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车身部分纵梁的框架式副车架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23081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08189.9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车身部分纵梁的框架式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左纵梁远离右纵梁的一侧设置两个左车身连接凸台,所述右纵梁远离左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右车身连接凸台,两个所述左车身连接凸台之间的左纵梁上形成第一避让凹槽,两个所述右车身连接凸台之间的右纵梁上形成第二避让凹槽。本发明在同一平台车型,可在满足悬架及车身各项性能目标情况下,将车身纵梁下部分零件集成到副车架上,能减轻铝制零件重量降低开发成本,减少总装零件数量,提升总装效率。

    一种汽车散热器安装架及散热器总成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29570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92149.4

    申请日:2012-12-29

    Inventor: 周艳

    Abstract: 一种汽车散热器总成安装架,包括散热器上横梁、散热器左上支架及右上支架、散热器左立柱及右立柱、发动机托架前横梁、散热器左下支架和散热器右下支架。散热器左上支架和散热器右上支架焊接在散热器上横梁上,散热器左下支架和散热器右下支架焊接在发动机托架前横梁上,与散热器左上支架和散热器右上支架上下相对,四个支架作为散热器的四个安装点;散热器上横梁的两端连接有散热器左立柱和散热器右立柱,散热器左立柱和散热器右立柱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发动机托架前横梁两端;发动机托架前横梁是发动机托架总成的一部分。本发明一方面能够满足散热器总成安装要求,优化散热器安装架的强度、刚度,分散散热器在车身前部的重量;另一方面通用化率好,在同一款衍生车上可通用,装配工艺性好,在不影响原有散热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安装,拆卸方便。

    一种前支柱总成及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1996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99877.3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前支柱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前支柱总成及车辆,前支柱总成包括减震器本体和连接支架,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一端与车辆的减震塔固定,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车辆的控制臂铰接,所述减震器本体远离所述减震塔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架远离所述控制臂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支座上。本申请通过连接支座和连接块的相互配合,不仅能够适配任意直径的减震器本体,利于产品的平台化设计和成本优化,并且还便于减震器本体和/或连接支架的拆卸,提升工作效率。

    一种连接组件和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41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47964.2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和车辆,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每个第一卡接部均设置有弹性卡扣;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每个第二卡接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卡槽与弹性卡扣卡接。本发明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拼接成用于连接摆臂和转向节的连接组件,弹性卡扣分别与不同位置的卡槽卡接,从而调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以适配摆臂和转向节上不同尺寸的衬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摆臂和转向节的衬套尺寸发生变化时,原有连接杆将不再适配的问题,提高了连接组件的通用化水平。

    汽车稳定杆组件的装配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2528424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42198.5

    申请日:2011-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稳定杆组件的装配工装,包括平台、固定在平台上的一对压装装置、固定在平台上的一对定位块,所述压装装置由支撑块、安装支座、压装杠杆、两只托架定位销和弧形压块组成。该装配工装能够方便而准确地将将稳定杆托架和稳定杆衬套压装到稳定杆上,保证了稳定杆组件装配的准确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了稳定杆组件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一种控制臂和制作方法、装配系统和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47862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0586.2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臂和制作方法、装配系统和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涉及车辆领域。本申请提供的控制臂包括连接臂、两个固定臂和两个衬套。连接臂位于两个固定臂之间,且固定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连接臂连接,第二端设有安装孔,安装孔沿两个固定臂的排列方向贯穿固定臂。一个衬套对应穿设于一个安装孔内。衬套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和限位部,主体部穿设于安装孔内,限位部位于一个固定臂远离另一个固定臂的一侧。其中,两个衬套包括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第一衬套的限位部与对应的固定臂接触,第二衬套的限位部与对应的固定臂之间具有间隙。由此,本申请解决了控制臂精度不高,车辆容易产生异响以及耐久性差的问题。

    一种多级吸能的副车架及车辆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500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80499.7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吸能的副车架及车辆,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顺次固定连接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左纵梁设有左纵梁一级吸能结构和左纵梁二级吸能结构,右纵梁设有右纵梁一级吸能结构和右纵梁二级吸能结构,左纵梁一级吸能结构的截面面积小于左纵梁二级吸能结构的截面面积;右纵梁一级吸能结构的截面面积小于右纵梁二级吸能结构的截面面积。该副车架通过设置截面面积不同的吸能结构,通过该吸能结构细化设计能让副车架在碰撞过程中按截面面积小的一级吸能结构先断裂,二级吸能结构后断裂,诱导左纵梁和右纵梁分级顺次断裂实现分级吸能,碰撞主次传递路径交替作用形成多重保护,从而提升机舱人员安全性。

    一种自清洁式减振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38205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32896.4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有封闭的缸和在缸内隔开两个或多个工作空间的活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洁式减振器,包括活塞杆、储油桶和工作缸,储油桶套设在工作缸周侧,活塞杆滑动连接至工作缸,储油桶一端设置有油封,另一端设置有底盖,活塞杆位于储油桶内一端设置有活塞阀磁铁,底盖靠近活塞杆的一侧设置有底阀组件,底阀组件靠近活塞杆一侧设置有底阀磁铁。本申请中在储油桶底部和活塞杆末端都设置有磁性组件,不仅能够吸附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至底端的金属杂质,还能在活塞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吸附悬浮在油液中的金属杂质,减少了金属杂质堵塞活塞组件和底阀组件的现象,优化了金属颗粒造成的减振器阀体堵塞及阻尼异常和异响问题。

    一种汽车散热器安装架及散热器总成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29570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210592149.4

    申请日:2012-12-29

    Inventor: 周艳

    Abstract: 一种汽车散热器总成安装架,包括散热器上横梁、散热器左上支架及右上支架、散热器左立柱及右立柱、发动机托架前横梁、散热器左下支架和散热器右下支架。散热器左上支架和散热器右上支架焊接在散热器上横梁上,散热器左下支架和散热器右下支架焊接在发动机托架前横梁上,与散热器左上支架和散热器右上支架上下相对,四个支架作为散热器的四个安装点;散热器上横梁的两端连接有散热器左立柱和散热器右立柱,散热器左立柱和散热器右立柱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发动机托架前横梁两端;发动机托架前横梁是发动机托架总成的一部分。本发明一方面能够满足散热器总成安装要求,优化散热器安装架的强度、刚度,分散散热器在车身前部的重量;另一方面通用化率好,在同一款衍生车上可通用,装配工艺性好,在不影响原有散热器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安装,拆卸方便。

    一种刚度可调式副车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400712U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21650506.3

    申请日:2022-06-29

    Inventor: 周艳 余洋 罗家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刚度可调式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设有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左纵梁靠近右纵梁的一侧上设置有前横梁左连接部、中横梁左连接部和后横梁左连接部,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靠近左纵梁的一端分别与前横梁左连接部、中横梁左连接部和后横梁左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右纵梁靠近左纵梁的一侧上设置有前横梁右连接部、中横梁右连接部和后横梁右连接部,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横梁右连接部、中横梁右连接部和后横梁右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当新车型开发,悬架刚度发生变化时,副车架和模具不能继续适用,导致副车架的开发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