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874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15845.X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相对重力仪的自适应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器,与温度控制器相连的第一PWM驱动模块、第二PWM驱动模块、第三PWM驱动模块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第一PWM驱动模块、第二PWM驱动模块和第三PWM驱动模块相连的第一加热模块、第二加热模块和第三加热模块。本发明通过根据设定温度和测量温度的差值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可以保证在差值较大时具有较快的加热速度,在差值较小时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输出较小幅值的PWM信号至PWM驱动模块,避免了较大幅值的PWM信号直接驱动加热模块对光纤陀螺等惯性器件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008190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0317023.8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定位瞄准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诊断装置,解决现有定瞄系统缺乏系统性实时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问题。包括:根据附属部件在轮询周期内的通信信号特征进行通信链路的通信故障判断;根据附属部件在正常通信状态时的反馈信号特征进行附属部件的性能故障判断;根据当前执行的工作流程类型形成通信故障和性能故障的故障等级;对工况中的通信链路和附属部件的性能实时进行故障和等级判断。使得后续数据处理可以基于时间基准同步识别,形成反馈信号的趋势状态,可以准确表达故障点位对当前工作流程甚至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上位系统根据获得的故障等级信息可以及时做出调整或应急处理,提高了系统整体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3700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548724.5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捷联惯组安装误差的标定方法和定向方法,解决现有固联的激光捷联惯组测量存在误差的技术问题。包括:建立激光捷联惯组坐标系b相对于发射架坐标系B的姿态矩阵 建立所述发射架坐标系B相对于导航坐标系n的姿态矩阵 根据所述姿态矩阵 和所述姿态矩阵形成所述激光捷联惯组坐标系b相对于所述导航坐标系n的姿态矩阵 根据所述姿态矩阵 在发射架调平工况中的俯仰角和横滚角变化获得所述激光捷联惯组输出的俯仰角和横滚角标定俯仰安装误差和横滚安装误差。从实现过程可以看出,该标定方法与对准精度无关,短时内惯组导航精度高,标定简单易行,不需额外的高精度寻北仪辅助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40861.7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激光捷联惯组的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解决现有标定过程、调测过程复杂低效技术问题。包括:双轴转台,用于为承载的激光捷联惯组提供方位角度和俯仰角度的受控变化状态;测试主机,用于根据预置数据处理规程和规程交互数据形成受控电源通道和数据通道,形成激光捷联惯组的标定或测试过程;程控电源,用于根据测试主机的控制数据形成工作电源输出;一体化交互设备,用于提供与测试主机交互数据适配的图形显示设备和集成的交互输入设备。使得IMU标定过程全程可控可验证。利用测试主机的数据通道调度能力为实现激光捷联惯组的端口、系统测试提供了硬件基础。实现了现有标定、验证和测试过程的数据实时展示和实时交互的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0900064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617869.9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xWorks的惯性测量单元系统级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文件编排步骤:编排标定流程文件;误差激励步骤:读入并执行标定流程文件中的控制指令,通过对转台进行控制的方式激励惯性测量单元的误差;标定解算步骤:接收并解析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数据,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标定解算,以得到惯性测量单元的标定结果;数据存储步骤,用于存储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数据。通过读入标定流程文件的方式使得本发明灵活地应用于不同标定流程,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惯性测量单元和不同的转台,具有灵活性强、适应度高、可靠性好等突出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447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91237.8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驾驶动态轨迹线生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前轮、前视相机或后轮、后视相机的安装位置参数;在前视相机或后视相机的覆盖范围内选取矩形区域,在矩形区域所在平面建立地面像素坐标系;基于前轮转角及所述安装位置参数,建立车辆转弯前行时的前轮轨迹线或车辆转弯后退时的后轮轨迹线在地面像素坐标系中的方程,进而得到轨迹线散点图;将前轮轨迹线或后轮轨迹线的散点图从地面像素坐标系映射到相机像素坐标系,在前视相机或后视相机的输出图像上绘制前轮轨迹线或后轮轨迹线。本发明通过生成动态轨迹线,有助于驾驶员规划行车线路,可避免行车过程中因视觉误差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1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40810.1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偏振光信息的车载行进间粗对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t0和第二时刻t1在载体坐标系下对应的单位太阳矢量;获取第一时刻t0和第二时刻t1在地理坐标系下对应的单位太阳矢量;根据载体运动关系获得第一时刻t0至第二时刻t1的姿态增量矩阵;根据第一时刻t0和第二时刻t1载体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下的单位太阳矢量以及姿态增量矩阵推算载体在第一时刻t0的初始姿态矩阵,完成载体行进间粗对准。本发明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车载行进间的粗对准过程,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提高导航设备的行进间对准的机动性和抗干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53700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0548724.5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捷联惯组安装误差的标定方法和定向方法,解决现有固联的激光捷联惯组测量存在误差的技术问题。包括:建立激光捷联惯组坐标系b相对于发射架坐标系B的姿态矩阵建立所述发射架坐标系B相对于导航坐标系n的姿态矩阵根据所述姿态矩阵和所述姿态矩阵形成所述激光捷联惯组坐标系b相对于所述导航坐标系n的姿态矩阵根据所述姿态矩阵在发射架调平工况中的俯仰角和横滚角变化获得所述激光捷联惯组输出的俯仰角和横滚角标定俯仰安装误差和横滚安装误差。从实现过程可以看出,该标定方法与对准精度无关,短时内惯组导航精度高,标定简单易行,不需额外的高精度寻北仪辅助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81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17023.8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定位瞄准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诊断装置,解决现有定瞄系统缺乏系统性实时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问题。包括:根据附属部件在轮询周期内的通信信号特征进行通信链路的通信故障判断;根据附属部件在正常通信状态时的反馈信号特征进行附属部件的性能故障判断;根据当前执行的工作流程类型形成通信故障和性能故障的故障等级;对工况中的通信链路和附属部件的性能实时进行故障和等级判断。使得后续数据处理可以基于时间基准同步识别,形成反馈信号的趋势状态,可以准确表达故障点位对当前工作流程甚至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上位系统根据获得的故障等级信息可以及时做出调整或应急处理,提高了系统整体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96389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0961500.5
申请日:2017-10-17
Applicant: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165 , G01S19/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核DSP的定位导航方法,且多核DSP具有第一内核和第二内核;该定位导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通过第一内核采集惯性测量单元、里程计、高程计以及卫星设备发出的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放入共享数据区中;步骤2,通过第二内核读取放入共享数据区中的数据、将读取的数据用于定位导航解算;步骤3,第二内核将定位导航解算结果发送至显示装置。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多核DSP中的第一内核和第二内核并行进行数据采集和导航解算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运算效率、增强了运算实时性;本发明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对滤波器矩阵离散化的频率和组合导航滤波解算的频率的方式,从而在保障定位导航精度的同时降低了算法运算的复杂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