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2646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08110.5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楔板的信标光与目标共传感器实时成像光路,用于对信标光和目标的共基准探测。成像光路由前置系统、分光镜、角锥回射器、微楔板、滤光片、成像镜组、传感器构成,利用该光路对目标光和信标光的分离特性实现对信标光信号和目标光信号的无互扰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57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16360.6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轴Bipod柔性支撑柔度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支撑Bipod的可快速组合工装底板(1)、定位于Bipod支撑接头侧边的L臂形拉力板(6)、与待测部件几何中心对准的圆锥探头推力计(8)、倒挂在L臂形拉力板(6)的钩型探头拉力计(7)、微位移测量千分表(4)、支撑推拉力计和千分表的可快速调整定位架(2)、正对待测部件的数显式微角度测量平行光管准直仪(9)、定位夹紧千分表的L臂形半圆卡槽夹具(3)、定位夹紧推拉力计的L臂形平头夹具(12)、支撑准直仪的马鞍形支撑底座(10)和扩展准直仪垂向高度的准直仪调高块(11);本发明可通过千分表和平行光管准直仪组合测量Bipod的平动柔度和转动柔度,具有可实现两轴Bipod柔性支撑多变量一体化测量的优点;且结构简单、可操作性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966423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339103.0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PSO‑IAGA‑BPNN算法的空间主镜结构响应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空间相机主镜结构性能预测领域。其原理是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IPSO)和改进的遗传算法(IAGA)的混合算法和BPNN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了主镜结构设计变量与结构响应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的代理模型,代替了传统有限元分析和面形拟合计算。本发明以BPNN神经网络为中心,结合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可以有效预测空间主镜结构性能响应,提高主镜结构性能预测的准确率,缩短主镜结构分析设计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644405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611126713.8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孔径的稀疏光学合成孔径成像装置及其光束合束校正方法,可用于显著提高目标的成像分辨能力,并有效减弱大气、光学系统等传输介质的影响。本发明主要由子望远镜阵列、光程精密调节系统、倾斜误差校正单元、成像子光束合束及成像系统等组成。目标反射或者散射的光波经子望远镜阵列分别采集后,通过光程精密调节系统和倾斜校正单元实现三路成像光波的共相位,最后由合束及成像系统实现对目标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成像。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环境适应能力强、可同时保证光程精密调节范围和调节精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716360.6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轴Bipod柔性支撑柔度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支撑Bipod的可快速组合工装底板(1)、定位于Bipod支撑接头侧边的L臂形拉力板(6)、与待测部件几何中心对准的圆锥探头推力计(8)、倒挂在L臂形拉力板(6)的钩型探头拉力计(7)、微位移测量千分表(4)、支撑推拉力计和千分表的可快速调整定位架(2)、正对待测部件的数显式微角度测量平行光管准直仪(9)、定位夹紧千分表的L臂形半圆卡槽夹具(3)、定位夹紧推拉力计的L臂形平头夹具(12)、支撑准直仪的马鞍形支撑底座(10)和扩展准直仪垂向高度的准直仪调高块(11);本发明可通过千分表和平行光管准直仪组合测量Bipod的平动柔度和转动柔度,具有可实现两轴Bipod柔性支撑多变量一体化测量的优点;且结构简单、可操作性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49070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010324395.6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混合驱动二维并联运动平台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偏转台,用于约束偏转台径向运动的周向柔性约束结构,沿偏转台轴向运动的4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多模式压电作动器。所述多模式压电作动器由第一断电箝位机构,第二断电箝位机构,压电线性推进组组成,位移输出杆组成。所述第一断电箝位机构由第一箝位压电堆及第一箝位簧片组成,由第二箝位压电堆及箝位簧片组成。所述线性推进组由线性推进压电堆及弹性回复簧片组成。该二维平台通过结构设计与控制方式分别实现线性及步进两种工作模式,从而赋予二维平台工作行程大,指向精度高,并可实现断电箝位等特点,有望满足未来二维平台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803892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710148060.1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IPC: H04N5/2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场测量的光场高清晰成像方法,首先,计算出光场相机子孔径图像的位移,再平移子孔径图像对此位移进行补偿,通过恢复子孔径图像的对称性实现对大气湍流等像差的校正,最后再对对称的子孔径图像进行数字重聚焦实现高清晰成像,从而提高光场相机在受到大气湍流等像差影响时的成像分辨率。本发明是通过对光场相机自身记录的光线信息进行处理,最终达到高清晰成像的目的,没有添加其它的硬件设备,理论上可以克服所有破坏子孔径图像对称性的像差的影响。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7272774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50647.8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IPC: G05D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双闪耀光栅的二维光束偏转的方法,通过两闪耀光栅的绕轴独立旋转来控制出射光束的二维偏转。在双闪耀光栅的控制二维光束偏转的过程中,准直激光光源入射到第一块闪耀光栅上,再通过第二块闪耀光栅,两闪耀光栅进行绕轴独立旋转,从而实现出射光束的二维偏转,出射光束的偏转角和方位角可根据两闪耀光栅的旋转角度得出。本方法具有系统体积轻便,光束能量损耗少,偏转精度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824030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136241.8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IPC: G01S17/8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7/8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子孔径快门调制相位差法的稀疏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可用于探测稀疏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中各个子孔径像差、多孔径间的共相误差和成像光束大气湍流畸变,并实时复原目标高分辨图像。本发明利用电子快门依次对稀疏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中的每个或者多个子孔径进行开关调制,并利用图像传感器记录相应的图像。通过使用基于子孔径快门调制相位差算法对记录的系列子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同时探测子孔径像差、多孔径间的共相误差和成像光束大气湍流畸变,并重建目标的高分辨图像。本发明采用快门空间调制以产生含有相位差异的子图像,集像差探测和图像复原于一体,具有像差探测精度高,结构紧凑,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56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633512.6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反射式激光光束整形方法及装置,可用于将激光器输出光束的光强整形为所需要的环形分布,并能够有效补偿光强整形所产生的相位变化。本发明采用两片非球面反射镜,第一块非球面反射镜实现入射激光光束的能量发散光强整形,使得反射光在第二块非球面反射镜处实现所需要均匀平顶光的能量分布;第二块非球面反射镜负责对光束进行准直和相位补偿,使得输出的光束不仅为平顶光束,还具有近衍射极限的相位分布。本发明是集光束整形、光束准直和相位校正于一体的,具有结构紧凑、抗损伤阈值高、整形均匀化效果好等特点,应用前景广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