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行程柔性二维运动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28822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45977.5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行程柔性二维运动平台,包括:固定基座(4);与所述固定基座(4)同轴放置的运动平台(1);以及放置于运动平台(1)和固定基座(4)之间的柔性虎克铰链(2)和线性作动器(3);所述线性作动器(3)共四个呈对称均匀分布;所述柔性虎克铰链(2)位于四个线性作动器(3)中间;所述线性作动器(3)和柔性虎克铰链(2)两端通过螺钉分别与运动平台(1)下端面和固定基座(4)上端面连接;所述固定基座(4)上分布有螺纹安装孔,用于与外部结构相连;所述柔性虎克铰链(2)包括上柔性铰链支座(2‑1),中间运动块(2‑2),以及下柔性铰链支座(2‑3),与运动平台(1)与固定支座均采用螺钉连接;所述线性作动器(3)共四个,与运动平台(1)和固定支座均采用螺钉连接;该平台适合高精度大行程角度的运动应用。

    一种紧凑型多孔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阵列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587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38692.3

    申请日:2020-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多孔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阵列设计方法,分别建立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圆柱曲面空间解析方程;求解方程组,获得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最高点空间位置坐标;根据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最低点与最高点的空间位置坐标,求解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倾斜端面截面的倾角;根据内遮光筒倾斜截面倾角与内遮光筒圆柱曲面方程,在三维建模软件(ProE、Cero等)中建立紧凑型多孔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阵列。此方法主要通过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推导多孔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倾斜截面倾角,该解析思路可以适用于任意多孔径离轴合束系统内遮光筒的设计,本发明有效改善了多孔径离轴合束系统各子孔径之间外部杂散光的相互串扰。

    一种T型转台中间支座的旋转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361508B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10111307.7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转台中间支座的旋转机构。其主要由中间支座、左右轴系、圆环连接板、反射镜模块构成。左右轴系通过一个特定角度的圆环连接板,连接左右法兰盘实现同步转动;反射镜安置在中间支座内部的通光路径上,改变光束的传输方向,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光束的传输效率。整个结构在不影响光通道的情况下,仅需一台电机,就能实现左、右轴系在特定角度内同步转动;左轴系负责驱动旋转,右轴系负责测量角度,布局合理;另外,左、右端负载可以很方便地从左、右法兰盘端面上拆卸、安装,模块化程度高。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具有多个传感器模块和出射、入射共光路的ATP系统中。

    一种基于多波长相位调制的拼接主镜共相误差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94326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711038978.7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多波长相位调制的拼接主镜共相误差探测方法,可用于拼接望远镜主镜的共相误差探测。本方法通过给拼接主镜的一个子镜添加特定的相位调制,用探测器测得系统的一组点扩散函数PSF值,对这组PSF值进行处理得到拼接镜在特定波长下的部分相位差,再在不同波长情况下重复上述过程得到多个部分相位差,通过对多个波长情况下的各个部分相位差进行处理得到拼接镜成像系统的共相误差。本方法使用空间相位调制器件对拼接望远镜主镜的一个子镜进行相位调制,算法恢复共相误差不需要迭代计算,能快速精准的探测系统的共相误差,同时由于本方法利用了多波长信息,克服了2π模糊的影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共相误差的探测范围和精度。

    一种压差环境光学窗口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44936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710493477.1

    申请日:2017-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差环境光学窗口的加工方法,将光学窗口的A、B两面分别置于不同的压力环境进行加工。其中,A面在常压下加工;而后设计一密封腔,将光学窗口安装于此密封腔上,A面朝内;调节密封腔内外压差为实际使用时光学窗口所处压差ΔP,然后对B面进行加工;同时采用仪器检测光学窗口透射面形,如透射面形精度不足,则继续加工B面直到透射面形满足指标要求。本发明采用在实际压差工况下对光学窗口进行加工的方法,可弥补常规方法加工的光学窗口用于压差环境时,光学窗口由于压力变形所带来的光学像差。

