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5517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881445.9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操川 , 周华威 , 李传生 , 朱慈祥 , 曾文锋 , 耿超 , 王伟 , 祁义保 , 刘中 , 周欢 , 汪志春 , 马小云 , 徐浪 , 李双 , 吴文佑 , 罗松 , 赵金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桩基加固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分离式桥梁整体抬桩加固方法。在相邻两幅旧承台之间的地面上钻孔建造第一新桩,对支承于旧承台下方的旧桩进行加固,然后依托旧承台浇筑新承台,将相邻两幅旧承台包裹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宽幅新承台,在新承台和第一新桩之间浇筑混凝土使两者固连为一体,完成桩基加固施工。本发明通过建造新桩将相邻两幅旧承台浇筑到一起形成宽幅的新承台,实际改造过程中不会对既有承台结构造成破坏,不会影响桥梁的稳定性,新增的承台结构稳定性和承载性更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37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752871.8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D2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混凝土桥梁切割拆除的系统安全控制方法。将桥梁拆除系统分成支撑系统、切割系统、吊装下放系统和移位系统,并分别对这四个系统进行监控。本发明所使用的控制方法应用前景好,本发明解决了我国成千上万的混凝土连续梁或刚构桥拆除的安全控制问题,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同样可应用于其他桥梁的拆除与安全控制工程或类似桥梁改造工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81385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88683.0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 ,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D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箱梁斜腹杆开裂病害的阻尼式弹性支撑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原结构的斜腹杆下部切割去除一定长度;步骤二:根据结构计算和试验实测结果,获得钢箱梁结构应力和位移相关参数,综合设计弹性支撑阻尼装置参数;步骤三:将弹性支撑阻尼装置的弹性支撑锁死,再安装弹性支撑阻尼装置,完成后,解除弹性支撑阻尼装置锁死状态。本发明的方法在不改变钢箱梁整体构造形式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斜腹杆加以一定改造并加装一种具有初始刚度的阻尼式弹性支撑,有效缓解斜腹杆局部结构的应力集中及其疲劳损伤,抑制结构疲劳裂纹的萌生、发展直至开裂,提升结构的疲劳性能,并实现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882419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810588636.0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桥梁上部结构快速拆除、安装方法及其更换系统,更换系统包括更换装备和监控系统;旧桥上部结构移除采用SPMT模块车组顶升旧梁的驮梁支撑系统至与待拆除桥梁底接触;将SPMT模块车组组合使得梁体重心投影落于由每个SPMT支撑组的合力点依次连线范围内,再整体调顶待拆除桥梁并移梁,之后下放桥梁至落梁支撑系统顶部部分接触,采用楔形结构楔紧空隙部分;新桥上部结构安装通过新梁驮梁支撑系统移梁,将待安装梁体落于支座上。本发明对于千吨级别的桥梁能够在2小时内完成梁体的拆除,12小时完成梁体的快速更换,超100轴并车精度可达到15mm以内,具有安全、快速、低交通影响、节能环保、高效、适用性广的有益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697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50461.8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涂机器人,包括卷扬机系统、机器人本体、移动控制终端,机器人本体上设置倾角传感器,卷扬机系统的钢缆通过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钩锁进行连接牵引,机器人本体上作为朝向喷涂作业面的一面的四周对称设置全向主动轮组和万向从动轮组,在钢缆的牵引作用下,实时由倾角传感器的数据作为依据,帮助机器人本体实现横向移动及竖向保持功能,配合设置的负压风扇组使机器人本体吸附在喷涂作业面处,保持喷涂距离和喷涂设备稳定,同时起到促进喷涂作业面处空气流通、加快风干的作用,设置的移动控制终端、电控柜与全向主动轮组的驱动端、负压风扇组、喷涂装置、倾角传感器电连接,实现对喷涂机器人的喷涂作业过程的远程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0938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79891.9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D2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支撑的桥梁下放拆除装置,所述桥梁下放拆除装置包括吊装升降机构、两组拼接式支撑架和两组连接支撑横梁,所述吊装升降机构安装在连接支撑横梁上;所述两组拼接式支撑架对称布置在支撑横梁两端的下方,所述两组拼接式支撑架与支撑横梁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桥梁下放拆除装置还包括有移动运输机构,用于移动和承载拼接式支撑架和拆除后的梁体。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上述拆除装置的桥梁下放拆除施工方法。本发明占路施工时间少、交通影响小,能够安全、快速的完成桥梁的拆除和拆除件的运输,装置适用性广,使用时粉尘污染少。
-
公开(公告)号:CN10946896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497681.1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跨线天桥的快速更换方法及更换系统,其适用于拆除、新建和更换横跨高速公路的天桥,包括:S1,施工准备:在原桥附近既有路基以外,设置施工场地;S2,在所述施工场地,拼装形成一个或一个以上新桥的一体化的桥梁上部结构;S3,设置新桥的桥梁下部结构;S4,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一体化的桥梁上部结构移至设计桥位,并落梁。本发明具有快速和低交通影响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跨线天桥快速更换施工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05653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06399.8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应于SPMT车组的模块化支撑系统。包括至少两排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根的钢管立柱;相邻两排支撑单元中的两根钢管立柱和每排支撑单元中相邻两根钢管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系,还包括多组沿纵向间隔布置的竖向调节单元;竖向调节单元包括沿横向布置的底部标准梁、位于底部标准梁横向两端的牛腿和支撑于牛腿下方且位于SPMT车组横向两侧的支座;牛腿与支座之间设置有可竖向顶升牛腿的千斤顶;钢管立柱下端固定于对应的底部标准梁上。本发明的支撑系统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各构件可以重复反复利用,适用于各种型号的SPMT车组和待移位结构,对组装位置并无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05653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810906399.8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应于SPMT车组的模块化支撑系统。包括至少两排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根的钢管立柱;相邻两排支撑单元中的两根钢管立柱和每排支撑单元中相邻两根钢管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系,还包括多组沿纵向间隔布置的竖向调节单元;竖向调节单元包括沿横向布置的底部标准梁、位于底部标准梁横向两端的牛腿和支撑于牛腿下方且位于SPMT车组横向两侧的支座;牛腿与支座之间设置有可竖向顶升牛腿的千斤顶;钢管立柱下端固定于对应的底部标准梁上。本发明的支撑系统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各构件可以重复反复利用,适用于各种型号的SPMT车组和待移位结构,对组装位置并无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595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27784.2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N) , 武汉小湖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索检测机器人,包括:攀爬框架,其套设在斜拉索外部;配重框架,其通过锁定机构与攀爬框架相邻的侧边铰接,锁定机构用于调节两个平面框架间的夹角;驱动机构,其包括四个驱动单元,其分布在攀爬框架的四周,任一驱动单元向内压紧斜拉索并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视觉检测系统,其设置在攀爬框架上并采集斜拉索的图像数据;控制系统,其设置在配重框架上;当驱动机构与斜拉索相对静止时,斜拉索检测机器人通过重力自锁在斜拉索上。本发明通过锁定机构调节平面框架间的夹角来调节机器人重心的位置,从而实现机器人在静止状态下的重力自锁,配合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斜拉索检测设备载重能力小,攀爬角度受限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