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97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32086.1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VR交互系统、方法和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包括列车仿真系统、图形工作站、三维显示设备以及可穿戴设备的轨道交通车辆VR交互系统,图形工作站在接收到列车仿真系统发送的轨道车辆图像,对轨道车辆图像进行处理和渲染,得到轨道车辆图像的三维图像,将轨道车辆图像的三维图像发送到三维显示设备进行显示,使得佩戴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能够看到三维显示设备显示的轨道车辆图像的三维图像,可以进行更加真实、沉浸式、可交互的轨道车辆的工业设计方案展示,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219506004U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21054345.6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IPC: B61C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司机室结构,包括:司机室头罩和司机室内装;所述司机室头罩包括头罩主体和连接接口,所述司机室内装包括前窗内装;所述前窗内装以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的内侧;所述前窗内装靠近所述头罩主体的一侧,或者所述头罩主体靠近所述前窗内装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设置实现粘接的粘接剂;所述连接接口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的末端,用于连接车体主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结构,不需要设置司机室骨架,且可以比较牢固地将前窗内装粘接至头罩主体的内侧,保证前窗内装更加平整。
-
公开(公告)号:CN216610365U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22531113.2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原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32B17/02 , B32B17/10 , B32B17/06 , B32B29/00 , B32B27/36 , B32B27/28 , B32B9/00 , B32B9/04 , B32B9/06 , B32B29/02 , B32B3/12 , B61D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头结构、车头面罩,该轨道车辆车头面罩包括低密度高强度材料内层结构、低密度高强度材料外层结构及轻质夹心结构,轻质夹心结构设置于低密度高强度材料内层结构与外层结构之间,低密度高强度材料指材料密度低于常用的铝合金材料及普通玻璃钢材料,但比强度不低于铝合金材料及普通玻璃钢材料,轻质夹心结构起到提升车头面罩刚度、隔音及隔热性能的作用;上述车头面罩采用层合板结构,利用内外两层低密度高强度结构满足车头面罩的力学性能、防火性能以及飞弹冲击性能,轻质夹心结构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刚度,在减轻车头面罩重量的同时,满足轨道车辆对于车头面罩的各项技术要求,如重量、隔音指标、空气动力学要求等。
-
公开(公告)号:CN219857155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1298879.3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F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域车辆防撞前端结构,包括:车体前端和吸能装置;所述车体前端,包括:端底架和司机室骨架;所述司机室骨架安装于所述端底架上;所述吸能装置安装于所述端底架上;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车钩缓冲机构、第一防爬吸能机构和第二防爬吸能机构;所述车钩缓冲机构安装于所述端底架上,安装后的所述车钩缓冲机构位于所述端底架的中心;所述第一防爬吸能机构和所述第二防爬吸能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端底架上,且安装后的所述第一防爬吸能机构和所述第二防爬吸能机构位于所述车钩缓冲机构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牺牲车体前端和自动启动多级吸能方式减小轨道车辆本体的损坏,避免了车辆本体发生形变,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211166464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478957.8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当所述轨道车辆在交流电网下运行时,通过所述第一牵引供电回路和所述第二牵引供电回路中的交流供电回路获取交流电网的电能带动所述轨道车辆运行;同样的,当所述轨道车辆在直流电网下运行时,通过所述第一牵引供电回路和所述第二牵引供电回路中的直流供电回路获取直流电网的电能带动所述轨道车辆运行;从而得到了一种既能在交流电网下运行,又能在直流电网下运行的轨道车辆,满足了中心城区与周边远郊区县的运输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