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794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62846.0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端墙结构包括:端墙面板和端墙外框;所述端墙面板包括多个型材;所述端墙外框设置在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端墙外框的内圈设有槽状的嵌套接口,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嵌套接口内;所述端墙外框的外圈设有搭接接口,所述搭接接口用于连接其他车体结构。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以插接的方式将端墙面板插入该嵌套接口中实现连接,该嵌套接口在车厢内外侧均可覆盖该端墙面板,从而能够提升端墙面板与端墙外框之间连接部位的气密性与隔声性;且通过嵌套结构可以提升外框区域的局部强度,不会增加端墙面板的型材厚度,可以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794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562846.0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端墙结构包括:端墙面板和端墙外框;所述端墙面板包括多个型材;所述端墙外框设置在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端墙外框的内圈设有槽状的嵌套接口,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嵌套接口内;所述端墙外框的外圈设有搭接接口,所述搭接接口用于连接其他车体结构。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以插接的方式将端墙面板插入该嵌套接口中实现连接,该嵌套接口在车厢内外侧均可覆盖该端墙面板,从而能够提升端墙面板与端墙外框之间连接部位的气密性与隔声性;且通过嵌套结构可以提升外框区域的局部强度,不会增加端墙面板的型材厚度,可以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及其车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770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26717.0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及其车顶,包括平顶板,还包括焊接于平顶板背面的纵梁和横梁,纵梁为多个,多个纵梁沿着横梁的横向排布,横梁为多个,多个横梁沿着纵梁的纵向排布,多个纵梁中位于边上的纵梁为边纵梁,边纵梁与侧墙焊接;多个横梁中位于端部的横梁为端横梁,端横梁与端部平顶焊接。边纵梁与侧墙焊接形成了牢固的焊缝,端横梁与端部平顶焊接同样形成了焊缝,焊缝相较于粘接剂具有稳定的密封效果,从而能够防止侧墙与车顶的连接处以及车顶与端部平顶的连接处发生渗水,同时降低了后续的检修作业量。其次,本申请中车顶与侧墙的搭接量以及车顶与端部平顶的搭接量均可调,因此可实现无需转位的同位车体合成。

    一种上裙板装置和上裙板装置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32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26370.X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上裙板装置包括裙板主体,裙板主体包括通过超塑成型工艺制备的超塑单元和通过型材挤压工艺制备的型材单元。超塑单元由于使用超塑成型工艺,因此可以消除铝合金基材的内部应力,使超塑单元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提高上裙板装置的结构强度。且超塑单元和型材单元通过搅拌摩擦焊连接,搅拌摩擦焊的焊接强度高,焊接变形小,提高了超塑单元和型材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保证了上裙板装置的外观质量。本发明提供的上裙板装置的加工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上裙板装置,包括主体准备步骤和裙板焊接步骤。

    一种市域车辆防撞前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9857155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1298879.3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域车辆防撞前端结构,包括:车体前端和吸能装置;所述车体前端,包括:端底架和司机室骨架;所述司机室骨架安装于所述端底架上;所述吸能装置安装于所述端底架上;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车钩缓冲机构、第一防爬吸能机构和第二防爬吸能机构;所述车钩缓冲机构安装于所述端底架上,安装后的所述车钩缓冲机构位于所述端底架的中心;所述第一防爬吸能机构和所述第二防爬吸能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端底架上,且安装后的所述第一防爬吸能机构和所述第二防爬吸能机构位于所述车钩缓冲机构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牺牲车体前端和自动启动多级吸能方式减小轨道车辆本体的损坏,避免了车辆本体发生形变,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