E型磁材背面畸变过大;否则,计算磁材的长度和畸变率。本发明适用于测量E型磁材的长度和畸变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745475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28039.4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T7/00
Abstract: 一种用于球形引脚元件的检测与定位方法,本发明涉及引脚元件的检测与定位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定位技术不涉及BGA元件焊球的完好性检查及模板匹配算法对模板精度要求高,方法不够灵活,实时性差及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球形引脚元件的检测与定位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步骤一获取BGA元件的图像;步骤二得到二值化预处理后的图像;步骤三得到二值化ROI图像;步骤四标记每个连通区域的面积;步骤五检测标记的连通区域;步骤六正交连通区域中心代表球型引脚连通区域检测BGA焊球;步骤七分割出BGA元件外围焊球的四个边界区域;步骤八计算旋转角度和中心点坐标;本发明应用于球形引脚元件检测与定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648262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726205.3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5K13/04
Abstract: 基于复合式贴片机的贴装芯片识别系统,它属于芯片识别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的基于复合式贴片机的贴装芯片识别系统中只采用一种光源,光源照射精度低的问题。第一LED光源和第二LED光源均为环形光源,第三LED光源水平放置,第三LED光源、第二LED光源和第一LED光源组成渐宽的腔体;第二LED光源放置在第三LED光源上且与第三LED光源所在的水平面成75度角,第一LED光源放置在第二LED光源上面且与第二LED光源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成45度角,相机在第三LED光源底部,第一光源调节器、第二光源调节器和第三光源调节器分别用于调节第一LED光源、第二LED光源和第三LED光源的光源亮度。它可用于贴片机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99749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12728.6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表面贴装路径优化方法,解决了现有贴装路径优化方法中采用人工设计规则对数据特征的提取能力较弱,影响贴片机生产效率的问题,属于电器技术及电气工程领域。本发明包括:获取贴片机参数以及电路板生产数据,构建贴装节点候选节点集;将其中每个节点的位置和是否贴装作为输入,使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与组合掩码的编码器进行高维数据特征提取,得到节点嵌入;以该节点嵌入为输入,使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的解码器输出贴片头‑贴装节点序号分配结果;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的策略网络;根据训练完的策略网络的输出,使用动态规划的方法确定各拾贴周期贴装元件的先后顺序,获得最终的贴装路径优化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12668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19961.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19/4097 , G06F18/2415 , H05K13/04 , H05K13/08
Abstract: 基于自动光学检测反馈的表面贴装工艺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本发明涉及表面贴装工艺参数的自动优化方法,属于电器技术及电气工程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表面贴装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依赖于人工调节,无法有效动态自适应地调控各参数,并且不能保证调控效果,从而导致贴装精度和效率降低,贴装缺陷和人工修补工作增多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动光学检测反馈的表面贴装工艺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基于贝叶斯优化方法对贴装高度进行调优,基于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吹气延时进行调优,基于移动平均法对贴装偏移量进行自动补偿,完整地给出了基于自动光学检测反馈的自适应优化方法;对各类参数调节实现贴装过程中缺陷减少、贴装精度和效率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43003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792533.2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61M37/00 , A61K8/02 , A61K8/365 , A61K8/49 , A61K8/64 , A61K8/67 , A61K8/73 , A61K8/81 , A61K8/9722 , A61K8/9789 ,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美容微针贴片批量化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微针针尖溶液灌注在模板上,置于真空条件,刮去多余溶液后干燥;将配对掩模板放置在模板上,将微针上层溶液灌注在模板上,置于真空条件,用刮板刮去多余溶液,干燥后得到微针主体结构;去除掩模板,用粘有粘性抗菌基底的底板取下干燥后的微针贴片。本发明考虑到了微针之后的消炎抗菌作用,不再需要不透气的医用胶带等来将微针固定在皮肤上,赋予基底粘附性,可以粘在皮肤上,其柔韧好,与皮肤贴合度好,透气性好,让用户获得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本发明提供的微针贴片可以批量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