    一种基于阵列相机的序列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236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12107.X

    申请日:2019-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阵列相机的序列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在线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照明系统、光学镜头、一个数字摄像机或阵列相机、二维运动装置、数字图像处理器。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是使用了二维运动装置带动相机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平移达到阵列相机的效果,阵列相机检测系统省去了对不同物距下的多个光学元件进行调焦成像的繁琐步骤,使得成像系统的成像焦距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重建物距进行灵活改变。此方法可应用于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在线检测,对多个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同时在线检测速度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应用于合成孔径成像设备中的多光束合成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7357045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710760488.1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合成孔径成像设备中的多光束合成器件,该器件主要由内侧多棱台环、外侧多棱台环、内侧小椭圆反射镜、外侧小椭圆反射镜、外侧反射镜调整台、多棱台环前连接杆、多棱台环后连接杆、第一连接螺钉、第二连接螺钉、第三连接螺钉、第四连接螺钉和紧定螺钉组成。内侧多棱台环、外侧多棱台环、外侧反射镜调整台、多棱台环前连接杆以及多棱台环后连接杆由热膨胀系数小的殷钢材料加工制作,内外两侧多棱台环通过多棱台环前后连接杆相连接固定。本发明降低了光学加工的难度,由光学多棱锥转变为小反射镜和机械件的组合,在保证光学精度的基础上降低了加工制作成本,并大大缩短了加工制作周期,器件的成品率也远高于传统的光束合成器件。

    一种基于电调镜的分离式角锥

    公开(公告)号:CN109709667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44677.5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调镜的分离式角锥,由一个平面镜组和一个电调镜组成。所述平面镜组由相互垂直的两块平面镜组成,使用时将其安装在望远镜镜筒的外侧,所述电调镜安装在镜筒内侧的次镜支撑架上,驱动方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平面镜组和电调镜之间的镜筒部分有开口以通光,从而实现角锥的功能。本发明减小了角锥的体积和重量,避免了传统角锥对望远镜视场的遮拦,刚度不足等问题,电调镜的使用增加了自由度,方便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调节。

    一种空间大角度精密切换及锁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19704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10229216.4

    申请日:2016-0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空间大角度精密切换及锁定装置,铰链座固定在角度支座的斜面上,翻转螺杆中心穿过螺杆转轴座,与固定在连轴套上的螺纹套组成滑动螺旋机构。铰链座、上连杆A、上连杆B与支撑架及铰链座、下连杆A、下连杆B与支撑架组成两组平行铰链四杆机构。翻转螺杆螺旋运动带动上下连杆运动,而连杆运动带动支撑架进行张开或收缩翻转运动,实现装置角度位置的变换。弧形锁定座的定位基面安装在支撑架基面上,与支撑架起绕轴线旋转,锁紧螺钉在弧形锁定座圆弧线上滑动,实现锁紧与解锁。本发明集成螺旋机构与铰链四杆机构实现空间角度切换功能,结构紧凑、角度范围大、精度高;运动到位后三重锁紧结构,稳定性好。

    一种基于旋转双闪耀光栅的阵列光束偏转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28314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704432.4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双闪耀光栅的阵列光束偏转的方法,采用多个旋转双闪耀光栅构成阵列,每一个旋转双闪耀光栅根据两闪耀光栅的绕轴独立旋转来控制其中单路激光的定向偏转,通过旋转双闪耀光栅阵列实现阵列激光束的定向偏转控制。在每一个旋转双闪耀光栅控制单路激光定向偏转的过程中,准直激光光源入射到第一块闪耀光栅上,再通过第二块闪耀光栅,两闪耀光栅进行绕轴独立旋转,从而实现出射光束的二维偏转,每单路出射光束的偏转角和方位角可根据两闪耀光栅的旋转角度得出。本方法具有输出光束功率高、光束能量损耗少,偏转精度高、系统体积轻便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