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64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964093.3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挂系统姿态修正方法及整车碰撞仿真方法,其中悬挂系统姿态修正方法包括:确定待修正悬挂系统的轮心上抬量,待修正悬挂系统包括若干待修正部件;选取整车仿真碰撞模型中用于悬挂系统姿态修正的简化仿真模型,在简化仿真模型的轮胎下表面创建刚性地面,并以轮心上抬量作为刚性地面的向上强制位移加载至简化仿真模型;求解简化仿真模型,得到有限元结果文件;提取有限元结果文件中待修正部件的调整后节点坐标,以调整后节点坐标修正待修正部件的调整前节点坐标。本发明将轮心上抬量作为刚性地面的向上强制位移加载到简化仿真模型中,可以模拟实际碰撞或特定工况下悬挂系统的真实响应,有效提高对悬挂系统姿态修正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7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561369.5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身传力路径设计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车辆设计,获取目标载荷;定义设计空间后,对车身施加载荷;设置约束及设计目标;进行拓扑优化求解,获取优化结果;对所述优化结果进行迭代,直至优化结果满足预期。可以得出基于明确目标下的传力路径;解决了单步集中加载方式所造成的材料堆积问题,有利于获得更加清晰的整车传力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760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7424.2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约束系统参数优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型在正面碰撞过程的B柱加速度波形;根据所述目标车型的内部乘员空间测量结果对所述B柱加速度波形进行波形转换,得到乘员‑车相对位移域下的乘员加速度响应曲线;根据所述乘员加速度响应曲线生成约束系统在所述正面碰撞过程吸收的乘员能量密度,基于所述乘员能量密度更新约束系统参数设计方案,得到所述目标车型的约束系统参数优化值。本发明可以提高约束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036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56994.7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N3/084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的碰撞吸能部件设计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包括随机产生遵循特定组合规则的吸能部件组合,并根据空间布置的内外边界约束设置关键结构特征参数,形成第一特征参数组合;利用参数化建模和网格生成技术处理这些参数组合,创建吸能部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仿真算法对模型进行性能测试,获取仿真结果;基于仿真的结果训练神经网络,得到设计模型;将吸能部件及其特征参数编码为遗传算法中的个体,并进行迭代优化,每次迭代都使用设计模型评估个体适应度,当满足预设条件时,输出最优的吸能部件设计。本发明通过结合优化算法与人工智能模型,实现从性能需求到吸能部件设计的高效转换,提升了车身碰撞吸能部件的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981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63835.0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碰撞仿真模型中塑料卡扣连接模拟方法,应用于七字型塑料卡扣组合,其连接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其中一个七字型卡扣连接组合,开展与卡接方向相垂直方向的拉拔试验,获取拉拔试验的力‑位移特性曲线;采用尺寸为0.8~1.2mm的实体单元,对试验用的七字型卡扣连接组合进行详细的有限元建模;采用壳单元代替实体单元,对详细模型进行简化;对七字型卡扣的主卡接端限位零件料厚和主卡接端与从卡接口的摩擦系数进行标定,得到七字型卡扣连接模拟的参数;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其余七字型卡扣连接组合模拟参数的标定。本发明能提升中低速碰撞工况中的七字型塑料卡扣失效模拟精度,降低其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87155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711260386.X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仪表板的简化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删除部件对完整的仪表板进行结构简化,得到简化的仪表板;将简化的仪表板划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为人体腿部不能接触到的部分,下部分为人体腿部能够接触到的部分;根据仪表板的结构特性,将所述下部分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对简化的仪表板进行建模,对所述上部分的部件单独进行刚度特性设置,对所述下部分的各个区域单独进行刚度特性设置。本发明通过简化仪表板的结构和划分区域,简化了仪表板模型,提高了建模速度;通过将仪表板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和区域,并对不同的部分和区域进行刚度特性设置,使所建仪表板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人体腿部与仪表板的接触响应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43579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34133.1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折叠结构,包括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固定连杆、翻转连杆,靠背骨架设有靠背连杆,坐垫骨架设有坐垫连杆,翻转连杆与固定连杆为活动连接,靠背连杆与固定连杆为活动连接,坐垫连杆与翻转连杆为活动连接,坐垫连杆与靠背连杆相连,座椅折叠时,靠背连杆驱动坐垫连杆向前运动,同时坐垫连杆带动翻转连杆向前运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可最大程度增大后备箱空间;2.座椅翻转折平操作简单,操作力小,适合女性顾客操作;3.结构简单,工程可实施性强,制作工艺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4.提高后排坐垫装配质量,提升整车感知质量;5.提高后排坐垫装配效率,降低人力成本;6.整体重量较轻,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87155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711260386.X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仪表板的简化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删除部件对完整的仪表板进行结构简化,得到简化的仪表板;将简化的仪表板划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为人体腿部不能接触到的部分,下部分为人体腿部能够接触到的部分;根据仪表板的结构特性,将所述下部分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对简化的仪表板进行建模,对所述上部分的部件单独进行刚度特性设置,对所述下部分的各个区域单独进行刚度特性设置。本发明通过简化仪表板的结构和划分区域,简化了仪表板模型,提高了建模速度;通过将仪表板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和区域,并对不同的部分和区域进行刚度特性设置,使所建仪表板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人体腿部与仪表板的接触响应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210416324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22105495.0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折叠结构,包括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固定连杆、翻转连杆,靠背骨架设有靠背连杆,坐垫骨架设有坐垫连杆,翻转连杆与固定连杆为活动连接,靠背连杆与固定连杆为活动连接,坐垫连杆与翻转连杆为活动连接,坐垫连杆与靠背连杆相连,座椅折叠时,靠背连杆驱动坐垫连杆向前运动,同时坐垫连杆带动翻转连杆向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可最大程度增大后备箱空间;2.座椅翻转折平操作简单,操作力小,适合女性顾客操作;3.结构简单,工程可实施性强,制作工艺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4.提高后排坐垫装配质量,提升整车感知质量;5.提高后排坐垫装配效率,降低人力成本;6.整体重量较轻,成本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001009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843212.0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抗冲击支撑装置,包括锁紧部、调节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调节部可转动式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与座椅靠背铰接,所述调节部与坐垫侧板可滑动式连接,所述调节部与所述锁紧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锁紧部设置于所述坐垫侧板上位于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坐垫侧板两者连接的相应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座椅抗冲击支撑装置结构简单、降低调角器受力、防止调角器变形、大幅增强汽车座椅的抗冲击能力、保护乘员的安全、适配多种车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