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1662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29163.X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T供电植物油自耦变压器器身结构。自耦变压器是保证高速列车安全、稳定、高效运营的动力源,担负着向高速运动的动车组提供稳定、持续、可靠电能的任务。本发明包括铁心,同心式线圈绕制在铁心上,线圈两端放置端圈和铁轭绝缘,并通过碟簧压钉紧密压实;铁心由硅钢片卷制而成的圆截面单框两柱闭合形式的卷铁心结构,每个铁心柱绕制四支线圈,铁心柱通过绑扎带绑扎;线圈之间设有纵向油道,两柱铁心线圈通过串联或并联实现自耦变压器的接线方式。本发明降低了变压器损耗,通过碟簧压钉使整个器身紧密压紧压实,保证电气距离及机械强度,防止线圈在变压器短路情况时发生变形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89099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608708.0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M1/26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接触网下锚坠砣补偿限制装置,包括:轨道(10),所述轨道(10)设置于隧道的侧面内壁上,并延所述侧面内壁自上至下延伸;坠砣装置(20),所述坠砣装置(20)上设置有滑轮组件(21),所述滑轮组件(21)配合在所述轨道(10)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10)滑动,所述坠砣装置(20)连接有拉线(1);定滑轮(30),所述定滑轮(30)固定在隧道的侧面内壁上,并位于所述坠砣装置(20)上方,所述拉线(1)通过所述定滑轮(30)与承力索连接。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沿隧道的侧面内壁延伸的轨道,将坠砣装置的活动空间限定在隧道的侧面内壁的指定范围内,减小了坠砣装置占用的隧道内部空间,便于逃生通道或者救援通道的搭建。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28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53324.0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海拔地区27.5kV牵引系统隧道空气间隙距离确定方法,包括:构建27.5kV牵引系统隧道‑接触网空气间隙试验系统,对铁路接触网进行空气间隙放电,并构建铁路接触网的闪络电压与空气参数关系模型,根据铁路接触网的闪络电压与空气参数关系模型确定出电压相关常数;构建27.5kV牵引系统隧道‑接触网空气间隙模型,根据电压相关常数以及27.5kV牵引系统隧道‑接触网空气间隙模型确定出高海拔地区27.5kV牵引系统隧道空气间隙距离,能够准确地确定出高海拔地区的铁路隧道中接触网的空气间隙距离,从而为铁路接触网的布置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91312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09682.1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31/52 , G01R31/58 , G01R27/26 , G01D21/02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管型母线智能检测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固定支座、温度检测装置、泄漏电流检测装置和介质损耗检测装置;固定支座设置在管型母线的连接装置上,温度检测装置和泄漏电流检测装置和介质损耗检测装置均安装在固定支座上;温度检测装置的测温探头与管型母线的外壁接触,用于实时检测管型母线的表面温度;泄漏电流检测装置与管型母线的屏蔽层接地线连接,用于实时检测管型母线的泄漏电流;介质损耗检测装置与管型母线的屏蔽层接地线连接以及与管型母线的母线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连接,用于实时检测管型母线的介质损耗因数。本公开实施例可在运行过程中对管型母线绝缘性能进行检测,改善管型母线的安全运行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06984.9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学武 , 聂晶鑫 , 张珹 , 李飞 , 田升平 , 丁正全 , 郑筱彦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宋杰 , 胡渊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采集装置、第二采集装置、第三采集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和数据计算装置;第一采集装置用于实时采集铁路中接触网使用的各种实时参数;第二采集装置用于数据库、数据中心以及应用系统中数据的采集;第三采集装置用于数据库、数据中心以及应用系统中日志系统数据的采集;第一采集装置与数据计算装置相连,第二采集装置以及第三采集装置分别通过数据存储装置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计算装置。本发明结合了多种数据采集装置,避免了非实时数据以及日志系统采集数据的遗漏,进而数据采集更加全面,为后期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统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满足工程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32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10509.9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聂晶鑫 , 张珹 , 张学武 , 李飞 , 田升平 , 丁正全 , 郑筱彦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杨艺 , 张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信号的接触网吊弦断裂检测方法。通过在1200m高铁试验段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安装5组传感器,采集脉动风和受电弓同时作用下跨中吊弦断裂和未断裂两种工况下的加速度信号数据;对其进行EEMD分解,选择主要的本征模函数,计算其能量熵、平均熵和奇异熵特征;然后建立吊弦断裂检测的EEMD-L1/2-LR模型,应用阈值迭代算法求解,得到可以判断吊弦是否断裂的两个关键变量:承力索跨中垂直加速度能量熵、承力索跨中水平加速度平均熵,以及判别函数F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吊弦断裂检测的简便方法,其具体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试验表明在脉动风和受电弓同时作用下,吊弦断裂检出精度高达97.25%。本方法为接触网系统吊弦快速检修提供了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631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318028.2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K9/00 , G06K9/62 , G06F16/1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触网非接触式监测缺陷识别方法,通过感知终端采集视频、图像、音频的信息数据,缓存并通过通信网络实时传输;基于GPU硬件设备搭建的分布式大数据服务集群或利用云数据处理中心,接收信息数据并存储于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建立信息数据的训练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对信息数据的分布式调用和并行计算,实现对接触网运营信息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故障分析。本发明作为非接触式接触网系统监测检测的技术手段,可实现接触网非接触式视频和图像监测检测的实时分析诊断,摆脱人工干预模式,提升分析诊断的准确度,降低人工成本,从而实现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监测检测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变革。
-
公开(公告)号:CN11030786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09677.8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滑道和供电装置,监测模块固定到滑动底座上,滑动底座在滑道上由供电装置提供动力移动;每个监测模块具备一种或多种功能,各监测模块相互独立,通过组合形成监测组列;滑道在双线隧道内安装于隧道两侧;滑道在单线隧道内安装于隧道一侧;滑道在路基和桥梁区段安装在接触网基础上或支柱上。本监测系统适用于各种轨道交通多专业的监测领域,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型轨道交通等,可对接触网、路基、隧道、桥梁、轨道、轨旁设备等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统一存储,具备标准化数据格式,便于后期数据分析挖掘。
-
公开(公告)号:CN11013527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18564.2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珹 , 张学武 , 聂晶鑫 , 田升平 , 李飞 , 靖稳峰 , 乔琛 , 王玉环 , 郑刚 , 金光 , 张晓栋 , 赵玮 , 吴亚飞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触网视频图像云端智能监测与故障识别方法,通过(1)模型训练、(2)视频图像采集与传输、(3)视频图像数据分布式存储、(4)智能监测与故障识别任务调度、(5)接触网状态检修流程化操作五个步骤实现。本发明通过采集高铁线路接触网正常状态图像和部件异常图像,建立正常状态标准图像库和部件异常图像库,然后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造基于正常状态标准图像库构建接触网状态比对算法和接触网部件故障识别算法,为接触网非接触网式监测提供了可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63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18028.2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K9/00 , G06K9/62 , G06F16/1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触网非接触式监测缺陷识别方法,通过感知终端采集视频、图像、音频的信息数据,缓存并通过通信网络实时传输;基于GPU硬件设备搭建的分布式大数据服务集群或利用云数据处理中心,接收信息数据并存储于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建立信息数据的训练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对信息数据的分布式调用和并行计算,实现对接触网运营信息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故障分析。本发明作为非接触式接触网系统监测检测的技术手段,可实现接触网非接触式视频和图像监测检测的实时分析诊断,摆脱人工干预模式,提升分析诊断的准确度,降低人工成本,从而实现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监测检测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变革。
-
-
-
-
-
-
-
-
-