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B柱加强件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5531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461272.6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B柱加强件结构,包括B柱上加强件、B柱下加强件和B柱加强件支撑件;B柱上加强件和B柱下加强件的分块线A由第一倾斜段、第一竖直段、第二倾斜段、第一平直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二平直段连接构成;所述B柱上加强件下边的第一倾斜段、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二平直段与B柱下加强件的上边通过焊接连接为一整体;B柱上加强件采用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400MPa、料厚为1.4mm的钢板热成型;B柱下加强件采用抗拉强度大于等于340MPa、料厚大于或等于1.5mm的钢板冷成型;B柱加强件支撑件由支撑内板和支撑外板构成。其能够避免车辆在通过中保研侧面碰撞法规时发生严重变形、钣金撕裂的情况发生,又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一种汽车B柱加强件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5531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461272.6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B柱加强件结构,包括B柱上加强件、B柱下加强件和B柱加强件支撑件;B柱上加强件和B柱下加强件的分块线A由第一倾斜段、第一竖直段、第二倾斜段、第一平直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二平直段连接构成;所述B柱上加强件下边的第一倾斜段、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二平直段与B柱下加强件的上边通过焊接连接为一整体;B柱上加强件采用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400MPa、料厚为1.4mm的钢板热成型;B柱下加强件采用抗拉强度大于等于340MPa、料厚大于或等于1.5mm的钢板冷成型;B柱加强件支撑件由支撑内板和支撑外板构成。其能够避免车辆在通过中保研侧面碰撞法规时发生严重变形、钣金撕裂的情况发生,又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一种轿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0255595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58696.9

    申请日:201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轿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其包括前碰撞横梁外板、前碰撞横梁内板和拖钩管。所述前碰撞横梁外板和前碰撞横梁内板均为圆弧形,二者的断面完全一致,二者相对焊接为一体,之间形成空腔,拖钩管焊接在前碰撞横梁外板和前碰撞横梁内板上。所述前碰撞横梁外板和前碰撞横梁内板是先经辊压成型,断面呈“弓”字型,再冷冲压使整体成圆弧形。本发明结合了辊压、冲压两种成型工艺,总共只需投入一套辊压设备及两套冷冲压成型模具。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在工装成本投入方面、制造过程的能源、人力等费用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一种车身总成和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30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58661.5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总成和车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车身总成包括车身主体、前立柱、前壁板、加强横梁和过渡件。前立柱包括前立柱外板、前立柱下内板和支撑件,所述前立柱外板与所述车身主体连接,所述前立柱下内板位于所述前立柱外板的内侧,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前立柱外板和所述前立柱下内板之间围设成的空间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前立柱外板连接。前壁板与所述车身主体和所述前立柱围设成车厢和位于所述车厢前侧的发动机舱。加强横梁安装于所述前壁板朝向所述车厢的一侧。过渡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加强横梁和所述前立柱下内板。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总成和车辆提高车身总成的碰撞性能。

    一种板材冲压优化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9241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285429.X

    申请日:2021-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材冲压优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冲压过程中能够产生大尺寸落料的板材作为大件料片;S2,根据落料的尺寸和材料在车用零件库中选取多个目标零件作为小件料片;S3,制定小件料片在落料上的排布方案,多个小件料片之间互不干涉;S4,根据制定的排布方案对板材进行冲压。其能够提升材料利用率,减少废料,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焊接总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490671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89957.6

    申请日:2011-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碰撞横梁焊接总成结构,包括后碰撞横梁,后碰撞横梁前部左右两端设有左后碰撞横梁安装板和右后碰撞横梁安装板,所述的后碰撞横梁为圆弧形,后碰撞横梁上设有主定位孔和次定位孔,后碰撞横梁的裙边布置有倒车雷达线束安装孔。本发明可以采用辊压工艺来制作,经过辊压成型后的钢梁是直线型的,再通过主定位孔、次定位孔需要用两套冷冲压成型模具把直线型的钢梁加工成圆弧形,从而保证了零件的制造精度;在后碰撞横梁的裙边布置有倒车雷达线束安装孔,避免在下车体处安装,提高了整车的NVH性能。

    面向车身二级系统的轻量化设计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79780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93569.1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研发技术领域,公开了面向车身二级系统的轻量化设计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方法包括:确定目标车辆包含的车辆能源类型、车身尺寸和碰撞性能等级的车身数据;基于车身数据计算目标车辆的车身二级系统的目标重量,车身二级系统包括下车体焊接总成、侧围焊接总成和顶盖焊接总成;判断目标重量中每一车身二级系统对应的目标重量是否满足预设轻量化要求;在任一车身二级系统对应目标重量不满足预设轻量化要求时,对目标车辆相应的车身二级系统进行优化,直至所有车身二级系统对应目标重量均满足预设轻量化要求。本发明实现了车身重量的合理分配、降低了资源使用和控制成本,提升了车身轻量化设计效果,有效增强了车身轻量化控制程度。

    一种电动背门智能开度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575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1278278.1

    申请日:2021-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背门智能开度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是通过智能终端设置电动背门开度,通过网络载体发送到车载THU,车载THU转发到信息CAN网络,CAN网络再转发给网关,由网关转发到车身CAN,背门控制器在车身CAN收到指令后驱动背门撑杆运动到指定位置;智能终端具备三种模式设置:模式1、点动按钮设置:每点一下按钮背门开度增加或减少X%;模式2、任意值输入设置:直接输入5%‑100%的背门开度任意值;模式3、滑动开度条设置:滑动背门开度条到任意值。本发明可以实现狭小空间内智能开启电动背门到任意开度,并可根据开度信息输入与撑杆实时位置实时比较调整背门开度方向及速度。

    一种汽车天窗支架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73387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63556.1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天窗支架安装结构,包括天窗支架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天窗支架本体呈“┏”形,其平直部分的端部与天窗总成固定连接、竖直部分的端部与侧围总成配合连接;所述天窗总成上设有天窗安装孔,在所述侧围总成与天窗安装孔对应的部位设有限位卡槽和侧围安装孔;在所述天窗支架本体平直部分的端部设有一个天窗连接孔,该天窗连接孔与天窗安装孔对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天窗总成上,并且所述天窗支架本体位于天窗加强环的上方。本发明结构简明,既可以简化构件、防止旋转,又能实现左右构件共用开发工装,降低设计和工装的开发成本。

    车身总成及车辆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905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510026897.3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所述车身总成包括:轮毂包钣金组件,所述轮毂包钣金组件形成有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形成有安装凸台;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且至少部分与所述安装凸台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凸台搭接的第一搭接边,所述支架本体上形成有用于与座椅配合的安装部;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至少部分外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区边缘搭接的第二搭接边。本申请的车身总成减少了支架本体和搭接部与轮毂包钣金总成的焊接层数,同时提升了支架本体的结构强度,保证支架本体对于座椅的稳定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